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包拯任职的端州是现在哪里?

野狼伤心的昨天永别了我一高尚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包拯任职的端州是现在那呢?首先我们先来介绍包拯这个人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死于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包拯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好了这些呢就是包公的个人介绍和他功绩的概括的一生现在在来说说包公任职端州是现在的那。

包公是北宋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清官,包拯在42岁时做了端州的知州,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而这个端州,也就是今天广东省的肇庆市,那一年是公元1040年。

包公到端州的时候,刚好是端州瘟疫流行,整个端州变成了一个疫区,包公来到后,和当地的一位老进士研究利用中草药来治病,但是中草药治病不能把瘟疫治断,只能把它治好,包公想是什么原因使病老是复发,老是好了又病,病了又好。他就发现喝水有问题,就要彻底改变水源,包公就领着端州的百姓挖井,利用井水代替河水,瘟疫就得到了彻底的根除。

由于根治了瘟疫,端州当年农业就获得了大丰收, 包拯曾在家乡奉养父母10年,过的是乡居的生活,对农事是相当的熟悉,当时的端州经济上相当落后,包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带了过来,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这一切使端州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在短短的三年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包公在端州任知州三年,是他最接近黎民百姓的三年,也是他任地方官政绩最显著的三年,正是由于任职端州期间突出的政绩与口碑,包公随后被调回汴梁开封府,步步升迁,官拜枢密副使,最终成了名动天下的"包青天"。

这些呢都是历史可查的包公的功绩,包公是铁面无私的父母官,不管是面对权贵还是自己的亲人,这里也知道端州就是今天的广东省,肇庆市,而且包公对当时的端州做出来很大贡献和帮助。

这些呢就是我个人的理解和看法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旺仔与奶茶vlog


要想知道包拯任职端州现在在哪,首先我们要来了解包拯“包青天”: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问题中的“端州”, 是如今的端州区,广东省肇庆市市辖区。 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北回归线南侧。

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 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和肇庆市鼎湖区,西与高要市小湘镇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3′至34′,北纬23°2′至11′之间。

宋代,境域属广南东路。开宝五年(972年),废平兴县入高要县;废康、泷、勤等州置端溪(并晋康、悦城、都城入端溪,治今德庆县)、泷水2县,端州辖高要、端溪、泷水3县。


熙宁六年(1073年)端溪县从端州分出,复置康州;原属广州之四会县划入端州,端州辖高要、四会2县。

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为兴庆军。政和三年兴庆军升为兴庆府。政和八年(1118年)十月,兴庆府易名肇庆府,辖高要、四会2县。


广慷Talk


是如今的端州区,广东省肇庆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北回归线南侧。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



石牌兜


包拯在端州的官职是知州。

1、包拯是北宋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清官。包拯在42岁时做了端州的知州,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而这个端州,也就是今天广东省的肇庆市, 那一年是公元1040年。

2、他到端州的时候,刚好是端州瘟疫流行,整个端州变成了一个疫区。包拯来到后,和当地的一位老进士研究利用中草药来治病,但是中草药治病不能把瘟疫治断,只能把它治好。包公想是什么原因使病老是复发,老是好了又病,病了又好。他就发现喝水有问题,就要彻底改变水源。包公就领着端州的百姓挖井。利用井水代替河水,瘟疫就得到了彻底的根除。

3、由于根治了瘟疫,端州当年农业就获得了大丰收。 包拯曾在家乡奉养父母10年,过的是乡居的生活,对农事是相当的熟悉。当时的端州经济上相当落后,包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带了过来,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这一切使端州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在短短的三年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包拯在端州任知州三年,是他最接近黎民百姓的三年,也是他任地方官政绩最显著的三年,正是由于任职端州期间突出的政绩与口碑,包公随后被调回汴梁开封府,步步升迁,官拜枢密副使,最终成了名动天下的"包青天"。


福子说历史


电视剧《包青天》

是由金超群主演的电视剧

包拯在端州的官职是知州。

1、包拯是北宋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清官。包拯在42岁时做了端州的知州,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而这个端州,也就是今天广东省的肇庆市, 那一年是公元1040年。

