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他能收復故土,進而滅掉大金嗎?

竹維雜談


南宋朝廷有兩個力量,一方是主戰派宗澤、岳飛、吳階、張俗、韓世忠等人,有這些名將的存在,南宋才以保留住半壁江山。這幾人都可以固守一方,曾經讓金兵很頭疼吃過不少敗仗,領教過岳家軍和韓世忠等部打戰的厲害。所以有了這幾位能征善戰,保家衛國的人,才守護著一片賦予自己的地盤——南宋。

另一方是以秦檜為文官集團的代表組成主和派,他們不選擇和金國抗爭,而是選擇委曲求全割讓土地,再經過賠償銀量及敬獻物品的辦法求和。

作為宋朝重文輕武的方針國策就已經讓宋朝的軍隊不堪重任,沒有加強訓練和裝備配置,讓軍隊逐漸弱化,並且每次派出去的部隊都有不懂指揮的文官監軍瞎胡弄,導致一次次的戰爭失敗,部隊的主要指揮權在文官的手裡,武官只能聽指揮。

一直以來被遊牧民族契丹鐵騎和漁獵民族金國鐵騎打得落花流水,損失了大半個國家。這樣的朝廷制度的軍隊狀況,豈能把金國消滅掉,能夠收復失去的北方地區,已經相當不錯了。

並且宋高宗趙溝是由文官集團擁護上臺的,更偏向於文官集團的利益選擇,要考慮到南宋所存在的問題,不能夠跟強大的金國所抗爭,所以選擇了納貢求和。

假如南宋全力支持岳飛和韓世忠等將領,想要收復故土,滅掉金國有幾個不可能成功的因素存在:

1、金國正處在鼎盛期

作為後起之秀的漁獵民族政權,女真族的金國十分強大,他們有一個老傳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誓言向外擴張的理念指引。經過剛剛消滅契丹帝國,佔領契丹國的大片土地和資源以及兵馬,更加增強了金國的實力。河西地區以及西北地區佔領者西夏王國,也和金國結成同盟。沒有後顧之憂的金國擁有強大的實力,對南宋形成壓迫性的態勢,依靠僅有的幾位像岳飛、韓世忠、宗澤這樣的名將,率領精銳的少部分軍隊想要收復北方地區和消滅金國沒那麼簡單。

2、缺乏有力的騎兵部隊,沒有老百姓和財主的支持,難以取得成功。

岳飛等人作戰是在南宋的領土上和入侵的金軍在作戰,有老百姓的物質和兵源支持,岳飛才會贏。宋朝想要支持岳飛等人北伐,就得有強大的財力支持,兵員補充,人力物力支持運送糧草物資。南方人歷來都存在小資思想,不願意做無利的付出,別說出錢、出力、出人去支持南宋北伐。這些客觀和主觀因素都不具備的南宋朝,支持岳飛等人去北伐,甚至消滅金軍,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另一個主觀原因,宋朝就沒有一支象樣的騎兵部隊,缺少戰馬,短時間內不能訓練成功,要想打敗強盛的金國和契丹鐵騎,不太現實,就連和契丹多年開戰都是敗多勝少,除非是趙國時期的李牧再現,或許能成功。

3、周邊環境不允許

宋金兩國激戰正酣時,遙遠的西北西夏人就在虎視眈眈。這個國家當時差點被北宋滅亡,在發生靖康之變之際,西夏得到寶貴的間隙時間,得到一定的恢復,又積極和金國結成同盟。即使說岳飛消滅金國,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西北的西夏,西夏國考慮到自身安全會對岳飛進行有力牽制。

總體來說,打敗金軍入侵不難,想要收復丟失的北方地區,繼而能夠徹底消滅金國,沒那麼簡單,北宋也不具備這方面的實力,並且朝中有實權的文官集團不會支持趙構力挺岳飛等人去攻打金國。


五六居河西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收復故土是沒問題的,但滅掉大金是不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已下幾點:

