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房地產走勢的八大預判

2020年房地產走勢的八大預判

2016到2018年,是房企高歌猛進的"光輝歲月"。

2019年,是地產全面進入"降溫"長週期的一年,也有人說,2019年是房企處處碰壁最厲害的一年。

戰略收縮,降槓桿、迴歸地產主業,多元收斂、投資更謹慎、組織合併與裁員,迴歸產品服務,強化銷售……

同時,因為真缺錢,2019也是所有房企認識到"現金為王"最深刻的一年,銷售乏力與融資收緊並舉,回款、回款、回款,成為房企一整年的"內心吶喊"!

2019年,還有幾天就結束了。

儘管所有房企都在拼搏最後幾天,但關於明天、關於2020年,關於房地產格局與趨勢,將會是何種模樣?

結合諸多房企大佬預測、證券金融機構研判,老潘總結出《2020年中國房地產走勢的8大預測》。

預測一:房地產"量跌價穩"是大概率事件

當初很多專家預測2018年是中國房地產天花板的巔峰,結果2019年又打臉了。

即使迎來史上調控最密集、最嚴峻的2019年,2019年銷售額突破"16萬億"、超過2018年之頂,又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地產人莫輕言行業到頂,尤其在中國一個GDP中高速增長,13億人口大國、城鎮化才59%的國度,現階段對總量到頂的預判,還是要慎重。

2020年如何了?目前比較主流的看法是,2020年是樓市"量跌價穩"的一年。

整體而言,2020年房地產銷售總量會維持在15萬億到16萬億左右,正如某地產大佬強調,16萬億的市場預計會維持好幾年。

在具體銷售額構成上,目前更多人認為2020年銷售面積會在正負5%波動,但房價在調控下會整體保持穩定。

比如標普預計,2020年全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速將放緩至0%-5%,主要靠基本面較好的城市的穩健住房需求支撐。

中金的預測更加精準,即2020年房地產銷售整體仍將保持平穩,預計全國銷售面積同比下跌4%、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

其中一二線城市銷售面積走平,三四線城市雖趨勢向下,但不會大幅失速。

預測二:政策不會大松,但小松可期

房地產是政策市,2019年整體樓市政策有2大特徵:

其一,整體不會大松,但小松可期待,因城施策的局部松是合理的;

其二,2018年731開始的房地產政策是 "未松先緊",而之後的房地產調控雖然整體加緊了,但仍處於"鬆緊對沖"的格局。

比如2018年上半年火爆、下半年冰冷,2019年上半年火爆小陽春幾個月,2019年下半年寒冷……其實一直是鬆緊對沖。政策並沒有100%的緊,全面的緊。

多家券商預計,2020年房地產行業政策大幅放鬆的可能性較小。

而房企2019年調整也很厲害,破產、裁員、地王之痛,現金流之殤,銷售去化大幅度下降,2020年房地產調控,已經沒有必要再加碼,從嚴的必要性。

其三,政策房住不炒一直是態度堅決。

樓市自2018年7月之後低迷1年半後,2020年也不敢大松,否則被壓抑的需求,或者客觀存在的投資需求,會迅速反攻。

道理很簡單,房價在短期內大幅上漲肯定會迎來更嚴格調控,又會迎來房價的下跌,從2019年連續一些城市被警告談話就可見一斑。

如此看來,房地產政策在2020年即沒有從嚴必要,也莫要有大松的期待。

從更長期看,2018年731開啟的一連串調控,總結下來核心是四點:

其一,房價不能漲;

其二,錢不能流到房地產;

其三,房地產不作為經濟短期刺激的工具;

其四,限價將是一個長期行為。

預測三:"幾家歡喜、多家愁"的格局

整體格局來看,今天中國房地產仍然在"房企分化,集中度加劇"的通道中。

政策寬鬆期對行業、對大小房企都是普遍利好,政策收緊期優質房企優勢得到強化,小房企可能是生死問題,行業集中度提升速度更快。

核心邏輯是,行情差的時候,中小房企獲取土地、獲取資源、獲取人才與供應商博弈等能力都會拉下太多,比如銀行的貸款門檻和白名單會收緊很多,這個時候催生的大中小分化程度可能更深刻。

從明年的政策、市場的走勢來看,2020年是"幾家歡喜多家愁"的格局。

哪些房企會歡喜了?

那些戰略上堅持"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的房企,他們在資源價值、擴張能力、安全防禦性都做得比較均好,在弱市下反而更加凸顯自己的優勢。

哪些房企會愁?

