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选择坚守初心,还是选择被环境所同化?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一间辅育院,面对着一群异常顽劣的孩子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改变自己,改变孩子命运的故事。

影片中怀才不遇的马修来到一所名为“池底之蛙”的辅育院,面对着被人“放弃”掉的孩子,以及周围异常恶劣的环境,剧中此情此景都正如他的人生境遇一样,不受他人待见,都是属于被“放逐”的对象。但是就在这种环境之中,他发现虽然孩子性格顽皮但是在顽皮之下有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于是他便教起孩子们音乐,但很快他便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势力阻碍,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坚持自己,二是跟着这里的人一样选择继续放逐孩子们下去。这个问题有些有趣,似乎也包含着某种人生隐喻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环境,发现这里的人或事都在走下坡路,你是选择坚持自己意愿,不被环境所改变,还是选择适应环境,被同化?

《放牛班的春天》:选择坚守初心,还是选择被环境所同化?

坚守初心不被环境所改变,还是选择适应环境,被同化?

在某个新环境中,选择坚守自己的初心?还是选择适应环境被同化?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影片中的主角马修就遇到了这种关于选择的问题,当他发现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以及对心底对音乐的喜爱时,便开始在课堂上课教导孩子们学习歌唱,学习音乐,可是不久冷酷无情的校长便发现了他的行为,不认同他的教育方式,并警告他不要再偷偷地教育孩子们唱歌,否则他将失去这份工作,被赶出学校。

《放牛班的春天》:选择坚守初心,还是选择被环境所同化?

面对校长的警告,马修有些忌惮,但是还仍然地在偷偷地教育孩子们音乐,不过不久后他还是被发现了,还收到了来自校长更为严厉的警告,这时候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坚守自己的初心?还是选择适应环境被同化?选择前者,意味着会失去这份工作,失去赖以为生的生计,损害自己的利益,被赶出学校,而选择后者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初心,适应这种环境,最终被同化,面对种种权益利弊的权衡,一番挣扎过后,马修做出了他的选择,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初心,做出了他的选择,听从内心的需求。

坚守初心很难,但是选择适应环境,被同化却很容易

抉择的结果,轻到也不只过是只用嘴巴说出来,或者在心里下决定就好,可是背后代表的是每个选择之间带来的不同结果,以及要承受的利与弊,因为得到了一样东西同时便要承受另外一样东西。看似轻飘飘的选择背后,实则最难选择了,马修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选择了坚守初心,但在过程中他得到了些什么?是校长带有威胁性的警告,是被解雇的风险,这些阻碍严重吗?非常严重,一份工作可以说是马修的生存立命之本,尤其是他在那种怀才不遇的情况下。

《放牛班的春天》:选择坚守初心,还是选择被环境所同化?

在这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艰难地做出自己的选择着实不易,要说在这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做出这种选择更是困难,但是其实更难的是世态的压迫。马修他想坚持自己想法的时候,却发现几乎周围所有的人都已经被“同化”了,思维方式都如出一辙,他们已经默认了“校长式”的教育,即以一种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种方式是正常的,周围的环境和人都告诉他“大家都是这样的,没什么不同”在这种世态的压迫下做决定才是最艰难的,更遑论的是过程中面对着他所坚持认为正确的事,遭受了来自孩子们打击,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之下叩问自己的内心是否值得这样做。

《放牛班的春天》:选择坚守初心,还是选择被环境所同化?

但是与之相反,选择适应环境,选择被同化却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他只需要向校长妥协即可,继续沿着以前的方式粗暴野蛮地对待孩子们,这种做法既能减轻自身与环境的冲突性,也符合自身个人短暂的利益,是一种非常符合丛林法则的做法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减轻自身与环境的冲突性,也符合丛林法则,但是如果他选择这样做了,他就等于被环境所改变,被“同化了”因为他明白不坚守初心,选择一时的安逸与妥协是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他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继续教孩子音乐。

马修的选择是人生的另外一种隐喻

影片中马修的选择也十分容易令人联想到人生的境遇。当你在一个环境里面是选择坚守自己初心?还是选择被环境同化? 现实中的这种选择有时候看起来,并不像影片中的那样泾渭分明,更多的是人在不知不觉中适应环境了,被同化了。

想想你身处在某个环境中,你有上进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周围的人普偏没什么上进心,更偏爱以玩乐为类,当这时你拿出了拼劲,努力看书、学习,但在他们看来,他们的潜意识中,你是异类的,做着与环境有冲突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便会说“学习有什么?看书有什么用?”“别看了,过来陪我玩游戏”,“大家都是这样做的”等等,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会贬低学习的用处,认为学习与努力都没有实用的行为,处于这种环境之下,人就很容易做出妥协的行为,再者人内心深处都是爱享乐而厌恶懒惰的,久了那个人便会变得与周围的人一样,没有上进心,奉行享乐主义,心里想着,大家都是一样的,我这样做也没什么关系。

《放牛班的春天》:选择坚守初心,还是选择被环境所同化?

但其实,无论是从校长对马修的警告也好,还是舍友认为的努力无用论都好,两者之间的行为都是“将你拖到与对方同一个水平线”,用现在的话而言就是“拖你下水”,将你的行为,上升空间拉到与对方同等的水平,以减少他们心里的不安,以及你对环境的冲突。

但是人要明白,无论他人怎么说诸如此类的话,旁言冷语,对于他们而言是没什么损失的,但是对于你来说,却不是这样,当下的每个瞬间都与将来息息相关,也只有你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你妥协了,损失什么都是你自己的,消化掉这种负面的情绪都是属于你自己的,对他人而言不过是随口说的一句话,既然难受的情绪是一时的,人为什么要为他人而妥协呢?

《放牛班的春天》:选择坚守初心,还是选择被环境所同化?

在影片的最后,执意按照初心行事的马修被解雇了,虽然他被解雇了,从表面上看,他坚守的东西似乎没有得到什么好结果,不按照“环境法则”来行事,还得到了惩罚。他得离开学校了,离开孩子们了,但是从一种形式上来说,他成功了。

他提着公文包离开的时候,得知消息的孩子们,用着他最喜欢的方式,在楼上唱着歌送他离开,他满是欣慰,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最重视的学生皮埃尔·莫昂克,长大之后遵循了他的理想成为了一名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