1、收復故土沒問題

北宋的滅亡在歷史上是非常突然的,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北宋保衛國都的朝廷禁軍,不堪重用,長期依賴軍備鬆弛。而北宋最強的西軍則被困在關中。但北宋滅亡後,南宋朝廷建立,開始調兵遣將,逐漸穩住了局勢,並且以岳飛、韓世忠為首的中興四將自己招募軍隊、訓練士兵。開始北伐,並一度取得了勝利。岳飛十年北伐,可以說完全把金軍壓著打。當時的金軍完全被岳飛打怕了。在佔領北宋後的大金已經後續乏力,難以更進一步。此時的岳飛距離收復失地只差一步之遙。完全可以收復故土的。

2、難以滅掉大金

但即使這樣,卻依舊難滅大金。因為滅國之戰,拼的是綜合國力。大軍北伐對錢糧的消耗相當大,當時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賦稅可以說是銳減。在加上朝廷南遷,南方政局並不穩,南方人對高額的賦稅抱怨很深。

南宋朝廷的軟弱。當時南宋朝廷已經不想再打仗了,也不想收復北方失地方。統治者這種偏安一隅的思想,讓整個國家都處於被動防禦狀態

反觀大金,先後滅掉了遼國和北宋,國力大增。雖然大金後方比較亂,但給予一定的時間是能夠消耗掉的。歷史上,在岳飛死後,南宋也多次北伐,但都無疾而終。即使在後期,金國同時面對蒙古和南宋,依舊能把南宋軍隊打敗。

總結

綜上所述,南宋朝廷在岳飛等人的努力下收復故土是沒問題的,但是想要滅掉金國是根本不可能的。


登哥讀歷史


如果說趙構全力支持岳飛就可以收復故土的話,那趙構就是傻子了,明明可以將敵人打的落花流水,為何還要委曲求全呢?當時在趙構的心目中嶽飛不足以擊敗大金的,儘管岳飛也打了很多的勝仗。因為趙構明白大宋有幾斤幾兩,而大金又是個什麼的情況。

下面小編就來解釋一下岳飛為何不能滅掉大金吧,或者說很難滅掉大金。

大金國力正處於上升期間。

金兀朮是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大金是由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因此大金帝國剛剛建立,大金的實力正在不斷的壯大。北宋已經被大金亡國了,儘管南宋有韓世忠和岳飛等名將,但是綜合實力還是不是大金的對手。

趙構心中有數,明白岳飛的勝利只是暫時的,因此他才不敢大舉進攻大金,唯恐遷怒大金,讓金人自己一塊抓到大金去。趙構曾經被當成人質送到過大金,因此趙構對金、宋兩國的實力都是相當瞭解的,而且大金的實力令趙構望而生畏。



大金的騎兵非常厲害

趙匡胤在開國的時候就一直想通過戰爭的方式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惜終其一生也沒有辦到。為何趙匡胤對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視呢?因為燕雲十六州產戰馬,而騎兵是步兵的剋星,所以奪取燕雲十六州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通過獲取更多戰馬來強化大宋的軍事力量。

趙匡胤時期應該是大宋最強盛的時期,至少在軍事方面是吧,最強時候的大宋尚且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而大金更勝大遼,岳飛若是要徹底打敗大金,以當時南宋的情況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大宋擁有燕雲十六州,而且具備很多的戰馬,在皇帝的支持下或許可以和大金來個大決戰。



大宋周邊敵人甚多,威脅太多

若是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抗金,那麼南宋的兵力必定都要集中到北方了,而且能不能打的過很難說,多半是打不過大金。若是西北的西夏,南方的大理,西方的吐蕃趁機對大宋發難,那麼南宋很可能被大金、西夏、吐蕃、大理等國給瓜分的。

本身就被大金嚇破膽的趙構為了偏安一隅,所以他只能選擇求和來穩固自己的江山。後來提前禪位都是擔心大金來犯,若是南宋真的有實力滅亡大金,趙構也不傻,肯定不會被大金牽著鼻子走的!


