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藥企業績分析

又是一年年報季。跨國藥企巨頭們紛紛公佈2019年的成績單。

以下整理出其中的17家有代表性的藥企。

17家跨國藥企2019年財報數據(按照銷售收入金額排名):

2019年全球藥企業績分析

從17家跨國藥企的數據來看,強生仍然穩坐銷售冠軍寶座,羅氏僅次於強生位居第二,再次碾壓“宇宙大藥廠”輝瑞。但從銷售額增速來看,拜耳以19%的增速排名第一,包括拜耳在內共有6家藥企取得兩位數增速。安進、輝瑞收入出現負增長。

2019年全球藥企業績分析

拜耳的高增長主要由農業板塊拉動,藥品板塊增長驅動力來自眼科用藥Eylea以及中國區。BMS除自有核心品種增長之外,2019年11月底將新基旗下品種併入報表,由此帶來收入的高增長,並一躍成為銷售額TOP10藥企。阿斯利康、默沙東的增長則主要由PD-1、PD-L1、HPV疫苗等大品種驅動。

輝瑞的13價肺炎疫苗等大品種增長乏力,乳腺癌靶向新藥Ibrance(帕博西尼)獨挑大樑難挽業績下滑頹勢。生物製藥企業Biotech的“代名詞”安進同樣面臨大品種專利過期、青黃不接的窘境,但研發管線仍然頗具看點。

2019年,國際製藥行業“熱鬧非凡”,整合、剝離、併購、重組不斷,過往的現金流產品相繼專利到期,新的品種開始嶄露頭角,新舊交替的場景在全球大藥企中不斷上演。同時隨著中國多項醫改政策刺激、人均醫療消費水平提高,多家海外藥企將目光投向中國市場,紛紛提及中國區的亮眼業績,表示將配合中國區的政策,加大中國區投資力度。

2019年,誰最得意?誰最落寞?誰長盛不衰?誰又嶄露頭角?

羅氏:三大單抗下滑,新產品“後浪推前浪”

營收:651.2億美元

同比增長:9%

羅氏“三駕馬車”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仍然是羅氏2019年賣得最好的三大品種,但已經出現負增長,隨著相關品種陸續步入專利懸崖,這種下滑態勢將無可挽回。但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S)的Ocrevus(Ocrelizumab)和治療乳腺癌的HER2單抗升級版帕妥珠單抗增速喜人,成為羅氏銷售額TOP4和TOP5品種,併成為羅氏新的產品擔當。

作為曲妥珠單抗的升級版,帕妥珠單抗+TDM1在2019Q4的合計銷售額已經超越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全年收入35.2億美元,增速29%。另外,羅氏的PD-L1(T藥)上市表現不俗,增速達到143%。這兩大產品將繼續奠定羅氏腫瘤藥王者的地位。

羅氏正在向其他疾病領域拓展且成績斐然,神經系統產品Ocrevus於2017年獲批,2019年全年收入37億美元,在已上市的治療MS的16種產品中市佔比達40%。治療血友病的Hemlibra(艾美賽珠單抗)同樣2017年獲批,2019年創造了14億美元的收入,增速高達516%。這兩個產品的高增長證明了羅氏向腫瘤之外的疾病領域拓展的實力。

中國市場推動了羅氏15%的國際增長,羅氏表示貝伐珠單抗在中國滲透率提升,拉動全年的增長;2020年羅氏將加速T藥在中國各項適應證的批准,特別是與貝伐珠單抗聯合治療肝癌。同時,羅氏在中國推出的艾滋病檢測試劑Elecsys HIV Duo可以同時檢測抗原和抗體,大幅度縮減患者確診所需的時間窗口,羅氏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做到這樣的檢測條件的企業。羅氏對這款產品在中國市場寄於40%的絕對增長速度。

