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困難”真的是學習態度問題嗎?你怎麼看?

鍾勇180607335


這個問題喜歡參與回答,因為一直在陪伴孩子學習。

學習,需要找到興趣點,有目標有方向,知道學習的意義。

富人永遠在學習,窮人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學習充實自己,也可讓自己變得更好。這句話站在成人立場,我也與孩子說。

孩子學習"困難"?

1,有的孩子是難學型。怎麼努力學習,成績跟不上。或許課堂學習難開悟,需要工作成長中學習其他技能。

2,有的孩子是聰慧型。學習有悟性,但好玩或思想開小差,學習暫時困難。認真學習,能短時間提升成績。

3,有的孩子是被迫型。家長們望子成龍,風氣影響週末排滿培訓課,學校佈置課後任務多,孩子學的累,學習困難。家庭環境及手機遊戲孩子們分心,學習也被動。

綜上,作為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屬於那種類型,理性引導和督促。思維決定存在,學習不能盲從。有些家長認為自己讀書少,那就相信學校老師的指教。

學習是一種樂趣,本人也愛學習,年齡大了記性減退就做讀書筆記。家庭氛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

孩子學習"困難"不一定是態度問題,有時是家長態度問題。


大海看事


就拿我家的孩子來說吧,今年上一年級,平時叫他學習一般不肯去,特別喜歡看電視動漫片什麼熊大熊二,只好規定他星期一至星期五不準看電視,但平時也不去學習,就玩弄水槍,積木等等,加上這段時間冠狀病毒性肺炎發生,我拿著棍子小孩才坐在手機旁邊聽課。所以我認為孩子學習“困難”不是態度的問題,而是興趣的問題,只要小孩對那件事情有興趣,不用叫他,他也去做。


陳劍1975


父母應該給到的支持,就是不當一回事。

不反應,或者只給普通的反應,不用力過度,這是最好的反應。什麼共情啊,啟發式提問啊,溫和而堅定的溝通,化解孩子對學習的阻抗,這些都太深了。更不用說給孩子做思想工作,「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一方面很難起效。更重要的是,這都只是戰術細節,我們先從戰略的層面看:這事已經到了需要嚴陣以待的程度嗎?它很要命嗎?

如果不反應,接下來她會怎麼樣,厭學嗎?

好像也沒有。人家就是抱怨一下,然後該做什麼還做什麼。星期一上學又是高高興興的。或者早上起床不高興,下午放學又好了。回到家外套都來不及脫,就爭分奪秒開始寫作業——因為寫完作業就可以玩。所以你看,父母什麼都不用做,結果也是蠻好的。她有抱怨,同時也在自我管理。或者說,抱怨是她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她算不上是狂熱地喜歡學習,但她也在持續學習,持續進步。

這就夠了啊。不然,你以為興趣是什麼樣?

廢寢忘食,像上癮一樣學習個不停嗎?

我知道現在很多父母一提到學習興趣,專注,內驅什麼的,會當成是一個特別沉重的話題。好像決定了一生的命運,很重大。所以一旦孩子對學習流露出負面情緒,不在狀態,父母被激活的恐懼就是,孩子整個人生都即將陷入危機,必須立刻拯救:「天吶,你不能那麼想!這可是學習啊!」

你想想,平時不想上班的時候隨口抱怨一句,然後你身邊的人溫和而堅定地凝視你:「你不能那麼想!這可是工作啊!」你是什麼感覺?

本來還有點心氣兒,被這樣說幾遍就徹底沒了。真的,我們對一個事物產生興趣的前提是,它不要那麼沉重,那麼緊繃。我們願意緊就緊,願意松就松,可以喜歡也可以保留看法,一顆平常心,這才是興趣滋生的土壤。有的孩子每天都對學習失去十七八次興趣,別慌!那又怎麼樣?接下來她又會十七八次地燃起興趣。就像她在學校交朋友,她告訴你:「我跟某某絕交了!她是個小氣鬼!」你很緊張,還沒等你想到該怎麼教她處理人際矛盾呢,第二天她又告訴你:「我們又和好了!」

戰略上看,你要做的根本不用那麼多。

父母總把自己在孩子學習中的作用看得過於重要。真正的重要之處不在具體做多少事,解決多少問題(有時候多了反而不好),而是能給出多大的心理空間,能否給孩子設置一個透氣的框架。