唐朝的長老


可以,絕對可以,而且可能會改寫大宋帝國的歷史!我們從南宋,金國和岳飛三個角度來看。

一、南宋王朝

靖康之亂後趙構於南京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後金人不斷南侵,宋高宗害怕假借南巡的名義逃到今浙江等地,而後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當時的南宋在義和派秦檜和張浚的唆使下一味的南下退兵,金兵在岳飛等人的防衛下未能踏進長江以南。所以這時候的南宋在南方魚米之鄉綜合實力是沒有被破壞的,而且沿海地區高度的開放使南宋商品經濟更是繁榮,這是其一。南宋有幾次農民起義但都是很快被招降都不怎麼打仗,所以社會相對穩定,加上東晉末五胡之亂後華夏文明南移,經濟中心跑到了南方,加之盛唐和北宋的遺風,所以有一定的人口基礎,這是其二。其三,相對穩定的社會能提供行軍作戰的軍糧,供以宋軍大規模作戰。這是南宋

二、金國王朝

在岳飛收復今湖北以北所有地區後,金朝出現內亂,金太宗繼位後,原本的金國軍事戰神完顏宗翰失勢,金朝的又一個名將完顏昌在內政之爭中被完顏宗弼殺害,所以金朝當時內部矛盾也是頻繁。內亂一旦出現,整體實力就會下降。後來主戰派完顏宗弼和金熙宗完顏亶當政,公然撕毀和平協議,集結重兵大局南侵南宋,此時岳飛奉命抗金再次把金朝打退。金朝無奈吃不掉南宋,只能義和讓南宋稱臣納貢,這時候秦檜小丑就跳出來說服宋高宗義和,而後秦檜代表宋高宗跪倒在金使面前俯首臣。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金國是吃不掉南宋的,因為金國內亂加上一直打仗,也是舉全國兵力也吃不掉南宋沒有任何辦法了。但南宋不一樣,在岳飛的領導下未嘗敗仗,最重要的是岳飛在這個時候是巔峰時期,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都歸他管,是為京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這是金國。

第三、岳飛

岳飛,除了在南宋初期未露頭角之時跟隨敗軍退過幾次,後自己帶兵之後,從始至終未嘗敗仗。特別是在他第四次北伐時,一度打到了河南開封,把完顏宗弼圍在開封城內,收復開封兵峰直指河北,一舉攻到金國東北三省指日可待。但是這時候小丑們又都跳出來阻止了,秦檜,張浚等人再次說服宋高宗,把山東,江西等地的宋軍再次撤回南下,導致岳飛成了孤軍,三面受敵,不得不南下撤退。

而當時岳飛撤退的時候,中原大地的抗金百姓們哭聲震天動地,宋軍一旦撤走這些百姓必將遭受金人報復。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如果岳飛不撤南下,中原大地的百姓以及河北山西的所有百姓都將跟隨岳飛,岳飛兵力將得到更大的補充,可以舉行大規模戰役。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宋高宗沒有聽信秦檜,張浚等奸臣的讒言,有點主見聽信岳飛的話的話,利用南方富庶的糧草經濟資源在後方支持岳飛,而岳飛收復中原得到所有百姓的支持,將金人趕出中原,此時被金人欺負的遼國看到金人被岳飛大敗,起來抗金,聯合宋人一舉攻滅金國。因此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飛抗金,舉全國之力,南宋也將會成為大一統王朝。可惜了秦檜,張浚小人作梗,至使我中原百姓慘遭屠戮,精忠岳飛一家含冤而死。

結語:若宋高宗未被秦檜、張浚等人矇蔽,全力支持岳飛抗金,最終聯合遼國滅金指日可待。





春天來了啦


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飛,我認為他可以收復故土進而滅掉大金。之所以會這樣認為主要有以下理由。

首先,不管是收復失地,還是剿滅大金,宋朝都可以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那就是迎回二聖,還我河山,這就給予這場戰爭以正義為名。朝廷的全力支持,必然是先擱置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集中力量,一致對外,這就保證了相對穩定的戰爭後方,在政治上提供了相對便利。

其次,戰爭燒的就是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正是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保障。而縱觀當時的南宋,它經濟實力強大,農業手工業昌盛,城市商業繁榮,海外貿易發達,政府的財政收入巨大。支持岳飛北伐,就意味著南宋不會再向大金進貢歲幣,自然可以留出大量的錢財支持戰爭。

第三,從岳飛自身來說,他雖然出身於農家,但是卻受過教育,熟讀《春秋》《兵法》,精於騎射,行事磊落,忠肝義膽,擅長以少勝多,愛奇襲,是當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擁有與金兵作戰的豐富經驗,並且多是勝利經驗。

