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退黨後“逃”到臺灣,以賣爆米花為生

魯迅先生原名叫周樟壽,後來改名為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魯迅先生的元配夫人名叫朱安,第二任妻子叫許廣平。

許廣平早年考入北平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北平女子師範大學)。1926年,她與大她十七歲的魯迅離開北平乘火車南下,從此開始了共同生活。1929年,許廣平在淞滬生下了一個男孩,名海嬰。

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退黨後“逃”到臺灣,以賣爆米花為生

周海嬰早年入北大物理系學習,專業是無線電。畢業後,走上了嚴謹的科研道路。

1950年,周海嬰與馬新雲結婚,生三子一女。即:長子周令飛、次子周亦斐、三子周令一,女兒周寧。

周令飛生於1953年,是魯迅先生之子周海嬰的三子一女中的長子。是魯迅的長孫。

周令飛不僅長相酷似魯迅,連脾氣性格也幾乎一樣,他的父親周海嬰說:“這是典型的隔代遺傳,和他爺爺一樣,他自己認準的事情,非要達到目的不可。”

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退黨後“逃”到臺灣,以賣爆米花為生

作為名人的後代,周令飛跟父親周海嬰一樣,曾經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

念小學時,每當周令飛學到魯迅的課文,老師總是說:“你是魯迅的長孫,先生特別偉大,你要做好樣子,要表現好,特別是作文要寫得好,那才是魯迅的長孫。”

周令飛13歲那年,來到景山中學讀書。同學中,將帥子女很多,蕭華(開國上將)的女兒、羅瑞卿(開國大將)的兒子,與周令飛相處得很不錯。

周令飛從小性格叛逆,對於他而言,祖父名聲是他沉重的包袱,好像他沒有自己的身份。初中沒畢業時,他為了逃離了祖父光環的籠罩,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參軍入伍。

1968年,有部隊到學校徵兵。周令飛心裡想:“離開京就沒人認識我了,也沒有人說我了。”

於是,周令飛興沖沖地填了表,軍代表一看說:“你是魯迅長孫?你吃不了苦的。”

見部隊不收,周令飛就吃苦給軍代表看。先是在軍代表辦公室門口用大掃把掃地,後來吃飯的時候就拿出兩個玉米麵窩頭坐在軍代表對面啃。軍代表終於同意了。周令飛光榮參軍。在東北高炮某部服役。

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退黨後“逃”到臺灣,以賣爆米花為生

在新兵連,連長對周令飛說:“魯迅先生有一個未完成的事業你得幫他完成。去學醫,分配你到衛生所當衛生員。”周令飛堅決反對:“堅持要扛槍打仗保家衛國。”

連長沒辦法,把周令飛分到警衛排。周令飛非常高興,開始接受軍事訓練,射擊、扔手榴彈,摸爬滾打。

在部隊,排長安排周令飛寫稿子,可週令飛由於沒讀多少書,根本寫不出來。排長夜裡三點多鐘來看他,說:“快寫。”

周令飛說:“真寫不出來,困,我想睡覺。”

排長拿煙讓他抽,周令飛說:“我不會。”排長說:“魯迅先生會抽菸,你得跟他學。”

從此,周令飛開始抽菸,抽了幾十年。

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退黨後“逃”到臺灣,以賣爆米花為生

當了幾年兵後,部隊想培養周令飛做宣傳幹事,把他調到師部的宣傳科。之後,他又到解放軍畫報社當攝影記者。

為了逃離了祖父光環的籠罩,變回自己。1980年,按規定,周令飛申請了轉業。

轉業後,1979年,國家放寬了出國留學政策,周令飛就自費去了日本留學。

留學期間,周令飛碰到了人生大事。他結識了班上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省的女留學生張純華。二人交往後產生了愛情。

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退黨後“逃”到臺灣,以賣爆米花為生

1982年的一個週末,周海嬰和老伴接到閨女周寧打來的長途。周寧聲音急促,說:“出事了,大哥與姓張的臺省女同學決定結婚,二人飛去臺省。並且在臺北下飛機後,向媒體發表了聲明。”

周令飛去中國臺省,當時轟動一時,成為兩岸最大的新聞。在當時的氣氛下,國內有媒體宣稱周令飛是“逃走”,還說周令飛去臺省時在機場發表了退黨聲明,到臺後被蔣經國封為“義士”。

對此,周令飛說:“我此舉純粹為了愛情,沒有任何別的企圖。臺省、大陸都是中國,一箇中國男人和一箇中國女人,有戀愛結婚的自由,也有選擇居住地的自由。”

周令飛去中國臺省後,其父周海嬰在“脫離父子關係”的草稿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不過這份聲明並未公開。

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退黨後“逃”到臺灣,以賣爆米花為生

周令飛拒絕了國民黨的各種安排後,在岳父開辦的百貨公司工作。

後來,因修地鐵,堵塞公司大門,百貨公司生意大受影響,最後公司倒閉。

離開百貨公司後,出外謀職的周令飛因為身份原因,沒找到工作,夫妻倆生活一度甚為窘困。

後來,周令飛和張純華兩人買了一臺爆米花機,將爆好的爆米花批發給攤販。

這事被一些媒體人獲悉後,就寫文章笑話周令飛,說想不到魯迅的後人竟落到在臺北賣爆米花過日子的地步。對此,周令飛不以為然,照樣該幹啥幹啥。他坦言:“我們夫妻二人本本分分做生意,靠勞動吃飯。這給祖父丟什麼臉?”

周令飛、張純華夫婦倆完全靠自己的雙手,終於創造了一個舒適幸福的家。

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退黨後“逃”到臺灣,以賣爆米花為生

後來,隨著年歲的增長,周令飛的思想逐漸發生了變化。他說:“以前呢,爺爺的名聲曾經是我沉重的包袱。後來慢慢懂得了。在我的DNA裡、我的生命中,都有祖父的影子,有他的遺傳。”

在臺省生活了十幾年後,1999年,周令飛返回了大陸。主要從事魯迅文化傳播與普及工作。

周令飛說:“以前他是他我是我,我只想逃。現在,我慢慢走近他,為他做事、讓他教導我,我離不開他了。”

他是魯迅的長孫,為了愛情退黨後“逃”到臺灣,以賣爆米花為生

為了弘揚魯迅文化,周令飛在淞滬成立了魯迅文化發展中心,並擔任主任。

周令飛表示,他現在已經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宣傳魯迅、弘揚魯迅精神的方向上來,並且會一直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