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乡的贡米

最近几年,我连续到张广才岭西部和小兴安岭南部旅行。这一带的森林资源维持的很好,溪流密布,春夏秋冬皆有不俗的景观。

牡丹江市的双峰林场现在叫雪乡,哈尔滨辖区五常市的东升林场现在叫雪谷,两者相距只有15公里,就像一副扁担上的两筐货物,坠在羊草山南北两侧的山坡上,但是两地的交通很不方便,开车要绕山100多公里才能到达。所以,这15公里的山路成了黑龙江地区最著名的徒步路线,吸引着各地的游人在冬季争先前往。以前一直觉得哈尔滨和牡丹江是两个不沾边的城市,其实两地最著名的雪景是共享同一个山坡。

雪乡的贡米

春天的时候,羊草山上一米多深的积雪会融化成条条溪流,这时此山的分水岭作用才得以显现。北侧雪谷方向,拉林河最重要的支流牤牛河会在春汛时奔腾起来,浑浊的河水一直持续到立夏时节,之后就变得清澈见底。而羊草山南侧雪乡脚下的溪流,尽数汇合到海浪河,属于张广才岭东部的牡丹江水系。

此地盛产大米,而稻米的第一缕清香就从羊草山上传播开去,西边拉林河畔的五常大米久负盛名,东边牡丹江流域镜泊湖下游的响水大米名声远播,这些都得益于北方的雪。

雪乡的贡米

高山融雪是春天河水的重要来源,如果能随着引水渠顺利地来到田间地头,就预示着一年幸福的开始。即便在五常市民乐朝鲜族自治乡,这样著名的稻花香产区,也并不保证都能用上拉林河的水。在远离河道的地方,会用地下水来灌溉稻田,这样的稻米质量就打了折扣。河水要比井水的温度高,有利于稻米的成熟。近年来拉林河两岸开辟了很多新渠,让河水竭尽全力到达每一个角落。

在小山子镇西侧五公里的牤牛河边有一个漂亮的水闸,这个干渠灌溉着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一直向卫国乡的方向延伸。我沿着引水渠走了很长的路,在金黄的稻田旁边分享着人们秋收的喜悦。

雪乡的贡米

虽然到处都是大规模的机械作业,但很多农户还是坚持人工收割。机械收割是直接脱粒,然后在干燥塔内高温烘干,这样新米可以尽早上市。人工收割效率很低,还要付出额外的辛苦,可农民相信只有坚持这样的传统才能出精品,不仅能降低碎米比率,重要的是割下来的稻穗仍然连接在秸秆上,在两三周的晾晒时间里稻米也一直在成熟,仍然可以将一部分淀粉转化成蛋白质,能提升米的质量。

所以,人工收割的稻米上市较晚,要等到每年的11月上旬。这时很多人一改急匆匆的本性,突然耐心了起来,好饭不怕晚!其实那是一种情怀,是对传统的眷恋。

雪乡的贡米

在五常地区的每个乡镇,甚至每个村子都有大型的米业加工企业或合作社。在民意乡的一个米业加工基地,车间主任详细地介绍了稻米的加工过程,他自信地认为批量加工的稻米质量要优于农民的手工作业,特别是在九月份灌浆期,如果雨水偏多,自然晾晒的结果不会好,而烘干窑的温度能够精准地控制。加工设备越来越先进,碎米并不多。而且制米要经过三抛三选,对米的好坏也可以自动分类,面向不同的市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也是很有道理的。

稻米加工与稻米种植是两个不同的产业,术业有专攻,从专业上分割开来是发展的趋势。另外,据我的观察,这一地区稻米的加工能力要远大于稻米种植的产量。

雪乡的贡米


雪乡的贡米

前年我在民乐乡遇见一个农民兄弟,他有十晌稻田,坚持人工耕种,自产自销。连种子都是自留种,每年细心筛选,优中选优,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今天,算是最有情怀的农民了。

今年我发现他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亲戚朋友都来加盟,成为合作社成员的条件是统一种子、肥料和栽培方法,再加上统一品牌和销售,这俨然就是一家公司了。

不知道商业化会把世界带到什么地方,但我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有情怀的人和事,却也往往是它促成了我下一次的旅行。

雪乡的贡米


雪乡的贡米

沿牤牛河上行,过了冲河镇,景象又有一番不同。虽然还是大片金黄的稻田,但少了人们秋收的热闹场面。同行的农业专家杰克告诉我,这一地区的秋收要比下游晚十天,稻田里肯定不是生长期需要140天的稻花香。再往上游走水稻越来越少,玉米越来越多。以龙凤山水库为界,虽然上游和下游海拔只差100米,但已不适合种植水稻了。

并不是风调雨顺的地方都盛产东北大米,产出好米的条件是那样偶然,更显得雪乡的米的珍贵。

雪乡的贡米

拉林河的上游是绚丽的五彩山,在流入磨盘山水库之前的福太村附近,形成了一个20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冲击平原,海拔330米,群山环绕,宛如世外桃源。河谷的两侧种植了大片的玉米,中间偶尔点缀着一块稻田。这是我在张广才岭的群山中见到的最后出现稻米的地方。

雪乡的贡米

顺着这条小路可以到雪乡,很多人冬天到那里去看雪。而我沿着这条小路来寻米,雪无穷无尽的下,产米就那么一小撮。

雪乡的贡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