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南宋朝廷拖後腿,岳飛肯定是可以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政治理想的。





書蟲跳跳糖


這要從宋朝的社會背景說起。宋朝上承五代十國,再上面是唐朝,唐朝的安史之亂給國家造成滅頂之災的同時,也給百姓和統治者開了智慧,他們發現對國家危害最大的,竟然是本國軍隊。

五代十國更是證明了武夫的力量,誰的武器更牛,誰的膽子更大,誰的拳頭最硬,誰就是霸主,尤其是趙匡胤很不厚道的稱帝后,完全忘記了柴榮對他的養育以及栽培之恩,趙匡胤對人性的惡就更為了解,就更不允許牛的武將統領軍隊了,這一點趙構繼承得很好。

宋朝一直不顧一切地打壓軍隊,寧可向異族卑躬屈膝,也不願意給軍隊歷練的機會,皇帝更怕軍隊在為國效力的同時得到壯大,對趙構而言,岳飛之猛,遠甚於金國。所以我們就理解了,為何在岳飛連戰連捷的時候,會有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師回朝。

而當時民心真的向著岳飛嗎?野史說南宋的百姓也不願意朝廷收復故土,害怕加稅。所謂民心向背也只是後人為了給岳飛披上民族英雄的外衣,給岳飛鍍上一抹悲壯的色彩罷了。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任憑誰都不可能將故土順利收復,不過金國國祚短暫,熬過幾十年,即使不打,只做抵抗,也能把金國熬滅亡了。

那麼回到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被幹擾,岳飛能憑一己之力,直搗黃龍,消滅金國嗎?

岳飛1140年的北伐本來就不是僅憑“一己之力”就要去直搗黃龍的。

事實上岳飛的北伐戰略是個非常宏大的戰略構想,為此他醞釀了很久,不過要做到直搗黃龍,甚至讓金國立馬完蛋,不能活著喘幾十年的氣,不但朝廷給岳飛的兵力要足夠,至少要二三十萬,還要求有其他少數民族的協助,還要求百姓的支持以及統治者不惜代價的支援,軍隊,錢,後勤都必須到位,且不說趙構支持不支持,他就是想支持,人力物力哪裡來呢?南宋搬遷後,國庫估計也空虛,想弄錢就得加稅,有人問過百姓意見嗎?

1140年岳家軍的北伐到朱仙鎮之戰為止,已經使兀朮所率的金軍主力喪失了繼續作戰的能力;與此同時,西線的吳璘楊政等部和東線的韓世忠也收穫頗多,對本戰區所負責的金軍也都保持了持平或略佔優的態勢,使其不能回援兀朮;

而位於金軍後背的新復河東、河北州縣,靠岳飛聯絡的抗金義軍、甚至義軍發動的百姓即可自守,不需耗費正規軍兵力。所以如果再打下去的話,很有可能把金軍主力逐出燕京以南地區甚或徹底殲滅只是時間問題。但這也只是推測。

岳家軍總共殲敵數目,至少在兩萬五以上,也就是說金軍方面的戰損最保守估計也已經超過百分之二十。這還沒有算上降軍數目,而岳家軍的總數應該是在三千到四千之間。比如史料記載,“武昌之屯至十萬九百人,皆一可以當百”。

不過根據《三朝北盟會編》卷207《嶽侯傳》中記載,“忽一日,詔書十二道,令班師赴闕奏事”,是說趙構後來看岳家軍戰績非凡,也起了恢復之意,讓他們“暫停班師”,“與楊沂中、劉錡共同相度,如有機會可乘,約期並進”(《金佗粹編》),趙構面對空前大勝也有了動搖之意,但由於古代信息傳遞慢,趙構的十二道詔書還是越級傳遞給下轄各軍統手裡,所以岳飛是在撤軍的半路上收到“暫停班師”的命令的,一氣之下,岳飛差點罵街,因為好的戰機已經遺失殆盡了。

綜上,南宋的社會背景,趙構的左右搖擺,秦檜的賣國求榮和讒言以及百姓的騎牆觀望,長久以來對軍隊的慣性打壓,以及朝廷對手握重兵武將的猜忌,和錢糧後勤的不足,都導致了岳飛很難憑一己之力,完成自己的夢想,光復大宋,光復華夏。