一則是以前靠財務槓桿驅動、負債較高、地王項目過多、產品力功底比較弱的大中型房企,比如庫存有問題,土地儲備佈局不對,拿地貴了,這樣的中型房企或許是能否活著的問題了。

二則大多數中小房企融資成本高,銷售去化低和去化週期延長,2020年很不樂觀。

太平洋證券房地產組分析師徐超就表示,行業集中度提升將從"春秋"階段演進至"戰國"階段。大型房企的兼併對象將從微型房企,向資金鍊緊張的百強房企的部分項目轉變。

他認為,融資優勢明顯、具有獨特拿地優勢、開發品質極高的房企將在這個過程中"殺出重圍"。

預測四:TOP10/30集中度

將由29%/51%提高至32%/57%

頭部企業集中度會在2020年繼續加強,究竟會到達什麼樣的程度?

中金預測TOP10市佔率最終可達40-50%,目前在30%左右,未來頭部10強5年銷售額平均可實現10%以上年化增長。

分梯隊來看,中金預計2020年TOP10強集中度將由當前29%提升至31%,30強集中度由51%提高至57%,並且平均可實現15%銷售額增長(利潤率穩、權益比升)。

從中金數據看,30強依舊處於較高增速,10強房企規模體量過大,增速在逐步下降。

預測五:2020是融資能力大考年

2014-2016年的放水導致中國負債太高,2018-2020年是還債高峰期。

事實上,即將到來的2020年,融資壓力巨大的房企,如何"找錢"來應對即將到來的還款期,將是其未來2020年面臨的首要"功課"。

債務即將到期而再融資能力有限、實力較弱的開發商,面臨的風險正在上升。

事實上,房企融資難或是長期性的。無論是千億房企還是中小房企,當下更重要的是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這是首要的。

利潤低點沒事,但現金流一旦斷流就是生死問題,因此,融資能力將成為房企能否長久發展的主要因素。

邏輯也很簡單,現在融資成本越來越高,房企利潤率又在下降,最終開發商都在給金融機構打工,對融資能力的綜合解決方案,是每家房企的必修課。

正如最近很多土地都是央企國企拿到,一個重要的差異就是——央企國企融資成本都在3-5%左右,而上市民營房企多在8-10%以上,更不用說中小民營房企了。

預測六:房地產結構性風險變大

房地產的問題不是單維度數據問題,而是結構性問題,結構性問題的突破,才是房地產行業更加健康、可持續的關鍵。

比如有研究機構就提醒,房地產投資結構失衡是個嚴峻的問題。

今年2月份一直持續到現在,西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遠遠高於東部區域,反而從人口結構性來看,東部區域人口比例遠高於西部區域人口。

那麼問題就來了,一邊存在過度投資可能供應過剩的風險,一邊存在投資放緩可能供應不足形成房價上漲的壓力。

尤其對於東部地區的熱點城市,保持其房地產投資合理增長,才能緩解其房價上漲的壓力。

同樣,地產大佬強調,現在市場最大的問題是把風險擠壓到了低線城市。

前一輪去庫存基本把一二三線的庫存去沒了,但2016年10月份限價政策,限制的是一二線和強三線城市,現在這些城市基本沒什麼庫存,但需求比較大,導致二手房價格倒掛,新項目基本不存在風險。

但四五線城市需求相對沒有那麼強勁,銷售壓力會非常大,風險也大。

結構性風險最大的問題是,房企過於單一佈局某個區域或者有限區域,就很有可能帶來業績的波動。

預測七:未來"4類房企"會很危險

2020年哪些房企會很危險?關於風控維度,中指院給出一個系統的測算結果。

目前80%的上市房企處於安全的風險範圍之內,整體風險可控;

同時,銷售額在三千億級規模以上的企業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不同陣營的企業,主要面臨的風險點不盡相同,主要風險在於區域環境、土地儲備、資本結構、融資能力等方面。

2020年乃至未來,中指院也提醒四類房企將面臨較大風險:

第一類,高價地佔比過高,存在回款及資金隱患的房企;

第二類,融資能力不足的小型房企;

第三類,佈局過度集中、三四線佔比過高的房企(尤其區域型房企);

第四類,存在產品錯配、品質不穩等問題導致品牌力下降的房企。

預測八:房企綜合競爭力"提升年"

未來房企的競爭都是體系的競爭,單純的一招一式已經解決不了問題。

2020年是房企綜合競爭力"提升年"。

比如龍湖、碧桂園等,在過去2、3年都在戰略上陸續提出跨週期的綜合能力打造。

高質量發展幾乎是所有30強房企都在強調的戰略口號和行動。而行情越是不好,老潘相信這種高質量、健康發展會被重視度越高。

事實上,從發展模式來看,房企已經過了黑馬輩出的時代,天時地利人和的窗口期從2018年到2020年不具備了。

未來房企想繼續中速增長,核心靠清晰的戰略、產品的差異化、強運營效率,即整體綜合競爭力的PK和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