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電影啟用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中年演員,和一群稚氣未脫,會唱歌的小男孩,和著輕揚、空靈、純淨到一塵不染的樂聲,片中的童聲合唱,洋溢在房間內的每個角落,滌盪著塵垢的內心世界。《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一個好的老師,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即使師生關係短暫,但是起碼這個老師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會影響到他所教的學生。 這個老師,他愛音樂,愛作曲,愛學生。他用音樂為學生打了另一扇門,用音樂撫平了學生幼小或多或少的創傷,讓他們知道,自己還不至於是一無是處的。這種“有用性,價值性”改變了那群瘋孩子。毋庸置疑,整篇電影最感人的地方,就是那無數飛舞的紙飛機,無數搖動的小手,和來自天籟的樂曲。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以世俗的眼光,馬修是個失敗的人,事業落魄,情場失意,可以說一無所成。故事從他來到這所學校開始,到他離開結束。然而在序幕和尾聲的短短時間裡,依然可以想見他從前和此後的人生。真正的美以最樸素的方式無聲地存在,如同泥土,長養萬物,至為潔淨。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令我信服和深思的是馬修的心態,在人生的低谷中,遇到這麼一班"有問題"的學生,顯然是不如意中的不如意、雪上加霜。但他沒有放棄,也從沒想過要放棄,難能可貴的耐心與“放牛娃”們的相處,直到最終能“合唱”,唱進老師的心裡,唱進學生的心裡面,唱進我們觀眾的心裡。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音樂是可以淨化人的心靈的,馬修雖然是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但是確是個成功的老師,一個能引導孩子向善的好老師。耳邊傳來的是天籟般的童音,我知道他們得救了,而我的心情也驟然平靜了下來。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這個故事就像是某個現實的縮影。很多快樂的或是遺憾的小片段擁簇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動人心絃的、觸碰到人心最柔軟的地方的故事。馬修的經歷很不完美,可以說是鬱郁不得志,但是他卻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畢生追隨自己的理想。哪怕是當一個代課老師,他也將音樂的種子散播。他是一位有個性的老師,可惜在現實中很少能遇到。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老師離去時,收到了孩子們寫滿祝福話語的紙飛機,高牆窗口被禁錮的孩子們,搖動雙手,擲出紙飛機,這是動人的一幕,這說明,老師是完全被學生接受,並且受愛戴的,足以證明他美麗的心靈世界,對於學生的影響是何其大。他雖然平淡度過餘生,卻留下了一個健全人格的生命光輝。,雖然說影片給馬修的定義,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但是我相信所有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覺得馬修是最偉大最成功的音樂家。因為他給了孩子們夢想,給了孩子們在冷漠生活中,真正的救贖。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故事的結局,雖然讓人有點扼腕,但這正是缺憾的美麗。音樂老師帶領學生登上舞臺,甚至世界聞名,那當然最好,但這就像是個神話,童話。現在這樣已經很美好了,未來的變化,誰也說不準。既然如此,何不就此分別,為彼此留下美好的回憶。若干年後,翻開這段回憶,我依然是那段歲月中,你們心裡最燦爛的陽光。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整部影片的人物,明顯分為了善惡,基調也明顯分成了光明與黑暗的兩極,如同馬修光亮的禿頭和院長稠發密佈的臉頰。其實大多數一樣,沒有人天生整顆心都是醜惡的,世界上永遠地存在強大的殘酷而黑暗的勢力,戰爭釀造的生死,金錢滋生的貪婪……而真善美,總是被一而再地深藏在人們的心底,在以暴制暴所擄獲的現實裡,顯出了難得的珍貴和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我喜歡這樣的電影,暖黃的,雋永的,悠遠的。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微妙的。生命中遇見一些人,我甚至已經忘記他的模樣,我甚至已經叫不起他的名字,他們的確微妙地影響了我。我的軌跡,我的來路,因為他們對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而改變,而凝固。

《放牛班的春天》,打動著每位觀者,用人性的力量征服了我

有一種感動,不需要煽情,沒有心潮澎湃的熱淚盈眶,它悄然生自心底,不知不覺中順著血液,緩慢而寧靜的流遍全身,有點無奈,有點滑稽,有點酸楚,有點溫馨,彷彿在冬日的午後,儘管空氣寒冷,但殘陽尚且留有一絲暖意,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你覺得人世間依然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