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背後卻不是拖延,那是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


“拖延症”的背後卻不是拖延,那是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計劃趕不上變化,意外時常出現


“拖延症”一詞已是非常常見的,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理疾病,但卻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給人的心裡帶來負擔。


那為什麼我們總是會拖延呢?


在時間的領域裡,有著一個“世達法則”,即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


不知道你的身邊是否經常有這種情況?

  • 小小是一位統計員,她的工作週期是每個月做兩次不一樣的數據統計。這意味著,她必需在兩週的時間裡完成一次數據的更新和維護。
  • 有一次在週期初,她覺得這種工作方式很輕鬆,總是拖來拖去,就到了週期末了,這時,發現時間不夠用了,心裡一邊咒罵,一邊熬夜幹活。可是系統卻出現崩潰的狀態,真是急的小小手忙腳亂。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計劃趕不上變化。


拖延的人總是會把拖延變成一種壓力,但往往認為有壓力才有動力啊!雖然任務在最後一刻完成時,總是會帶來某種快感,這種快感被誤認為是自己能力的強,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李笑來在書中提到,我們大多數人在預估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時,總是忽略一個重要的步驟,那就是分辨任務的屬性——它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


有些任務是熟悉的,那麼自然輕車熟路。


而如果是陌生的,那麼在執行過程中就必然會遭遇各種所謂的“意外”。


那麼想要順利地完成任務,就要開始養成習慣:

做任何事情之情先判斷其熟悉的程度,再根據此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


“拖延症”的背後卻不是拖延,那是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沒有行動,一切想法都是空談


當我們拿到任務時,什麼時候開始最好呢?


答案是:現在就開始。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拖拉,並非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是無法“進入狀態”。


很多人都渴望在事業和學業上,有所成就,於是會做很多精心的設計,每一個目標和計劃都列得很清晰,可是三五年過去了,還是在原地踏步,計劃依舊被擱淺。


  • 曾經有一位商人,他在國內倒賣礦石發了家,於是他又向銀行貸款了一筆錢,毅然去了華盛頓,希望能把生意做大。於是他向一位老友滔滔不絕地講述他的生意經和未來的理想。
  • 朋友聽後,卻十分驚訝:“你的想法確實非常不錯,但是你為何遲遲不肯行動呢?還有你的具體計劃呢?”
  • 商人聽完,十分尷尬,他搖搖頭說:“我有些害怕自己失敗。”


這拖延症的背後,本質原因卻是恐懼


一方面恐懼在於:只要開始做事,一個人就要面臨做錯,做不好的風險

可是這原本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事情,但最終拖延症患者會患了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那些能夠做對和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對,做好的。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於:在意別人非建設性的評價。當我們開始做事情時,卻總是容易受外界的干擾,在意別人的評價,而忽視自己的感受,往往就推遲行動。


在這樣的情況下,唯一的策略就是:“從現在開始。”不做任何的多想,不必去擔心失去什麼,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拖延症”的背後卻不是拖延,那是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專做簡單的,迴避困難


在我們的身邊,為什麼有的人好像很忙,卻總是拿不出好成績,做不出成效呢?


那麼拖延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效率太低了。

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迴避困難


  • 以考試為例子,上學時,我們在複習功課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容易的和難的題。老師常常教我們容易題先做,難題留到最後,可是難題卻往往是拉開我們與優生的距離。我們做容易題時,總是會花費很多時間,做起來也很爽,成功率也很高。可是最後的結果,複習時我們會的就一直會,不會的永遠都不會。


當然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毫無例外,我們常常會抱怨老闆太苛刻,或者抱怨工作太無趣,但是否想到,我們不喜歡這些工作的原因是真的不喜歡嗎?有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搞定而已。


李笑來在書中提到,很多人實際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喜歡某件事”很可能只是因為那件事相對簡單、容易獲得獎勵而已


拖延的人並非不做事,他們做事,甚至會多做事。

拖延的人也並非不努力,他們會花很長時間去做事,但做的只是很簡單的事。


當然,每次迴避困難時,都不是故意的,並且往往已經給自己找了很恰當的藉口了。


“拖延症”的背後卻不是拖延,那是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小結:今天我們很認真地分析了拖延症的真實的三個原因。

知道原因後,我們卻常常不知道怎麼辦?

很多的時候,我們在完成任務時,學會思考方式最為重要。

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去最大限度地優化我們的時間,即是保護了經理,又是提高了效率。

下一章將繼續共讀《把時間當作朋友》第三章管理,為你解讀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