輝瑞:全球除新興市場均在下滑,13價肺炎疫苗增長乏力

全年營收:517.5億美元

同比增長:-4%

在中國市場,由於兩大主要產品絡活喜和立普妥受帶量採購影響,專利懸崖現象,輝瑞面臨著政策環境劇變的挑戰。國際市場,“宇宙大藥廠”的日子也不好過。

2019年,輝瑞除新興市場實現1%的增長外,其他三大地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美國區下滑幅度高達6%。13價肺炎疫苗作為公司第一大品種,2019年創造了58.5億美元的收入,但美國境內銷售下滑7%,導致該品種全年僅增長1%。

第二大品種為治療乳腺癌的CDK4/6抑制劑Ibrance帕博西尼,2019年銷售額接近50億美元,增速在20%以上,也由此拉動了抗腫瘤板塊同比增長21%;第三大品種阿哌沙班也繼續維持高增長,但第四大品種普瑞巴林則持續萎縮,2019年下滑33%。

除了抗腫瘤用藥板塊的增長和罕見病、疫苗板塊的低速增長外,輝瑞普強、消費者保健業務收入分別下滑18%和42%,拖累了公司的整體業績。為了更好地聚焦創新藥,輝瑞將普強業務與邁蘭合併成一家新公司,消費者保健業務也將與GSK組成合資公司。剝離非核心資產之後的“新輝瑞”,將在未來幾年緩衝核心品種專利過期的風險。

對於2020年的發展,輝瑞認為13價肺炎疫苗在海外仍有增長空間,尤其是中國區兒童市場的增長,在與沃森生物的較量中,輝瑞認為中國區的增長在市場規模的擴增上面。此外,輝瑞還將在2020年推出羅氏三大單抗的生物類似藥。在2019年,促紅素和英夫利昔單抗生物類似藥板塊為其貢獻了超過22%的增速。

拜耳:開局震動醫藥圈,中國區業績帶動增長

全年營收:489.6億美元

同比增長:18.5%

2020年開局,拜耳的阿卡波糖(拜糖平)以0.18元/片的低價順利進入第二批國家藥品集採目錄,以此顯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加大參與力度的決心。

2019年,拜耳的藥品板塊取得了7%的增速,其中心血管、抗腫瘤、避孕、眼科、顯影等各個業務板塊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心血管產品利伐沙班全年銷售額達68億美元;抗腫瘤藥索拉非尼受到侖伐替尼的衝擊開始下滑,但中國區銷售額較去年有所上升;眼科產品Eylea(艾力雅)全年銷售額74.1億美元,為全球第一大眼科藥物。

在中國市場,得益於艾力雅和利伐沙班的銷量上升,中國藥品板塊銷售額增長5.6%。拜耳在電話會中表示,2020年將重點關注中國區藥品板塊的表現,關注價格變化和帶量採購影響,但預計將實現25%的增長。

近年來拜耳在腫瘤管線方面的研發投入明顯在擴張。2019年用於治療前列腺癌的小分子靶向藥Darolutamide在美國和日本獲批上市,治療間皮瘤的ADC藥物Anetumab Ravtansine已經進入臨床2期。

諾華:創新藥大贏家,未來五年將大力發展中國區業務

營收:474.5億美元

同比增長:6%

諾華也面臨著專利懸崖和激烈競爭的挑戰。抗腫瘤藥板塊因核心品種伊馬替尼專利過期,自2015年以來就急速下滑,2019年同比增長7%,但143.7億美元的收入仍然是佔比最大的業務板塊。眼科領域,因核心品種雷珠單抗受到阿柏西普的競爭,增速僅為5%。

相比之下,心腦血管產品受到沙庫比曲纈沙坦的拉動,增速達到67%;自身免疫疾病藥物板塊受蘇金單抗的拉動,實現25%的增速;神經科用藥在3個新品種的拉動下實現了10%的增速,分別為SMA基因療法Zolgensma(上市半年時間銷售額達3.6億美元)、治療MS的Mayzent和治療偏頭痛的生物藥Aimovig。

2019年,諾華斬獲了6個新藥獲批上市或提交NDA,成為全行業的最大贏家。6個新藥適應證分佈在眼科領域、鎮痛藥、升白藥、抗非小細胞肺癌和黑色素瘤的產品以及孤兒藥。