框架的原則是抓大放小。每天寫作業,這是大框架。至於是回家立刻寫還是玩一會再寫,寫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邊寫邊檢查還是寫完再檢查,這都可以商量。或者說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大框架確定了,要有透氣的空間:允許孩子走神,允許抱怨,允許他們按自己(慢慢的)節奏成長。

給孩子創造儘量好的學習環境,比如用可接受的成本給他上一個質量過硬的課程,這就是大的框架。讓孩子浸泡在這個課程裡,不催促,等他們的興趣自然生長,這就是給孩子透氣的空間。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


您好!很高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困惑了我很久的問題,我先說說我自己的一個情況,我家大寶除了數學以為的各科成績都挺好的,但每次的數學就是她的硬傷,這讓我很苦惱。我時常給她灌輸理念是其它科能學好,數學也一定能學好,學不好就是你的態度問題,你對數學產生了畏懼心裡,越畏懼你就越學不好,而且因為你怕數學,所以你也不願意去多做練習,數學就是要多練,但有時也收效甚微,後來我帶孩子去做了一個感統測試,發覺他感統失調,視覺空間感要差一些,這是孩子的一個先天不足,不是孩子不努力,慢慢我開始調整心態,比之前能更正確對待她的數學成績,心態平和了很多,孩子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先天不足,也更能聽進我話,勤能補拙,相信在我們這種保持良好溝通,孩子自身努力下,她一定會在這科越來越優秀!


詩語果


孩子學習困難有多方面因素吧,不能單一片面而論,最好是能夠和孩子溝通,瞭解下他的感受,共同找出原因。

1、學習方法問題,有的孩子在課堂上也踴躍回答問題,也認真做課後練習,看著特別認真,但最後就是成績上不去,自己也挺迷茫,只會死記硬背,不出三天就忘了,知識一雜就沒有條理性了。

2、個人接受能力問題,這個包括能不能接受老師的語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生長因素等,為什麼說生長因素關係呢?這個我小時候深有感觸,小學五年級之前應用題看著就懵,自己也不知道為啥,腦袋就是不轉彎,相同的題換個形式,或者顛倒一下就不會了,也沒少捱罵,自己也很煩,到了六年級後半年自己突然就轉彎了,那時候感覺天都是藍的,我覺得跟個人生長髮育有關係,也是我們常說的年齡小跟不上課的原因。

3、當然也得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在努力學,寫作業、上課能不能注意力集中,如果不能集中是不是營養問題、睡眠問題、還是聽不進去,有沒有受欺負等等,原因真的很多,孩子又敏感,個人認為還是跟老師、孩子多溝通,找對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我就是我不是火龍果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米盧曾經說過“態度決定一切。”學習態度雖然不能用好與壞來評定,但是學習態度確實影響著學習成績。

良好的學習態度,如同發現美的眼睛,總能使學習者,從學習對象哪裡找到值得注意的東西。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很自然地有一種挑剔,因為沒有人願意有勞無獲,更不願意學到錯誤的東西。所以說,這種挑剔很自然,是學習者謹慎的一種表現,但是,這種挑剔要適度,否則,學習就變成了挑刺兒,有這種學習態度的學習者,是學不到什麼東西的,如同沒有發現美的眼睛,美不見了。

良好的學習態度,對學生非常重要。有人說,態度決定一切,這不是空穴來風。由此可見學習態度的重要性。學習態度的好壞,往往比一個人的智商在學習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即便你智商再高也是枉然!不可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的!

但是個人的努力也很關鍵,自身努力加上好環境就太好了,將成就一個人.自身努力加上不好的環境也還可以有提高.自身不努力,好的環境有可能影響一個人向好的方向發展,也能提高一些.如果自身不努力加上不好的環境就沒救了,只能一直向上帝求助了!


