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曾幾何時,有不少人逐漸形成了這樣的一種觀點,就是說諸葛亮長於政治而短於軍事,否則為何六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而自己則在第六次北伐死在五丈原呢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說其“治戎為長,將略為短”,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雖然擅於治軍,但不善使用奇謀。後世不少人對這種觀點表示認同,否則,早就用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攻取長安,進而揮師東進,最終實現匡扶漢室,統一天下的目標。

然而,諸葛亮作為古代一流的軍事家,他的戰略戰術素養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實打實地在戰爭中打出來的!他在第五次北伐中所指揮的滷城之戰,是中國軍事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破解鉗形攻勢的會戰。 僅憑此戰例,就足以奠定了諸葛亮中國軍事史上第一流軍事家的地位。給那些懷疑或歪曲諸葛亮軍師智慧才能的人,一個很好的回答。


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諸葛亮從漢中自祁山道進軍,司馬懿從長安趕來

諸葛亮圍住魏將賈嗣和魏平於祁山準備搶收上邽麥。魏明帝詔司馬懿督張郃,費曜,戴凌和郭淮救祁山。

蜀方記載了司馬懿的初始部署,顯然魏軍在隴右的後方基地上邽商討了作戰方案,張郃提出分兵的策略,就是用一部分兵力救祁山,再用一部分兵力駐關隴。

張郃提出這樣的分兵策略用意何在呢?司馬懿回覆的大意是分兵後若能獨當諸葛亮,當然就這麼做,若不能獨當,把兵力分為前後,會被諸葛亮各個擊破。

由此可見,張郃的用意就是用前軍到祁山迎戰諸葛亮,再用後軍截斷諸葛亮的退路,力圖把蜀軍全殲滅於隴右。但是司馬懿認為若前軍無法戰勝諸葛亮,那麼前後兩軍就會被諸葛亮各個擊破,於是沒有聽張郃的分兵策略,留下後將軍費曜和徵蜀護軍戴凌四千精兵協助郭淮鎮守上邽(從後面交戰可以看出雍州刺史郭淮留鎮上邽),其餘兵力救祁山迎戰諸葛亮。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的行軍路線是從上邽出發,然後進軍到隃麋,其目的是要到祁山去,而這個時候諸葛亮在祁山。


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諸葛亮收上邽糧後退兵,司馬懿從上邽追至滷城

司馬懿的戰役意圖。就在諸葛亮率領蜀軍割麥的同時,司馬懿正在前往赴任的路上,聽說蜀軍在割麥大喜過望,心中自鳴得意,認為只要能追上諸葛亮,不用心疼這些軍糧呢。

所以,蜀魏雙方就合演了一處好戲:諸葛亮領著蜀軍在前頭逃啊逃,司馬懿帶著魏軍在背後追啊追,一直追到了祁山以北的滷城。諸葛亮在這個地方,命令部隊停了下來。記住了滷城這個地方。一會好戲就此展開。


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諸葛亮的戰略目標漸漸明顯了,計劃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通過引誘魏軍出戰,然後相機殲滅之。諸葛亮為什麼要制定這樣的一個戰役計劃呢?

這是因為蜀漢實力弱小,利在急戰;魏軍實力強大,利在緩戰。這時候的天時地利明顯在曹魏一方,所以這也是諸葛亮的無奈之處,這麼淺顯的道理,司馬懿自然懂得,因此追到滷城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命令部隊停下,說什麼也死活不肯往前走了。


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司馬懿堅守滷城,並不出戰,諸葛亮制定的圍點打援戰術就無法實施,就在此時,諸葛亮上演了一場漂亮的自陷險地、誘敵出戰、中間開花的反鉗形會戰。


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我們大家都知道,司馬懿的隱忍是出了名的:男子漢大豆腐,說不出來就是不出來。為了引誘司馬懿出戰,諸葛亮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命令蜀軍撤去了對祁山的包圍。

從上面這張圖說,我們可以看出,滷城正好夾在上邽與祁山中間,蜀軍一撤圍,諸葛亮等於自絕後路,陷入腹背受敵的包圍中。此時蜀軍的處境很危險,遭到祁山、上邽南北兩地夾擊,糧道斷絕,後援斷絕,只是保留足夠大軍飲用的水源。