諾華也在加大新產品在中國的上市力度。2015~2019年,諾華在中國境內共25個NDA,在中國推出了13個NME,有22個品種進入中國的醫保目錄。未來4年還計劃做到50個以上的NDA,爭取2024年在中國業績翻倍。

默沙東:拆分、K藥、埃博拉疫苗,與中國區的高增長

全年營收:468.4億美元

同比增長:11%

2019年,默沙東以一項拆分決定結束了一年的紛紛擾擾。隨著2019Q4財報隨之而來的,是默沙東決定剝離女性健康、傳統藥品以及生物類似藥業務,三者將組成新公司“NewCo”,這三大業務的收入約佔默沙東全年業務的15%。不過這一拆分消息宣佈之後,默沙東的股價卻隨之走低。

默沙東無疑是希望專注在以K藥為代表的腫瘤藥和9價HPV疫苗為代表的疫苗業務的增長上,以及藉此成為一家研發型生物製藥公司。2019年,K藥全年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維持50%以上的高增長,目前全球K藥相關的臨床試驗超過1000個,在聯合用藥方面還在持續拓展適應證,西南證券認為K藥將成為全球第一個超200億美元的單品。此外在腫瘤領域,PARP奧拉帕尼、VEGFR白相應侖伐替尼均表現不錯。HPV疫苗全年收入37億美元。

K藥同樣是拉動默沙東中國市場超高速增長的原因。默沙東在電話會中表示,對K藥中國區的總體戰略是繼續發展“自費市場”,默沙東還根據中國市場獨特情況調整了患者援助項目,目的是提高患者可負擔性。

2019年底,對於默沙東來說還有一件大事發生,即FDA正式批准預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Ervebo上市,用於對18歲或18歲以上的個人進行主動免疫。這是全球首款預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2020年2月,剛果等首批4個非洲國家也批准了Ervebo的註冊申請。

GSK重磅產品全線下滑,帶狀皰疹疫苗逆勢而上

營收:437.5億美元

同比增長:10%

2019年,GSK銷售額TOP5品種中有3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第一大產品HIV複方藥Triumeq銷售額下降4%,這主要是因為將市場讓位於二合一藥物Juluca和Dovato;治療COPD哮喘的沙美特羅氟替卡松銷售額下滑29%,Ellipta(氟替卡松+維蘭特羅)銷售額下滑11%,這兩大產品的下滑使得GSK的呼吸板塊僅有3%的低速增長。

與此同時,由於滲透率增加,GSK的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年銷售額達23.3億美元,增速高達131%。市場的迅速擴張使得疫苗供不應求,GSK在電話會中國表示已經提高了產能,但新廠投產至少要到2024年。

無論是GSK天價收購美國癌症藥物製造商Tesaro,還是GSK近年來在研發管線上的舉動,都表明其進軍腫瘤領域的決心。2019年,PARP抑制劑ZEJULA(niraparib)已經向FDA提交卵巢癌適應證一線維持治療sNDA,PD-1單抗Dostarlimab已經向FDA提交上市申請,用於二線治療子宮內膜癌。

BMS:加速向抗腫瘤領域轉型,新基注入動力

營收:261.5億美元

同比增長:16%

BMS收購新基之後,於11月底將後者的來那度胺、阿扎胞苷等產品併入報表,合計銷售額18.5億美元,佔比23%。新基的產品為BMS帶來16%的增速,並抵消了O藥增速乏力的窘境。

2019年,受中國市場藥品帶量採購影響,恩替卡韋美國境外市場下滑幅度達到46%,從而影響了整個新興市場的增速。

BMS第一大產品阿哌沙班全年銷售額79.3億美元,同比增長23%,也拉動心血管產品線高速增長。但考慮到阿哌沙班專利已經到期,銷售額將明顯下滑。而抗腫瘤產品線在納武單抗(O藥)、達沙替尼、伊匹單抗的帶動下近年來增速明顯,逐漸成為BMS最重要的業務板塊,再加上獲得新基的多款抗腫瘤產品,BMS向抗腫瘤領域轉型的步伐加快。