兜兜小子


事實上,孩子學習困難,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息息相關,他們除了學習成績差外,上課坐不住、多動任性衝動、情緒波動大、自制力差,很多家長只知道著急、催促、責怪、打罵,或一昧地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極其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厭學、逃學、叛逆等。

所以對待這種學校困難生,也就是“學困生”要這麼辦:

1、首先要尋找“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沒有哪個孩子一生下來就註定他要套上“學困生”的帽子。學困生的形成有的是自身的智力問題,那是客觀的,而有的則是家庭教育的嚴重缺乏所引起的,又或是他生活環境引起的,要找出原因就是我們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解決問題的癥結所在。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兒童感到學習困難,如果別人都能夠接受的東西他卻不能接受,那就說明,他在童年時期沒有從周圍的人那裡獲得對於他的發展來說應當獲得的東西。”這也就說,我們的孩子學習困難不是與身俱來的。我們應該更多的是要去發掘其問題核心,必須深入地瞭解學生:要了解孩子的表面情況,瞭解孩子的氣質特點,人格發展特點,心理狀態等等。好動的,文靜的;孩子是做事持久,還是做事虎頭蛇尾的;考慮問題是全面還是丟三拉四;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意志品質,家庭情況等等。找到這根影響孩子智力發展的繩,緊緊抓住,那麼孩子也就不會在漫無目的的偏離方向,逐步回到正軌進而擺脫學困生的困境。

2、其次,要給予“學困生”自尊感,體驗成功的快樂。在現實教學中,面對學困生,可能教師更多的是埋怨是討厭,或者將原因歸咎於孩子的智力問題,經常控制不住自己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呢?你為什麼這麼笨哦!”自然的將孩子歸為沒有太大希望的一類。雖然有部分孩子,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差距,註定了他在智育方面只能承擔差生的角色,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其人格的尊敬,對其閃光點的肯定。既然明白了他們在智育上的差距不是我們造成的,明白了我們刻薄的抱怨可能會使這種差距加大,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愚蠢地這樣做呢?班上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盡人意,每次考完試後,總是垂頭喪氣,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看到這種情況,我總是不斷地鼓勵他們,“雖然你的成績現在不是很好,但是你畫畫畫得很棒,老師為你感到驕傲,如果在學習上能像畫畫這樣認真,我想你的成績肯定會有進步的。”“瞧,你勞動多積極呀,把我們的教室打掃得那樣乾淨,同學們都要謝謝你。”???這樣的語言讓那些“學困生”感到自己還是有很大的優點的,從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微愛影視圈


是態度問題,還是遇到困難?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的集中表現:

  ①學習無計劃:該學什麼,該怎麼學,該學到什麼程度,孩子從來不做計劃,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

  ②經常拖拉:拖延時間是孩子偷懶的具體表現,如果學習態度足夠端正,那麼孩子一定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

  ③從來不做筆記:做筆記是一種常見的學習方法,一個學習用心的孩子,往往擅長做筆記,把其當作重要的學習資料。

  ④特別容易分神:不願意專注學習本身,不能夠安靜片刻,總能給自己找到偷懶玩耍的藉口。

  以上這些是學習態度差的表現,當然,孩子學得不好不能全部歸因於學習態度差這種主觀理由,更應該以客觀的態度審視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根源。

  研究發現,世界上的超常孩子和弱智孩子只佔2%左右,95以上的孩子在智力上並沒有巨大差別。

  可如果智力相當的學生在學習表現上出現較大差異,除了是學習態度的問題,更大的可能是孩子遇到了困難。

  那麼,孩子一般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導致他們無法專注於學習呢?

  02

  孩子的困難,都被家長忽視了

  孩子學習有問題,家長總是覺得是孩子的態度出了問題,其實這有可能是種誤導孩子的行為。

  因為態度不好是孩子自身的行為,家長和老師只要管教到位就行了;

  可如果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或者是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疑難雜症,如果家長和老師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出最佳解決方案,這就是不夠負責的表現。

  我們一定要客觀看待孩子的學習情況,正視其遇到的問題。

  ①不會科學利用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儘可能學習更多的內容,從這能夠看出孩子的時間觀念。

  如果孩子經常加班加點也忙不到點子上,學習的效果始終不佳,那就說明他們的方法出問題了。

  ②只會死記硬背:不求甚解是最糟糕的學習方法,就好比背一首詩,孩子生硬地背下來,卻因為不解大意而很容易忘記,或者因為錯誤理解詩意而鬧烏龍。

  ③沒有知識結構:孩子學到的知識都是零碎的,如果不能整理成結構,不能把點連成線連成面,孩子就不能理解知識與知識間的關係,以至於無法準確吸收知識。

  構建知識框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不僅鍛鍊了孩子的整理與複習水平,同時更鍛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④抓不住重難點:知識是龐雜的,如果抓不住重難點,學習起來真的很費勁。