2、他到端州的时候,刚好是端州瘟疫流行,整个端州变成了一个疫区。包拯来到后,和当地的一位老进士研究利用中草药来治病,但是中草药治病不能把瘟疫治断,只能把它治好。包公想是什么原因使病老是复发,老是好了又病,病了又好。他就发现喝水有问题,就要彻底改变水源。包公就领着端州的百姓挖井。利用井水代替河水,瘟疫就得到了彻底的根除。

3、由于根治了瘟疫,端州当年农业就获得了大丰收。 包拯曾在家乡奉养父母10年,过的是乡居的生活,对农事是相当的熟悉。当时的端州经济上相当落后,包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带了过来,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这一切使端州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在短短的三年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包拯在端州任知州三年,是他最接近黎民百姓的三年,也是他任地方官政绩最显著的三年,正是由于任职端州期间突出的政绩与口碑,包公随后被调回汴梁开封府,步步升迁,官拜枢密副使,最终成了名动天下的"包青天"。







奇怪视频君


包拯在端州的官职是知州。

1、包拯是北宋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清官。包拯在42岁时做了端州的知州,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而这个端州,也就是今天广东省的肇庆市, 那一年是公元1040年。

2、他到端州的时候,刚好是端州瘟疫流行,整个端州变成了一个疫区。包拯来到后,和当地的一位老进士研究利用中草药来治病,但是中草药治病不能把瘟疫治断,只能把它治好。包公想是什么原因使病老是复发,老是好了又病,病了又好。他就发现喝水有问题,就要彻底改变水源。包公就领着端州的百姓挖井。利用井水代替河水,瘟疫就得到了彻底的根除。

3、由于根治了瘟疫,端州当年农业就获得了大丰收。 包拯曾在家乡奉养父母10年,过的是乡居的生活,对农事是相当的熟悉。当时的端州经济上相当落后,包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带了过来,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这一切使端州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在短短的三年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包拯在端州任知州三年,是他最接近黎民百姓的三年,也是他任地方官政绩最显著的三年,正是由于任职端州期间突出的政绩与口碑,包公随后被调回汴梁开封府,步步升迁,官拜枢密副使,最终成了名动天下的"包青天"。


南朝灬


包拯在端州的官职是知州。

1、包拯是北宋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清官。包拯在42岁时做了端州的知州,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而这个端州,也就是今天广东省的肇庆市, 那一年是公元1040年。

2、他到端州的时候,刚好是端州瘟疫流行,整个端州变成了一个疫区。包拯来到后,和当地的一位老进士研究利用中草药来治病,但是中草药治病不能把瘟疫治断,只能把它治好。包公想是什么原因使病老是复发,老是好了又病,病了又好。他就发现喝水有问题,就要彻底改变水源。包公就领着端州的百姓挖井。利用井水代替河水,瘟疫就得到了彻底的根除。

3、由于根治了瘟疫,端州当年农业就获得了大丰收。 包拯曾在家乡奉养父母10年,过的是乡居的生活,对农事是相当的熟悉。当时的端州经济上相当落后,包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带了过来,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这一切使端州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在短短的三年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包拯在端州任知州三年,是他最接近黎民百姓的三年,也是他任地方官政绩最显著的三年,正是由于任职端州期间突出的政绩与口碑,包公随后被调回汴梁开封府,步步升迁,官拜枢密副使,最终成了名动天下的"包青天"


说地理走四方


是如今的端州区,广东省肇庆市市辖区

宋代,包拯在端州任知州三年,是他最接近黎民百姓的三年,也是他任地方官政绩最显著的三年,正是由于任职端州期间突出的政绩与口碑,包公随后被调回汴梁开封府,步步升迁,官拜枢密副使,最终成了名动天下的"包青天"。


小昕与小庆


包拯在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任职知州。端州出产一种名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和湖笔、徽墨、宣纸一道,并称“文房四宝”中的绝品。以往在端州任职的知州,总要在上贡朝廷的端砚数目之外,再多加几倍,作为贿赂京官的本钱。包拯上任之后,一改陋习,决不多收一块。可见包拯为官清廉,老百姓口中的“包青天”并非浪得虚名[赞]


一书沣


经查考各种问答给出以下答案:

端州,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辖区最大地域约相当于现广东省肇庆市、云浮市大部,答案是否准确,需要时光穿梭去问下包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