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選擇堅守初心,還是選擇被環境所同化?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一間輔育院,面對著一群異常頑劣的孩子在教育他們的過程中改變自己,改變孩子命運的故事。

影片中懷才不遇的馬修來到一所名為“池底之蛙”的輔育院,面對著被人“放棄”掉的孩子,以及周圍異常惡劣的環境,劇中此情此景都正如他的人生境遇一樣,不受他人待見,都是屬於被“放逐”的對象。但是就在這種環境之中,他發現雖然孩子性格頑皮但是在頑皮之下有著一顆熱愛音樂的心,於是他便教起孩子們音樂,但很快他便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勢力阻礙,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堅持自己,二是跟著這裡的人一樣選擇繼續放逐孩子們下去。這個問題有些有趣,似乎也包含著某種人生隱喻如果你來到一個新環境,發現這裡的人或事都在走下坡路,你是選擇堅持自己意願,不被環境所改變,還是選擇適應環境,被同化?

《放牛班的春天》:選擇堅守初心,還是選擇被環境所同化?

堅守初心不被環境所改變,還是選擇適應環境,被同化?

在某個新環境中,選擇堅守自己的初心?還是選擇適應環境被同化?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影片中的主角馬修就遇到了這種關於選擇的問題,當他發現孩子們的音樂天賦以及對心底對音樂的喜愛時,便開始在課堂上課教導孩子們學習歌唱,學習音樂,可是不久冷酷無情的校長便發現了他的行為,不認同他的教育方式,並警告他不要再偷偷地教育孩子們唱歌,否則他將失去這份工作,被趕出學校。

《放牛班的春天》:選擇堅守初心,還是選擇被環境所同化?

面對校長的警告,馬修有些忌憚,但是還仍然地在偷偷地教育孩子們音樂,不過不久後他還是被發現了,還收到了來自校長更為嚴厲的警告,這時候擺在他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堅守自己的初心?還是選擇適應環境被同化?選擇前者,意味著會失去這份工作,失去賴以為生的生計,損害自己的利益,被趕出學校,而選擇後者則意味著放棄自己的初心,適應這種環境,最終被同化,面對種種權益利弊的權衡,一番掙扎過後,馬修做出了他的選擇,他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初心,做出了他的選擇,聽從內心的需求。

堅守初心很難,但是選擇適應環境,被同化卻很容易

抉擇的結果,輕到也不只過是隻用嘴巴說出來,或者在心裡下決定就好,可是背後代表的是每個選擇之間帶來的不同結果,以及要承受的利與弊,因為得到了一樣東西同時便要承受另外一樣東西。看似輕飄飄的選擇背後,實則最難選擇了,馬修經過一番掙扎之後他選擇了堅守初心,但在過程中他得到了些什麼?是校長帶有威脅性的警告,是被解僱的風險,這些阻礙嚴重嗎?非常嚴重,一份工作可以說是馬修的生存立命之本,尤其是他在那種懷才不遇的情況下。

《放牛班的春天》:選擇堅守初心,還是選擇被環境所同化?

在這種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要堅守自己的初心,艱難地做出自己的選擇著實不易,要說在這種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做出這種選擇更是困難,但是其實更難的是世態的壓迫。馬修他想堅持自己想法的時候,卻發現幾乎周圍所有的人都已經被“同化”了,思維方式都如出一轍,他們已經默認了“校長式”的教育,即以一種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種方式是正常的,周圍的環境和人都告訴他“大家都是這樣的,沒什麼不同”在這種世態的壓迫下做決定才是最艱難的,更遑論的是過程中面對著他所堅持認為正確的事,遭受了來自孩子們打擊,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之下叩問自己的內心是否值得這樣做。

《放牛班的春天》:選擇堅守初心,還是選擇被環境所同化?

但是與之相反,選擇適應環境,選擇被同化卻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他只需要向校長妥協即可,繼續沿著以前的方式粗暴野蠻地對待孩子們,這種做法既能減輕自身與環境的衝突性,也符合自身個人短暫的利益,是一種非常符合叢林法則的做法

,但是他沒有這樣做,雖然這種做法能夠減輕自身與環境的衝突性,也符合叢林法則,但是如果他選擇這樣做了,他就等於被環境所改變,被“同化了”因為他明白不堅守初心,選擇一時的安逸與妥協是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他堅持自己想要的東西,繼續教孩子音樂。

馬修的選擇是人生的另外一種隱喻

影片中馬修的選擇也十分容易令人聯想到人生的境遇。當你在一個環境裡面是選擇堅守自己初心?還是選擇被環境同化? 現實中的這種選擇有時候看起來,並不像影片中的那樣涇渭分明,更多的是人在不知不覺中適應環境了,被同化了。

想想你身處在某個環境中,你有上進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周圍的人普偏沒什麼上進心,更偏愛以玩樂為類,當這時你拿出了拼勁,努力看書、學習,但在他們看來,他們的潛意識中,你是異類的,做著與環境有衝突的行為,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便會說“學習有什麼?看書有什麼用?”“別看了,過來陪我玩遊戲”,“大家都是這樣做的”等等,更為嚴重的是他們會貶低學習的用處,認為學習與努力都沒有實用的行為,處於這種環境之下,人就很容易做出妥協的行為,再者人內心深處都是愛享樂而厭惡懶惰的,久了那個人便會變得與周圍的人一樣,沒有上進心,奉行享樂主義,心裡想著,大家都是一樣的,我這樣做也沒什麼關係。

《放牛班的春天》:選擇堅守初心,還是選擇被環境所同化?

但其實,無論是從校長對馬修的警告也好,還是舍友認為的努力無用論都好,兩者之間的行為都是“將你拖到與對方同一個水平線”,用現在的話而言就是“拖你下水”,將你的行為,上升空間拉到與對方同等的水平,以減少他們心裡的不安,以及你對環境的衝突。

但是人要明白,無論他人怎麼說諸如此類的話,旁言冷語,對於他們而言是沒什麼損失的,但是對於你來說,卻不是這樣,當下的每個瞬間都與將來息息相關,也只有你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你妥協了,損失什麼都是你自己的,消化掉這種負面的情緒都是屬於你自己的,對他人而言不過是隨口說的一句話,既然難受的情緒是一時的,人為什麼要為他人而妥協呢?

《放牛班的春天》:選擇堅守初心,還是選擇被環境所同化?

在影片的最後,執意按照初心行事的馬修被解僱了,雖然他被解僱了,從表面上看,他堅守的東西似乎沒有得到什麼好結果,不按照“環境法則”來行事,還得到了懲罰。他得離開學校了,離開孩子們了,但是從一種形式上來說,他成功了。

他提著公文包離開的時候,得知消息的孩子們,用著他最喜歡的方式,在樓上唱著歌送他離開,他滿是欣慰,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最重視的學生皮埃爾·莫昂克,長大之後遵循了他的理想成為了一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