靜說歷史


個人觀點:我認為是可以的,即便不能一鼓作氣滅掉金國,但假以時日也是可以的。宋朝經濟實力強勁,要建設一支強悍的軍隊並不是什麼難事。怎奈趙構私心太重,怕嶽武穆滅金以後迎回欽徽二宗會對自己的皇位有影響,故而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京。




二道班一縱


當時宋朝朝野上下,全力支持岳飛,他也只是防守,談反擊,可能性不大,最多是局部反擊,然後退卻,滅掉大金,那簡直就是作夢啊。

當時,我大華夏的形式是:

第一,宋朝和金國並立。宋朝,明顯佔弱。

第二,外圍的小國家,大理站在宋朝這邊,但也僅僅是站,啥也幫不上。而剩下的遼國、西夏、蒙古和吐蕃,都得看金國的臉色。金國後來還把遼國給滅了。

宋國打遼國,那是屢打屢敗,結果,金國一上來,就把遼國給滅了。此時的金國,處於上升勢頭。

岳飛,只是暫時扼制住了金國的進攻,取得了防護優勢。

如果兩國持續交戰不停,被滅被耗死的,只會是宋朝。

宋高宗趙構不僅不傻,而且還是一個相當精明,會審時度勢,會用人的皇帝,否則,也不可能有南宋一百多年的傳承:

第一,打不過,但能用錢和談和解決的,就用錢和談和。

第二,岳飛老想著迎回二宗,而且,岳飛的軍隊,叫岳家軍。這是所有宋朝皇帝,特別忌諱的。萬一,岳飛來個黃袍加身,也沒人限制得了他啊。

第三,長期打下去,死的是宋,不是金。

於是,註定了,岳飛不會有好下場的。


董江波


岳飛,我們大家都知道在上學的時候,課本中也學到過,是我國著名的抗金英雄,最終被皇帝趙構12道金牌召回,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害死了。

大家肯定都會有疑問,因為當時岳家軍的氣勢真是高昂的時候,所到之處勢如破竹,趙構為什麼要12道金牌召回岳飛?為什麼不全力支持岳飛去北伐?我個人認為就算朝廷全力支持岳飛北伐的話,也很難收復國土原因有以下幾點。

1.因為當時岳飛打的旗號是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收復失地,收復燕雲十六州。就單單憑這一點,趙構就不可能支持他北伐,如果要是北伐成功,給徽欽二帝迎回來了,一個國家三個皇帝,那他自己怎麼辦?當皇帝當久了,誰還願意把皇位再推出去啊是吧。

2.趙構一開始確實是全力支持抗金的,但是沒有辦法,身邊有一個大奸臣---秦檜。秦檜整天就在照顧著耳邊慫恿,他說如果和金斌撕破臉皮就不好了,這也導致了,只要宋朝的軍隊打贏了金國的軍隊,就立馬派人去議和,兩國約定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金國可是狼子野心,讓宋朝賠了他們一大筆錢,他們拿著這筆錢休養生息,等他們緩過來之後又單方面撕毀條約,屢屢開戰。

3.南宋剛剛建立他的後方還不穩定,如果全力支持岳飛北伐的話,戰線就會拉的太長,一旦戰線拉的太長,後方就會直接崩潰。

4.岳家軍僅僅只是南宋王朝的一支軍隊而已,如果就想靠岳家軍滅掉金國的話,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必須舉全國之力和金國一戰到底,那鹿死誰手可能還真不一定,即使不能滅了金國,那也肯定會給金國打個半殘,造成不小的損失。

5.宋王朝本身就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對武將非常的不信任,所以趙構後期就怕岳飛功高震主,怕他萬一造反了,推翻自己怎麼辦,所以沒有辦法,最後只能以12道金牌召回岳飛。


易乎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抗擊英雄比比皆是,不是國無良將,也不是將帥無能,更不是敵人強大,之所以失敗,皆因當時的王朝氣數已盡,皇帝昏庸無道,糜爛懶政,小人專權,殘害忠良所致。

從另一個角度看,舊王朝灰飛煙滅,土崩瓦解,才有新興力量崛起,取而代之,這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