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南唐後主李煜是個痴情的人嗎?為什麼被稱為千古詞帝?

千里煙雲


南唐後主李煜,二十五歲嗣位金陵。他和大周娥皇的感情,始於賜婚,夫妻相愛十年,傳下來的恩愛佳話頗多。後大周后染病在身,其妹小周後出現,加之次子夭亡,不久離世。李煜傷痛,作詩《虞美人》,表達了怨恨和遺撼。從這點上看,李煜算是個痴情人。

李煜是個不合格的皇帝,但他確實真實地寫下了很多壯美詩篇。《破陣子》《憶江南》《子夜歌》《浪淘沙》等,都是臉炙人口的不朽詩篇,稱其詩帝名至實歸,並不牽強。



拉姆啦v水木子


李煜在位期間,雖後宮嬪妃甚多,但卻對兩位皇后用情極深。大周后,名娥皇,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作《念家山》,大周后便彈奏詞調、作《邀醉舞》。李煜曾為她創作多首詩詞,記述香閨韻事、兒女柔情,表達迷戀周後之情。大周后生病時,後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及其去世,後主又《昭惠周後誄》、《挽辭》,抒發對大周后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大周后去世後,李煜又娶了周後之妹小周後為皇后。南唐亡國後,李煜與小周後一同被俘入北宋汴京,攜手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李煜客死他鄉後,小周後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去。所以說李煜是個痴情的人一點都不為過。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堪稱千古詞帝!!!




轉瞬繁華落盡


南唐後主李煜,作為一個男人,喜歡自己的女人,不是痴情是常情

每一個正常的男人,遇到心儀的女人都會表現出喜歡。李煜作為一代帝王,在皇權範圍內喜歡自己的女人是常情不是痴情。痴情,往往體現在專一或者獲取女人是付出艱辛代價,無悔無憾的執著。李煜和小周後之間沒有這個複雜的情感歷程。小周後被霸佔後,他情緒低落,他沒有積極的奪回所愛的想法和舉措,對這段情,他沒有達到痴情狀態,至於作詩《虞美人》也是表達怨恨和遺憾,屬於正常人的情感思維。

南唐後主李煜為何被稱為千古詞帝?

李煜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也不是一個痴情專一的男人,但是他確實留下了很多壯美詩篇。欣賞藝術和作者身份無關,不是他臣子的評價而是後人對其作品的評價。除了千古名篇《虞美人》,他還創作了《破陣子》《憶江南》《子夜歌》《浪淘沙》等多篇膾炙人口的詩詞。稱其詩帝名至實歸併不牽強。

小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追求,李煜是寫詩詞的天才,留下千古名篇被稱為詩帝。李煜不會當皇帝,每當好皇帝也沒痴情自己的皇后。


俗人老李


李煜可以稱作是千古詞帝,他的詞作水平在古代詞人中,是數一數二的。李煜的詞作,可以分為南唐亡國之前和南唐亡國之後。

一、亡國之前

南唐亡國之前,李煜是南唐的皇帝,生活無憂無慮,快活得不行。他和皇后大周恩愛和睦,過著神仙眷侶的日子。不過李煜無心國政,雖然他的皇帝,但他並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後宮佳麗參與各種文藝演出,欣賞美麗的舞蹈,欣賞動聽的音樂。

這個時期的李煜,詞作歡快迤邐,充滿了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夜夜笙歌、多愁善感、無病呻吟、男歡女愛。

典型的如《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再如《長相思》。

長相思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大周后死後,李煜又娶了大周的妹妹,就是歷史上的小周後。當初大周后病重時,小周來宮裡看望姐姐,結果和姐夫李煜李煜搞上了。大周后得知消息後,當場去世。

李煜曾寫過一首詞《菩薩蠻》,就是描寫他和小周幽會時的情景。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皇帝位上的李煜,寫了不少詞作,雖然也有一些佳作,但遠不及後來亡國之後的作品。

二、亡國之後

宋朝攻滅南唐之後,李煜作為亡國之君來到宋朝首都開封。很顯然亡國之君、階下囚的日子,並不好受,或者很難受。李煜再寫的詞作,幾乎都是在懷念故國、抒發亡國之痛的。典型的有《浪淘s沙》。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樓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還有《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再如《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還有這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以及李煜最富盛名的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些詞作,都能代表李煜的詞作水平,也是他詞作的巔峰。李煜的這些詞作,不是勝在技巧,而是勝在真情實感,讓讀者也能體會到李煜心中的沉痛。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共鳴。