新基的合併不僅為BMS帶來現金流產品,也帶來了血液腫瘤領域的多款新分子實體。如Orencia被FDA授予突破性療法稱號,用於預防非親屬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安進:加大研發投入,通過百濟神州打開中國市場

全年營收:233.6億美元

同比增長:-2%

受生物類似藥和仿製藥的衝擊,安進全年銷售額同比下滑2%。其中美國地區受衝擊較為嚴重,銷售額同比下降5%。為了應對沖擊,安進在2019年新增了生物類似藥板塊,用自己開發的生物類似藥來抵禦競品生物類似藥的衝擊。

2019年,安進的銷售額TOP5品種中有2個都出現了下滑,PEG非格司亭在生物類似藥的壓力下同比下滑28%。但重磅品種依那西普得益於提價的正面影響,保持住了4%的增速;長效德尼單抗持續放量,2019年增速高達17%,這兩大支柱產品穩住了免疫用藥板塊10%的增速,也使得該板塊在整個業務板塊中佔比最大。

在重磅產品相繼專利到期的壓力下,安進一方面在加大早期產品管線的研發力度,Otezla已經向FDA提交頭皮銀屑病適應證的補充申請,EVENITY在歐盟實現逆轉,獲批用於治療嚴重骨質疏鬆;一方面也在加緊推進生物類似藥的研發進度。2019年英夫利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利妥昔生物類似藥也已經提交上市申請。2019年,安進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0%。

除了靠自主研發,安進也在通過收購“輸血”。2019年11月,安進完成以134億美元現金收購新基旗下抗炎藥物Otezla,此舉帶來安進的股價上揚。

另外,美國以外市場21%的量的增長,使安進將眼光放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安進在電話會中表示,與百濟神州的合作將進一步加速其在中國區的擴張與佈局。

吉利德:丙肝藥萎縮,抗艾藥撐起業績,瑞德西韋成全球希望

營收:224.5億美元

同比增長:1.5%

吉利德2019年,藥品銷售收入可分為艾滋病用藥、肝炎用藥、抗腫瘤用藥、心血管用藥、抗真菌感染用藥、其他藥物6個板塊,分別佔比74%、16%、3%、4%、2%,增速分別為12%、-15%、41%、-51%、-3%、-11%。

憑藉索非布韋等幾代丙肝藥,吉利德在丙肝藥市場大放異彩,肝炎用藥整體佔比在2015年的鼎盛時期達到63%。隨著丙肝市場萎縮以及競品上市,抗艾滋病用藥逐漸撐起了公司的業績,2019年達到164億美元的銷售額。Biktarvy是全球目前公認最佳的抗艾滋病藥物,2018年2月上市,2019年實現銷售額47.4億美元,帶動整個艾滋病用藥板塊的增長。

丙肝用藥整體下滑,但由於吉三代Epclusa進入中國醫保,銷售額止跌,乙肝藥Vemlidy在中國獲批並進入醫保,銷售額同比增長52%。另外抗腫瘤用藥板塊增長亮眼,達41%。這是由於吉利德收購KITE公司得到後者的細胞療法Yescarta保持良好的增長。

瑞德西韋本是針對埃博拉開發,基於美國一例治療新冠肺炎的成功,瑞德西韋被寄予厚望且已經在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開展針對新冠肺炎的3期臨床試驗。如果試驗結果達到預期,參照達菲的成果,瑞德西韋將為吉利德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自2月1日以來,瑞德西韋作為治療新冠肺炎唯一的特效藥,一直在帶動吉利德股價不斷飛漲。


中創產業研究院彙集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專家學者、新興產業、創新企業、投資機構、創新者、企業家和產業家等各方面的資源,是體系開放、多方協同的新型研究機構,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政府部門、企業和產業集團提供產業發展諮詢,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創產業研究院堅持“研究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的理念,目前已形成醫療產業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先進製造研究中心和產業資源中心,組建成立了各研究方向的專家庫。

歡迎公眾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關注“中創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信息分享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