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盖浇饭”,是天子才能吃得起的高级食品

古代的主食吃法有一种叫作“饡”,《说文解字》对这个“饡”字的解释就是“以羹浇饭也”,也就是类似今天的盖浇饭。

儒家经典《礼记》中有一篇名为《内则》讲了周代的家庭关系、生活礼仪和饮食,因为讲到很多食物的种类以及食用方法,所以又被今天的人称为是“食经”,堪称食之经典。在这部“食经”中提到了周代的王侯贵族所食用的珍品佳肴。周代所食用的“醢”,就是肉酱,但又不是我们现在所食用的一般的肉酱。“醢”的制作过程很复杂,程序繁琐。简单说,就是把肉先制成肉干,然后再切成碎末,在碎肉末里加入粱米制成的酒曲,再加上盐调匀,最后再用好酒浸渍,然后把这样腌制的肉末放在容器里密封起来。等到一百天以后,“醢”就制好了。归根结底,“醢”就是肉酱,那么是什么肉的酱呢?制作“醢”的肉可以有很多:牛、羊、豕、兔、鱼、麋,甚至打猎得到的野味,都可以制作“醢”。“醢”的特点就是把肉剁碎。


两千年前的“盖浇饭”,是天子才能吃得起的高级食品


“醢”制作好了,再煎过或炒过,然后把这样制成的肉酱铺上稻米饭或是黍米饭上,再浇上动物的油脂,这样就把盖浇饭做好了。

主食的吃法在当时还是相当多的。可以做粥,可以做饭,可以做饼,可以做干粮。粥有两种,一种就叫作“粥”,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喝的稀粥,还有一种就是饘(zhān)粥,就是又稠又黏的粥。有一种器皿,像是一个罐子下面有三足,有陶制的也有青铜的,三足中空,这种器皿叫作“鬲”,就是用来煮粥的。谷物如果要做成米饭,就需要用到“蒸”的方式,而不同于粥是煮的,所以使用的炊具也不一样。“甗”这种器皿就是蒸饭用的,“甗”是组合器,上面是罐、下面是鬲、中间是有孔的箅(bì)子。鬲中盛水,箅子上放谷物,这样就可以把谷物与水隔开,达到蒸熟的效果,米饭就这样做成了。


两千年前的“盖浇饭”,是天子才能吃得起的高级食品


谷物做成的米饭把它晒干了或是炒干了就制成了干粮,用于军旅之中或是远行时候的可携带食物。干粮的制作方法也不止一种,比如也可以把米或豆直接炒熟备用。或者叫把米和豆炒熟了再碾成粉也可以当干粮。干粮吃的时候需要用水或是浆和起来吃。

周代的“饼”和我们现在吃的饼不一样,我们现在吃的饼是烙饼,当时吃的饼是把稻、黍、麦的粒捣成粉,然后在粉里加水,把它团成一团一团的形状,再把团捏成饼的形状。麦粉捏成的饼叫作“饼”,米粉捏成的饼叫作“饵”或是“粢(zī)”。战国时期可以磨面制饼;汉代吃“汤饼”,用水煮;六朝的时候有了蒸饼,还可以上面加上枣。我们现在说的饼有“发面饼”和“死面饼”两种。早期的饼都是死面饼,西晋的时候才有了发面饼,有史籍记载用西晋皇帝在太庙祭祀祖先的时候用“面起饼”祭祀被尊为“宣皇帝”的司马懿。“面起饼”就是发面饼,发酵后很蓬松。


两千年前的“盖浇饭”,是天子才能吃得起的高级食品


唐代的面食种类已经很丰富了,新疆吐鲁番出土了唐代的面食,有饺子,还有各种面点,做成梅花式、菊花式、宝相花式等等形状。发面食品我们现在最常食用的就是馒头。馒头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传说是诸葛亮征孟获后用面包裹肉馅做成人头形状用来祭祀。宋代以后有馅儿的包子和没馅的馒头才正式区分开。我们现在常常食用的一种常见食物“面条”是从汤饼慢慢演变来的。汤饼是把面扯成一片一片用汤煮,可以理解为“面片儿”或是“片儿汤”。北宋才有了切细条的面条,元代又有了面条加工的挂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