李煜對後世詞作的發展,做成了非常大的貢獻,早先詞壇都是婉約派的天下,都說寫多愁善感、卿卿我我、情情愛愛之類的作品,很少有觸及最沉痛的感情。李煜亡國之後,開始寫自己的亡國之悲、楚囚之痛。感情豐富,直達人心。

李煜降宋之後,佳作頻出,佳句頻出。很多都是流傳後世的經典作品。說李煜是千古詞帝,並不過分。





欣賞能人


很高興分享這個問題。李煜,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稱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皇帝,他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造詣,尤其擅長寫詞。他的詞既有溫庭筠、韋莊等花間詞人的風格,又受李璟、馮延巳等詞風影響,屬於晚唐時期詞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出生皇族的李煜註定命運與其他人不一樣,雖然他醉心於詩詞,不喜政治,但歷史卻和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將他推到政治神壇上,他將一個亡國之君的愛恨情愁寄託在詩詞中。李煜的詞風分為兩個時期,前期詞風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偏重描寫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之事。後期詞風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多寫亡國之恨。他的詞作主要成就如下:

1.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豔情為主,內容淺薄,多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的詞多直抒胸臆,傾吐家國之感,情語真摯。

2.語言清麗自然,文采動人,富有表現力。

3.詞風上有創新,他在《花間集》柔婉綺麗的詞風有所創新,如《玉樓春》的豪宕,《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他的詞中有一種剛柔並濟之美,在晚唐五代詞中獨樹一幟。


竹影文韻


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寫得好,說他是千古一詞人應該是名副其實的,但他怎麼都算不上痴情之人,只能算悲催之人,李煜的一生都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的。

最初在太子面前他必須戰戰兢兢,作為天生老二,他本無意與太子爭權位,但偏偏太子生性多疑,沒辦法,李煜只能寄情於詩詞歌賦畫音酒,在戰戰兢兢中苦熬日子。

好不容易等到太子過世,又有大臣上書父皇李璟,說自己德能欠佳,還長像不好,不宜上太子位,好在父皇力挺,流放了上書大臣,放了自己個戰戰兢兢的東宮議事。

好不容易等到自己上位,偏偏北面的宋朝又強大無比,相鄰的吳越王朝還蠻橫而不講義氣,作為南唐皇帝的李煜只得戰戰兢兢地侍奉著宋朝,連個“不名之禮”,還要多次主動上書請辭,宋朝太祖還不批准,那皇位坐得還真是戰戰兢兢。

後來又不得不戰戰兢兢地與宋朝開戰,然後在戰戰兢兢中被宋朝滅國,最後在戰戰兢兢中死亡於42歲,試問身為皇帝的李煜先生,過過幾天安穩日子啊?

如此悲哀的人生,李煜應該沒有心思去痴情的,所謂的大周小周之故事,也只不過是烘托其詞意的一點素材罷了,所以這個李煜先生,看起來很痴,其實很無情。


月西立


李煜作為一位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歷史評價不是很高。但是在文學藝術方面,還是享有一定的歷史地位的。尤其在作詞這一領域,屬於婉約一派,風格和李清照、柳永相仿,一篇《虞美人》婉約哀怨,深深地表達了自己的愁腸百結。

其實李煜的生世挺傳奇的。他的爺爺李昪本是一個小乞丐,後來投靠了五代時吳國的大將徐溫,接著就跟著姓徐,改名徐知誥。由於足智多謀,屢立戰功,於是成了徐溫的接班人,後來建立的南唐帝國。李煜的父親李景表現平平,沒有什麼特殊政績,在位期間,被後周世宗柴榮打得割地賠款,後來還被迫降尊號為“國主”,不許稱皇帝。從遺傳基因上看,李煜不應該有那麼優秀的文學才華,但是李煜偏偏和祖父不同,深耕文學領域。他的繼位也不是直線發展的。本來他的哥哥是太子,但是還沒等到繼位就掛了,按照長幼排序,他便成了接班人。所以李煜這個家族充滿傳奇,他本人也是個傳奇。但是傳奇沒有繼續演繹,反而鑄造了一個悲劇。由於自幼喜歡文藝的李煜,並不擅長治國,雖然國內也是一片昇平,百姓安居樂業。但是他的帝國在宋太祖趙匡胤的全力打擊下,已經搖搖欲墜。975年,李煜舉國投降宋朝,南唐滅亡,後來遷居汴梁。宋太祖死後,弟弟趙光義繼位,趙光義是個好色之徒,垂涎李煜的老婆小周後的美色,強行霸佔數次,李煜只能忍氣吞聲,無可難何,悲痛之餘創作了千古名詞《虞美人》。後來趙光義讀了此詞,感覺李煜並不安分,時刻想念故國,於是派人將其毒殺。此年李煜年僅41歲!