  孩子沒用對學習方法,在上課和寫作業的時候很容易犯糊塗,因為他們既找不到重難點,又不善於總結知識,只能把所有東西都抓在手上,結果抓得越多,丟得越多。


醉在苗鄉


孩子學習困難,學習態度佔絕對重要的一方面,但是確實也有不少孩子,學習態度很好,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並且乖巧懂事,不讓老師家長操心。但是,學習困難,成績不好,讓父母傷腦筋。如果調皮搗蛋還可以批評教育,但這樣的孩子,他自己都為很難過了,根本不忍心再說什麼了。

說句很喪氣的話吧,人確實存在智力上的差別。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每個班甚至我們身邊,就有那種學霸級人物。他們不怎麼努力,甚至也不認真學習,卻總是輕輕鬆鬆秒殺其他人。

人的天賦智力的高低,表現在很多不同方面,比如體育,音樂,手工,考試等等。而考試作為當今學校教育選拔人才,成就個人前途的方式,自然就會特別關注在考試方面的智力,擅長考試的我們就認為很聰明,其實,不擅長考試的孩子,一定有其他方面的擅長,只是沒有機會展示出來。因為,孩子們大多數只能呆在學校裡讀書,考試。就算有其他方面的天賦,也很難被發現。

除此,造成學困的還有很多方面,比如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心理素質等等。

舉個例子,有些科目,是需要動腦思考的,不思考僅僅被灌輸知識,或者只是把筆記本寫得滿滿的,是沒有效果的。表現在,考試獨立解答問題,就蒙圈。知道老師講了,可自己就是不會做。根源就在沒有理解問題的內在邏輯。只重外顯的形式,這就是假學習。態度再好,也學不好。

早期智力開發,也有一定的作用。學習任何新知識新技能,如果大腦之前有過相關的智力背景,學起來就很容易,並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進而激發更大興趣和動力,形成良性循環。當學生不再把學習當成一項任務和差事,而是從學習當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快樂,保持著對知識高度的求知慾,考試成績只是附屬品而已。

所以,學困,真不是隻是態度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要被表象迷惑。

怎麼了解,跟班主任,各課老師交流下,就很容易找到癥結所在。



呆萌小妖學育兒


我們的父母似乎有一個天然的邏輯,認為一個孩子,只要他學習態度好,就可以解決他全部的學習問題。

但其實,學習態度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解藥,只是孩子在學習上的一個表現,就像發燒是身體裡有炎症的一個症狀,流鼻涕是身體受風寒的表現。它僅僅是一個症狀,而不是病因。

我們做父母的,看到了症狀,卻鮮少問一句:孩子的學習態度為什麼不好?

這一問才是抓住了關鍵。我們的父母似乎有一個天然的邏輯,認為一個孩子,只要他學習態度好,就可以解決他全部的學習問題。

但其實,學習態度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解藥,只是孩子在學習上的一個表現,就像發燒是身體裡有炎症的一個症狀,流鼻涕是身體受風寒的表現。它僅僅是一個症狀,而不是病因。

我們做父母的,看到了症狀,卻鮮少問一句:孩子的學習態度為什麼不好?

這一問才是抓住了關鍵。我們的父母似乎有一個天然的邏輯,認為一個孩子,只要他學習態度好,就可以解決他全部的學習問題。

但其實,學習態度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解藥,只是孩子在學習上的一個表現,就像發燒是身體裡有炎症的一個症狀,流鼻涕是身體受風寒的表現。它僅僅是一個症狀,而不是病因。

我們做父母的,看到了症狀,卻鮮少問一句:孩子的學習態度為什麼不好?

這一問才是抓住了關鍵。不喜歡,不擅長卻非要學好,只有一種可能,這個孩子對自己的生命懷抱著一種巨大的使命感。所以,他不問能不能,只問應該不應該。

而大多數孩子,當他對自己的人生還處於混沌迷茫的時候,他對於學科的學習,就會隨性而至,我搞得定,我就喜歡,多做做,我搞不定,我就害怕,討厭,逃避。

所以,你說他學習態度不好,他只不過是搞不定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