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必備乾貨!期貨人必須瞭解的遠期近期、現期、內外盤關係!

以下是常見的幾種期現價差走向及多空方向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1遠近月合約價差的合理與不合理

期貨交易過程中,遠近月合約價差是十分重要的數據,近月合約的價格,大致能體現現貨市場價格。當近月合約價格低於現貨市場價格時,現貨商就會從期貨市場買進,在現貨市場銷售;當近月合約價格高於現貨市場價格的時候,現貨商就會從現貨市場買進,在期貨市場拋售,一旦近月合約與現貨市場存在套利或套保空間,現貨商就會積極入市。所以不瞭解現貨價格的投資者,可將近月合約價格看作現貨價格。

遠近月價差的不合理主要為套保盤創造了盈利機會,同時也給投機單提供了可靠的開倉依據只有把價差問題琢磨明白,盈利的幾率才會大,做空做多才有了理由。還有一點就是通過近月,尤其是交割月的結算價來推斷遠月價格的走向。

2商品比價的合理與不合理

由於關聯商品有替代作用,所以它們之間價差的變化,對實際操作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在套利操作上尤為重要,套利操作主要是對關聯商品的價差做出合理的分析。比如豆粕與菜粕、玉米與豆粕。

大豆和玉米同為農產品,生長屬性基本相同,大豆的副產品豆粕主要用作飼料,與玉米之間的關聯性強,在歷史數據中,豆粕的價格約為玉米價格的一倍。遠高於或者低於這個價位則可以進行套利交易。比如2013年10月期貨市場中近月合約豆粕的價格比玉米高1600-1700元/噸,而遠月豆粕價格比玉米只高900-1000元/噸,以東北現貨為例,豆粕現貨報價約4200元/噸,玉米現貨報價約2100元/噸,價差約2100元/噸。從以上數據來看,近月合約與現貨價差接近歷史數據,而遠月合約卻嚴重背離了歷史數據。並且2013年玉米實現了大豐收,增產700多萬噸,玉米的庫存創出新高,形成嚴重供過於求的局面。而豆粕則是由於油脂產能過剩,銷售不暢,豆粕成為壓榨企業主要的盈利點,這就給空玉米多豆粕的套利操作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如果按此方案進行套利,咱們看看盈利情況如何。假如從2013年11月20日同時買入豆粕,賣出玉米,那天期貨市場豆粕1405合約結算價為3230元/噸,玉米1405合約結算價為2353元/噸,價差為877元/噸。到2014年4月30日同時平倉,這天豆粕1405合約結算價為3890元/噸,玉米1405合約結算價為2392元/噸,差價為1498元/噸,套利結束實現621元/噸的盈利。假設各開倉一千手,將盈利621萬元。

3內外盤價差的合理與不合理

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使得跨市場套利有了存在的基礎,當內外盤的價差出現不合理的時候,就給做內外盤套利的投資者創造了良好投資機會不做外盤的投資者也應該關注兩者之間的價差走勢。假如某商品價格走勢偏空,而外盤價格向上運行,儘可能迴避操作

4時間因素的影響

時間因素在期貨交易過程中應該佔很大的比重。時間主要是指以下幾方面:

一是從合約交易的時間考慮,國內期貨市場多是1月、5月、9月這三個主力交易時間以9月合約為例,多數情況下5月到7月下旬波動比較頻繁,大多為震盪行情。投資者儘量避開這段時間進行交易。即便這段時間想操作,也要按照震盪思路去做。7月下旬以後,9月合約無論多、空,都會逐步形成趨勢行情。因為馬上臨近交割月,期貨價格逐漸向現貨價格靠攏。投機頭寸逐漸向1月合約移倉,套保頭寸就留在9月合約等待交割,做空儘量選擇近月,而做多應儘量選擇遠月,當然這還要從期現價差考慮。很多大的趨勢性行情是在換月期實現的。

二是從供需關係季節性的角度考慮,旺季和淡季的時間節點在哪裡?旺季應該怎麼做?淡季應該怎麼做?

三是從商品供需關係反轉時間上去考慮。農產品要是真正有了供需缺口,那麼扭轉供需關係至少需要三年。工業品扭轉這個關係,形成一定的趨勢也要兩到三個月以上。

7商品供需關係變化

商品價格短期是由供需決定的,長期是由成本決定的。對商品的供需關係要做如下分析:

一是分析行業的產能是否過剩。這個供需關係是主要的,是個大的供需關係。如果一個行業是過剩行業,當市場出現短缺,企業馬上就會釋放產能,大量產品流入市場,又會引起過剩,使其價格難以走強。

二是考慮產供銷渠道是否暢通。當上下游產業鏈較長時,還需觀察鏈條上各個環節的情況。例如PTA從原料上來講是純化工原料,但從成品來看,它又是一個紡織品材料,存在較大的行業跨度,上下游有個環節價格變動就能引起它的變動。

三是考察庫存大小。庫存對商品價格的影響也十分顯著。

四是考慮種植面積是否增減、產量是否增加,主要是針對農作物而言。

五是考慮補欄、存欄數據的變化,主要是針對養殖業而言。

六是觀察期貨盤面資金的供需關係。從盤面去考慮的時候,需要觀察資金的流向,某商品供需關係正常,但資金入場較多,價格波動相應也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