一位不合格的皇帝,一位千古詞人,多面人生鑄就一代傳奇,數次波折演繹千古悲劇!


歷史唯物主義


   李煜 (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後世稱其為李後主。偏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多次遣人詔其北上,辭而不往。同年十月,宋兵南下進攻金陵。翌年十一月破城,李後主袒肉出城投降,被俘虜之汴京,封為違命侯。太宗即位,又封為隴西郡公。宋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 十二歲生日 ,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 洛陽邙山 。

讓我們來欣賞他的一首《虞美人》詞吧: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後世評論李後主: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士大夫之詞也。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

被稱為千古詞帝,是因為是南唐帝王,又寫的一手的絕妙好詞吧!兩者結合,而他的詞也確實無人能超越,即是後來的李清照也嘆為不及,詞帝之稱名符其實。




瀨河之水


因為他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好像做皇帝不是自己的意願!他對詩詞的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的詩詞很優美。是一個有才華的人,這裡的才華不包括政治以及兵法!

也不失為是一個痴情的男人!對女人情深意濃,不是薄情寡義的人!

中國古代亡國之君不在少數,但能在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卻寥寥無幾。南唐後主李煜便是其中一個。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在政治上顯然是非常失敗的。但他在文學上卻取得了巨大成功,李煜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其是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有人評價他說:“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生在帝王家。”這話顯然是錯誤的,李煜能在文學上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因為他生在了帝王家。因為他生在了帝王家,才得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有了深厚的文學功底。因為他生在了帝王家,才得以遇到了美麗多情且才華橫溢的周娥皇,周後的美麗,是他創作的動力,周後的多情,讓他寫下了香豔的詩詞。這是他前期的主要創作來源。還是因為他生在了帝王家,才有了亡國之後的巨大落差,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化成了流傳千古的文字,這才成就了他“千古詞帝”的美名。如果沒有這種亡國之痛,他的詞還會停留在他前期的綺麗柔靡的風格上,脫離不了“花間”習氣。而後人肯定的李煜詞的成就,主要是他在亡國之後,寫出了淒涼悲壯、意境深遠的詞作,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語始工”。










臥督伯的泣燦夏嘗


李煜前後有兩個皇后,即大周后、小周後。這二位關係可非同一般,親姐妹。大周后名薔,小周後名薇,兩姐妹的父是大司徒周宗。 李 煜即不痴情,更不專情,也沒有男人的擔當。他在妻子大周后患病期間,勾引大周后15歲的妹妹周薇,至使大周后抱恨而亡。南唐亡國後,李煜和小周後被遷往開封汴梁。宋太宗貪戀小周後的美色,常常招小周後入宮伴寢,小周後每次從皇宮回來都大罵李煜軟弱無能。而我們的才子皇帝,竟然低三下四的對妻子說,不要大喊,萬一傳到了皇帝耳朵裡我們就都完蛋了。可是最終,太宗還是知道了李煜的怨恨和不滿,李煜這個靠犧牲妻子色相保命的軟蛋,最終還是被太宗的牽機藥毒死了。

至於說李煜是千古詞帝,那首先是因為李煜做過皇帝,並且婉約詞寫得又好,大家給他一個高帽戴罷了。詞起於唐,興於宋,李煜生活的五代十國正好是過渡期。李煜和老爹李璟確實對詞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李煜的人生是失敗的,作為皇帝,不能保護臣民;作為皇族,不能保護宗廟;作為丈夫,不能保護愛妻;作為兒子,沒能延續家族香火。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