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池塘之底也有光明的一天

《放牛班的春天》池塘之底也有光明的一天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于2004年执导上映的一部优秀作品,该片以其丰富的音乐元素和出色的拍摄手法在影坛引起关注,获得了众多的好评。并以其优良的质量入围了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法国乡村的一所男生寄宿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他们想出一切能够想出的办法,对抗教师,对抗学校,对抗教育。校长哈珊则以残酷高压的手段管制这班问题儿童,每一个教师都本能地学会了面对突发事件快速处理的凶狠“手段”,体罚学生在这里司空见惯,也成为正常的学校生活和学生生活状态。

因此,这所学校又被称作我们所说的一群以差生为主的差校。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克莱门特来到了这所学校。刚一踏入学校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他对匆忙逃走的原任学监的经历深感惊讶,又亲眼目睹了各项严厉的惩罚,校长的残忍,其他教师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这种管制方法的冲动。最终在克莱门特的努力下,大多数教师放弃了以暴制暴的惩罚手段,开始懂得教育的真正含义。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结合了音乐和故事的作品,拥有很广泛的影响力。在影片中,配乐大师Bruno Coulais和保加利亚交响乐团将美丽而浪漫的钢琴与和谐的交响乐作为衬托,将电影中儿童的真实表现和深情的合唱融为一体,将电影音乐的温暖与孩子般灵魂的歌声结合在一起。

这部影片在上映后,其电影原声在法国公众中很受欢迎,先后赢得了法国音乐类奖项和美国音乐类多个奖项,影片不仅为世界各地的电影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音乐记忆,也为电影注入了新的观察视角。

这部电影没有大的战争场面,没有暴力和性。 《放牛班的春天》以其独特的法国美学和纯正的儿童合唱深深地吸引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影片用润物无声的细腻手法制作了一部看似普通的教育故事,带给观众的是截然不同的法国影像。

导演用出色的电影语言,让观众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受到心理上的洗礼。这部电影清楚地揭露了校长领导的学校管理者与新学监克莱门之间育人方式的区别,这种不同的行为总是反映不同的教育观念,导致不同的结果,因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然影片总体场景有一定局限性,但它讲述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学校发生的教育故事,导演让这部影片具有鲜明的个性,令人振奋的故事情节和冲突,真实而详细的人物刻画以及丰富的镜头表达,使得演员的表演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沉浸式氛围,很容易让观众沉迷于电影创造的情境中,并带出电影的美丽和深刻的主题。

纵观全片,《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充满人性关怀和美妙音乐的电影,融合孩子们的深沉而真挚的合唱,不仅触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也为电影注入了新的思考方向。通过音乐的成功介入,这部电影打破了法国电影就是沉闷的艺术电影的僵化印象,改变了人们对于法国电影类型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它显示了法国电影的一个新的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算得上是法国电影史上的一部极为优秀的启发性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