諸葛亮這一反常舉動讓司馬懿非常不解,如果不是諸葛亮腦子燒壞了,那就一定是有陰謀。因此,司馬懿自顧自地看諸葛亮表演而無動於衷。司馬懿不急,魏軍將領急了,一直堅守在祁山的魏平、賈嗣公然嘲笑他“畏蜀如虎”。


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祁山堡撤圍,諸葛亮自陷絕地,誘司馬懿出戰

形勢對魏軍極為有利,魏軍按耐不住了。戰爭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了,蜀軍陷入兩面包圍,糧道斷絕,只等糧食消耗完畢,自然就會不戰自潰。

魏軍將領群情激昂,紛紛請戰。但是,魏軍將領越熱情,司馬懿就越冷靜,諸葛亮不是傻子,事出反常必有妖,雖然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但肯定沒好事。打定主意的司馬懿是堅守不出。

可不久後,司馬懿發現自己坐不住了,因為上邽的麥子被蜀軍搶光了,現在的軍糧還是郭淮從羌胡那裡借來的呢。再僵持下去,最先缺糧的反而是魏軍。形勢所迫,司馬懿這隻老狐狸終於動了。


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司馬懿與張郃分兩路進攻滷城

為了引司馬懿出戰,諸葛亮不惜自陷險地,就是千方百計要露出所有破綻,好讓司馬懿上當。這份辛苦和心血,終於得到了回報。諸葛亮接到斥候來報,說魏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張郃、賈嗣、魏平從祁山方向進攻蜀軍南營,一路由司馬懿親率主力進攻北營,兩路魏軍呈鉗形向滷城攻來。

  得知司馬懿大舉來攻後,蜀軍一片歡騰,諸葛亮高興地直搓手,隨即做了如下戰術部署。首先,他派善於防守的將領王平,命他固守南營,一定要全力抵禦張郃,集中魏延、高翔、吳班的進攻,死死拖住他們。諸葛亮自己親率主力部隊全力迎戰前來進攻的司馬懿部。

  其實前面上已經說過了,諸葛亮不怕魏軍人多,就怕他們不出來。此戰,蜀軍終於酣暢淋漓地打了一場大勝仗,斬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注意了,這裡的甲首指的是魏軍低級軍官,而不是全部斬首。若是算上普通士兵,恐怕至少得有好幾萬了。


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滷城之戰,諸葛亮打了一場漂亮的反圍殲戰,採取中間開花的戰術重創魏軍。經過此次戰役後,司馬懿一連敗逃六十里,最終退回上邽。

而祁山又被蜀軍重新包圍。此戰徹底把司馬懿打怕了,無論怎麼樣都再不敢與諸葛亮正面對決。這次戰役帶來的間接後果就是,等到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諸葛亮孤注一擲走褒斜道兵臨渭水南岸,司馬懿死活都不敢出戰,寧願穿諸葛亮為羞辱他,送給他女人衣服讓他穿上,他也不願去觸諸葛亮黴頭。


三國史上被當成軍事教科書!諸葛亮不懂軍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還沒有哪一支軍隊能在鉗形攻勢下逃出生天,滷城會戰反而是被包圍的一方反而獲勝,而且諸葛亮的蜀軍還是兵力劣勢的一方。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諸葛亮卻反其道而行之,為了“圍點打援”,不惜露出一切破綻,來創造讓敵人“先為可勝”的條件,以誘使魏軍出戰。

此次戰役堪稱經典的戰例。充分展現了諸葛亮在戰略謀劃、戰役制定、心理運用、戰術實施、統軍治軍各方面高超的軍事才能,書寫中國軍事戰爭史上的光輝燦爛的篇章。

這一連串的戰役構想、戰役開展、戰役部署、戰術運用,令人眼花撩亂,讓人歎為觀止,把它放到世界軍事史上,也是亙古罕見的,這充分展現了諸葛亮高明的政治謀劃、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