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鄉的貢米

最近幾年,我連續到張廣才嶺西部和小興安嶺南部旅行。這一帶的森林資源維持的很好,溪流密佈,春夏秋冬皆有不俗的景觀。

牡丹江市的雙峰林場現在叫雪鄉,哈爾濱轄區五常市的東昇林場現在叫雪谷,兩者相距只有15公里,就像一副扁擔上的兩筐貨物,墜在羊草山南北兩側的山坡上,但是兩地的交通很不方便,開車要繞山100多公里才能到達。所以,這15公里的山路成了黑龍江地區最著名的徒步路線,吸引著各地的遊人在冬季爭先前往。以前一直覺得哈爾濱和牡丹江是兩個不沾邊的城市,其實兩地最著名的雪景是共享同一個山坡。

雪鄉的貢米

春天的時候,羊草山上一米多深的積雪會融化成條條溪流,這時此山的分水嶺作用才得以顯現。北側雪谷方向,拉林河最重要的支流牤牛河會在春汛時奔騰起來,渾濁的河水一直持續到立夏時節,之後就變得清澈見底。而羊草山南側雪鄉腳下的溪流,盡數匯合到海浪河,屬於張廣才嶺東部的牡丹江水系。

此地盛產大米,而稻米的第一縷清香就從羊草山上傳播開去,西邊拉林河畔的五常大米久負盛名,東邊牡丹江流域鏡泊湖下游的響水大米名聲遠播,這些都得益於北方的雪。

雪鄉的貢米

高山融雪是春天河水的重要來源,如果能隨著引水渠順利地來到田間地頭,就預示著一年幸福的開始。即便在五常市民樂朝鮮族自治鄉,這樣著名的稻花香產區,也並不保證都能用上拉林河的水。在遠離河道的地方,會用地下水來灌溉稻田,這樣的稻米質量就打了折扣。河水要比井水的溫度高,有利於稻米的成熟。近年來拉林河兩岸開闢了很多新渠,讓河水竭盡全力到達每一個角落。

在小山子鎮西側五公里的牤牛河邊有一個漂亮的水閘,這個乾渠灌溉著1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一直向衛國鄉的方向延伸。我沿著引水渠走了很長的路,在金黃的稻田旁邊分享著人們秋收的喜悅。

雪鄉的貢米

雖然到處都是大規模的機械作業,但很多農戶還是堅持人工收割。機械收割是直接脫粒,然後在乾燥塔內高溫烘乾,這樣新米可以儘早上市。人工收割效率很低,還要付出額外的辛苦,可農民相信只有堅持這樣的傳統才能出精品,不僅能降低碎米比率,重要的是割下來的稻穗仍然連接在秸稈上,在兩三週的晾曬時間裡稻米也一直在成熟,仍然可以將一部分澱粉轉化成蛋白質,能提升米的質量。

所以,人工收割的稻米上市較晚,要等到每年的11月上旬。這時很多人一改急匆匆的本性,突然耐心了起來,好飯不怕晚!其實那是一種情懷,是對傳統的眷戀。

雪鄉的貢米

在五常地區的每個鄉鎮,甚至每個村子都有大型的米業加工企業或合作社。在民意鄉的一個米業加工基地,車間主任詳細地介紹了稻米的加工過程,他自信地認為批量加工的稻米質量要優於農民的手工作業,特別是在九月份灌漿期,如果雨水偏多,自然晾曬的結果不會好,而烘乾窯的溫度能夠精準地控制。加工設備越來越先進,碎米並不多。而且制米要經過三拋三選,對米的好壞也可以自動分類,面向不同的市場。從規模經濟的角度看,也是很有道理的。

稻米加工與稻米種植是兩個不同的產業,術業有專攻,從專業上分割開來是發展的趨勢。另外,據我的觀察,這一地區稻米的加工能力要遠大於稻米種植的產量。

雪鄉的貢米


雪鄉的貢米

前年我在民樂鄉遇見一個農民兄弟,他有十晌稻田,堅持人工耕種,自產自銷。連種子都是自留種,每年細心篩選,優中選優,在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今天,算是最有情懷的農民了。

今年我發現他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親戚朋友都來加盟,成為合作社成員的條件是統一種子、肥料和栽培方法,再加上統一品牌和銷售,這儼然就是一家公司了。

不知道商業化會把世界帶到什麼地方,但我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旅行的目的不是為了發現有情懷的人和事,卻也往往是它促成了我下一次的旅行。

雪鄉的貢米


雪鄉的貢米

沿牤牛河上行,過了衝河鎮,景象又有一番不同。雖然還是大片金黃的稻田,但少了人們秋收的熱鬧場面。同行的農業專家傑克告訴我,這一地區的秋收要比下游晚十天,稻田裡肯定不是生長期需要140天的稻花香。再往上游走水稻越來越少,玉米越來越多。以龍鳳山水庫為界,雖然上游和下游海拔只差100米,但已不適合種植水稻了。

並不是風調雨順的地方都盛產東北大米,產出好米的條件是那樣偶然,更顯得雪鄉的米的珍貴。

雪鄉的貢米

拉林河的上游是絢麗的五彩山,在流入磨盤山水庫之前的福太村附近,形成了一個20平方公里的三角形衝擊平原,海拔330米,群山環繞,宛如世外桃源。河谷的兩側種植了大片的玉米,中間偶爾點綴著一塊稻田。這是我在張廣才嶺的群山中見到的最後出現稻米的地方。

雪鄉的貢米

順著這條小路可以到雪鄉,很多人冬天到那裡去看雪。而我沿著這條小路來尋米,雪無窮無盡的下,產米就那麼一小撮。

雪鄉的貢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