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家,誰都不服也不怕,連權傾朝野的劉瑾都對他畢恭畢敬

明代文學家康海生於仕宦兼經商世家,父親對他管教甚嚴,動輒棍棒相加。在這種教育模式中,他很快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博覽群書,文采飛揚,並於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及第。當時還有個文豪叫李夢陽,大概是文人相輕吧,他們常明爭暗鬥,誰也不服誰。

正德年間,宦官劉瑾權傾朝野,想拉攏文化人裝點門面,於是多次登門拜訪,但康海愛答不理,兩人的關係若即若離。

明代文學家,誰都不服也不怕,連權傾朝野的劉瑾都對他畢恭畢敬

劉瑾禍國殃民的行為引起朝臣不滿,大家紛紛上疏彈劾,怎奈明武宗貪圖享樂,參與彈劾的人相繼受到處罰,其中包括李夢陽。接連被貶後,李夢陽又被劉瑾藉故逮捕入獄。一個親戚冒險入獄探視,對李夢陽說:“如今只有康海能救你了。”李夢陽嘆了口氣,說:“我與他向來不和,現在去求他,臉上無光。”親戚勸他不要意氣用事,並掏出紙筆讓他寫了一張“對山(康海的號)救我”的便條。

康海看到便條後說:“劉瑾附庸風雅,可以利用這個軟肋去打動他。”於是登門求見,劉瑾喜出望外,熱情款待。康海也不客氣,大大方方地坐下,說:“我有一言,若您願聽,我便留下喝酒,否則我便告辭。”劉瑾忙說:“先生請講。”“當年高力士最受聖寵,尚且肯為李白脫靴,您能做到嗎?”“這有何妨,我現在便可為先生脫靴!”康海忙按住他,說:“李夢陽之才高出李白數倍,我更比不上他,如今他成了死囚您竟無動於衷,難道還能心甘情願地為我脫靴?”說罷起身準備告辭,劉瑾忙說會設法斡旋。

李夢陽果然被釋放了,但康海被謠傳為劉瑾的幕僚。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垮臺,他也被削職為民,卻淡定地說:“玉石俱焚自古有之,扳倒劉瑾是天下大幸,我受點牽連不算什麼。”

明代文學家,誰都不服也不怕,連權傾朝野的劉瑾都對他畢恭畢敬

至於為何沒人出來為康海說話,大概因他得罪的人太多。他曾任翰林院編撰,算是“皇家編輯”,但他恃才傲物,很多人送來請他指教的文章都被刪改得面目全非,對方臉上自然掛不住了。

一次,幾個同年進士故意捉弄他,將“國老”李東陽的文章抄出來請他指教。他照常大刀闊斧地刪改一番,最後文章只剩可憐兮兮的十分之一二。此事傳開,李東陽的自尊心大受傷害,其他前輩也認為康海過於狂妄,都躲他遠遠的。

康海的母親去世時,按例其碑文應由內閣大學士撰寫,但康海不管這套,只請常打交道的李夢陽等撰寫碑文,而將號稱“海內文宗”的李東陽晾在一邊,這讓李東陽更惱火了,自然不會管他冤屈與否。

其實康海的田園生活過得不錯,家中養了一群歌女,一日三餐都要配上絲竹管絃。他只顧逍遙自在,很多文人慕名拜訪都被他拒絕了,也有人勸他出山做官,但他一聽就大發脾氣。

明代文學家,誰都不服也不怕,連權傾朝野的劉瑾都對他畢恭畢敬

兵部侍郎楊廷儀曾來拜訪,兩人相談甚歡,酒酣耳熱之際,康海一邊彈琵琶,一邊唱自己新填的詞。楊廷儀趁機說:“家兄任內閣大學士,很想念您,您只要寫信向他致意,我再去翰林院幫您疏通一下,您定能重回京城做官。”康海聽後火冒三丈,掄起琵琶朝楊廷儀砸去。楊廷儀大驚失色,踉踉蹌蹌地起身躲避,琵琶在床沿上磕得粉碎。康海仍不解氣,繼續追打,罵道:“我難道能像王維那樣假裝樂工討官做嗎?你這混賬東西太小看人了,別再讓我見到你!”

康海早已看透官場險惡、人情冷暖,朝堂紛擾再也與他無關,山水詩賦、天地文章任他縱情刪改。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程 非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