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其實,無論是智慧農業還是農產品電商、農村電商、微商等新模式,目的只有一個:更快、更高價地把農產品賣出去。

尤其是,農產品電商,操作簡單、變現快,一直成為新農民的銷售農產品重要方式。

然而,因農產品本身的非標準化、物流成本高,農產品附加值低,業內人士都認為:農產品電商模式很好,但這個方式不賺錢。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根據某報告指出,農產品電商上行之路尚處於初始階段,未來隨著傳統電商線上流量紅利的消退、消費升級趨勢的加速推進,傳統電商在農村地區佈局困難重重,新電商將更加凸顯自身優勢。尤其是內容電商、短視頻等。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1、大佬佔據農產品電商半壁江山

近年來,電子商務成為推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和中國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發揮著先導、紐帶作用。

電商平臺嘗試在助力農村地區發展、農業現代化和農民的脫貧致富方面貢獻一己之力,為解決中國發展深層次的問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業內人士也指出,電商在突破地域限制、打通城鄉鴻溝方面,正成為推動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

其中,阿里巴巴集團、京東集團、美菜網、一畝田、拼多多、蘇寧等互聯網平臺紛紛加入扶貧大潮。從格局來看,農產品電商市場都屬於京東、阿里、蘇寧、拼多多,而且他們佔據市場的半壁江山。

據商務大數據監測,2019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7771.3億元,同比增長21.0%,增速高於全國3.2個百分點。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873.6億元,同比增長25.3%。

但可以肯定一點:互聯網大佬阿里、拼多多是農產品網絡零售的重要力量。比如: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截止2018年,拼多多平臺實現農副產品銷售額653億元,2019年預計將超1200億元。

阿里農產品銷售也非常驚人!大數據顯示,2019年,阿里平臺農產品上行突破2000億元。天貓雙11當天,阿里巴巴全平臺農產品銷售額達74億。同比2018年增幅64%;9月,中國農民豐收節,阿里助力10億件農貨上行,舉辦37萬場助農直播。

同時,蘇寧依託智慧零售的模式優勢和資源,藉助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大聚惠、蘇寧拼購等線上平臺、蘇寧小店、蘇寧扶貧實訓店、蘇寧零售雲全渠道銷售農產品。數據顯示,近年來通過蘇寧全渠道累計實現農產品銷售超60億元,惠及200多萬農民。

這些大佬在農產品上行上憑藉流量、用戶、品牌以及物流優勢,成為農產品電商銷售主要力量,然而,那些縣域農產品電商只能成為附庸在巨頭之下艱難前行。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2、盈利困難!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

農產品電商有多難做?業內給出的答案是99%以上的都是失敗的。

各大電商巨頭都在“農產品上行”這裡折戟,可見農產品電商市場雖大,但真正做起來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各家都在探索行業突破口。

早期做農產品電商,是阿里和京東的天下,得益於巨頭資本雄厚實力,農產品觸網在供應鏈上下足功夫,然而由於高昂的物流成本及運營成本,至今未能找到全面盈利的風向;再之後新零售業態崛起,生鮮電商受到資本方高度關注,提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之道,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然而在成本控制和損耗上依然難以破局,燒錢之後於出現大面積陷入關閉態勢。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領域,大約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僅有4%營收持平,88%陷入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盈利。

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物流運輸成本高,且運輸困難。相對於其他產品而言,農產品屬於季節性作物,保質期短,易損耗。

以雞蛋為例。

眾所周知,雞蛋是容易耗損的農產品,經過物流一折騰,耗損極高,在2002年之前,大家都不敢在網上賣,因此需要在鮮雞蛋的保存和運輸上發力。另外,在物流成本上,一箱雞蛋的物流成本佔據著40%的雞蛋成本。

因此也有很多農產品電商的操盤者都在非議“給物流打工了”。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因此,農產品電商想要盈利,除非提升農產品溢價空間,否則很難依靠電商賺到錢。

有媒體表示,農產品電商早已是一片紅海,競爭非常激烈。而且產品本身利潤低,物流成本高,靠低價策略去佔領市場不適合農產品電商。

那麼未來機會在哪裡?小B的興起,尤其是農民網紅的興趣將會成為農產品電商的重要推動者。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3、未來機會

從目前來看,農產品電商有2條路徑:

1、依附大佬

我們接觸上百個高農產品電商的創業者,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在拼多多、京東、淘寶上有店鋪。

儘管,他們沒有農產品的基地,但與農產品大區的合作社或者農產品基地企業簽訂合作,憑藉電商優勢賺錢。

2、自建品牌

這一批人擁有自己的合作社或者農產品基地,通過打造一個新品牌,同時藉助渠道多元化,比如在微商或批發走低價、在京東或阿里平臺上做品牌。

因為這些自建品牌的創業者拼接供應鏈優勢,在電商上贏得上了主動性,但想要賺錢的話,還需要通過走量(渠道數量)的方式。

或許微商、電商還是比較傳統的渠道方式,目前,短視頻逐漸成為農產品銷售新渠道。隨著5G時代的來臨,中國誕生了很多網紅,他們依靠個人IP、粉絲等優勢,也走出一片天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王翀認為,短視頻 + 網紅作為去中間化手段填補了市場空白,未來建設路徑將從產出到產品,發展為品牌,衍生至產業,繼而孵化出一個新的社會主義農產品市場空間。

近年來,農業特色產品藉助各大社交平臺優勢,通過“短視頻+網絡紅人+直播”等組合形式,創造了喜人的流量數據和銷售成績。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比如,西瓜視頻創作人“巧婦9妹”自2017年5月開始做短視頻直播至今,全網累計粉絲數量1000多萬,播放量達11億,2018年銷售額較2017年翻一倍,達800多萬;快手網紅達人“散打哥”坐擁4440多萬粉絲,在2018年快手賣貨節上僅1天就賣出1.6億元農產品。

業內人士指出,藉助互聯網流量優勢,“短視頻+網紅”突破傳統農產品宣傳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使之銷售得更廣、更遠,如今已然成為農產品營銷的一大趨勢。

為何農民網紅會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呢?這有2點原因:

1、電商平臺沒有打造場景

目前,電商平臺大多數情況下依託技術和流量,把產品推送給消費者,但消費者需要的場景更在於生活,包括產品的故事和成長,以及農村文化、風俗、風景等。

購買農產品是其次,體驗或者文化才是當前消費者的關鍵。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2、網紅形成社群文化

電商平臺的服務是冷冰冰的,但農民網紅的服務是人情味。比如,抖音的石榴哥通過直播賣軟籽石榴,憑藉長得憨厚老實,說話賣萌有趣,兩天賣出1400多萬。

目前,石榴哥擁有近700萬的粉絲,已經形成了社群文化和追隨者,石榴哥的產品也從石榴延伸到紅糖、冬棗、蘋果等農特產品。

90%農產品電商都是失敗的,未來要靠短視頻拯救

或許,未來農產品電商要靠網紅、短視頻來拯救。

誠然,營銷或品牌只是電商的一個手段,核心還應該是產品。農產品電商想要走的更遠,一定要為消費者、用戶、粉絲提供優質的產品。這才是王道。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豫見雲動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