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黑夜中的希望之光

“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快乐,转眼就被遗忘,一道绚丽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

这一首合唱的歌词出自于《放牛班的春天》,当结局马修老师带走佩皮诺登上去往远方的时候再次响了起来。

《放牛班的春天》黑夜中的希望之光

我的耳边总是会轻轻的响起剧中的合唱,而脑海中对剧情中的情节至今还记忆犹新,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平淡的剧情难以忘却。

在整部电影中,没有凶杀,没有美女,没有一切火爆的元素,但是在2004年的法国播放后,不仅拿下当年的票房冠军,还直接引起了法国全民的合唱热潮,以及法国电影凯撒奖的六项提名。

而它有的只是一群各种各样不听话,调皮捣蛋的少年,还有一个崇尚暴力,用一种“行动

——反应”作为处理事情的准则的校长,以及冷漠的教师同事们,最后加上一个善良的马桑。对抗意味着高压,在这牢笼般的寄宿学校,有着各种毛病的孩子们被家长们无奈的送到了这里。少年们肆无忌惮,但是都恐惧着校长,当将之前的老师气走后,马修到来了。

遭遇了一切的挫折,处于人生的低谷的时候,马修来到“池塘之底”这个专为教育问题少年的寄宿学校,在学校门的时候就遇见了等待星期六的奇怪的佩皮诺小朋友。

《放牛班的春天》黑夜中的希望之光

随着马桑进入了学校后,看见被罚十五日学校工作的学生,还有马桑因为孩子恶作剧而突然受伤,校长处理事情的方法。

“池塘之底”一个学校的名字居然有这样的名字,池塘的底部是什么?是腐烂的水草,以及一堆的烂泥,为何用这样的名字,难道述说着这群孩子真的是一群烂泥,我觉得不是,应该是偏见。因为偏见,所以校长没有耐心,选择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因为偏见,学生们被送了进来,因为偏见,所以自暴自弃。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我们是说不清的也道不明的,毕竟公婆皆有理,但是放弃,则意味着纵容,这是最大的错误。对于家长而言,已经无法管教了,只能寄望于这种学校。

而马修从未见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所以他默默地包容着犯着错的学生,他也像那个被吓走教师一样,有时候对这群调皮蛋头疼不已,但是随着宽容与耐心,他发现学生们居然喜欢唱歌,作为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他像是找到了出路,他开始慢慢教学生唱歌,组建合唱团。

《放牛班的春天》黑夜中的希望之光

当歌声慢慢的响起,浮躁的内心,像是被清风抹平,当歌声缓缓的流入,灰色的校园,也注入了生机,粗暴的校长也折起飞机,忘却他被时间侵蚀的功利心,当柔美、动听的弦乐响起,让他想起号手的岁月,能够被球击中不在暴怒,亦如当学生们合唱的歌声响起,教师们冷漠的关系也得到缓解,而一群少年们更是得到某种解脱,他们精神世界得到改善。

如果说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那么音乐却是人类的灵魂。我们天生就会为各种节奏所影响,柔美,激昂,低沉,等等,当你紧张,失落的时候,音乐同样能够抚慰你的心灵,不同的习俗,不通的语言,但是音乐却可以带来共鸣。

蒙丹,一个管教所到来的真正恶少年,他性格扭曲,初来就想拉帮结派,甚至唆使别人拿刀子捅向老师,由于一直的不守规矩,所以一直被调教着,当他偷跑时,恰巧校长的钱被偷了,所以他就这样被冤枉了,没人相信他是冤枉的,直接被校长送进了监狱,最后结局烧掉了学校,毁掉了校长的晋升,毁掉了马修的这份工作。

仅仅是为了冲突,才加上蒙丹这个角色的吗?不不,蒙丹应该是不幸的,粗鲁的对待和不信任,让他剧中变成了一把火,烧掉了种种的不堪。

《放牛班的春天》黑夜中的希望之光

佩皮诺问了一个最好朋友也不会的问题,“5乘以7等于53”,而马修却用最擅长的音乐,给他们灰暗的人生带来另外的色彩,用善良,用宽容,用耐心,用音乐改变他们的人生,马修就是他们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

《放牛班的春天》黑夜中的希望之光

整部电影虽然叙述平淡,但是在这样缓缓的回忆录中,却带着富有激情的曲调,如同一道绚丽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让人回味不已。

(朋友,觉得写的不错,可以点个赞,来个关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