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只有中國歷史上有嗎?古代外國有「太監」嗎?

煙雨任憑生2


古代外國當然有啊,而且數量還特別多。事實上,在歷史上的朝鮮、越南、印度和奧斯曼帝國等歐亞大陸的多個國家,都出現過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宦官制度。

首先說朝鮮的情況。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明朝初年,明太祖、成祖諸帝時常要求作為屬國的朝鮮嚮明朝進貢宦官。例如,永樂元年(1403)成祖即位之初,即要求朝鮮進貢“年少無臭氣火者六十名”;永樂四年(1407),又再次傳諭“朝鮮火者明敏,可備任使。是用求索”,彼時朝鮮太宗李芳遠詢問明使需要多少數目,明使竟答“不下三四百”。

以上資料中的火者,即波斯文的khwaaja,早在元代文獻即被用作指代宦官,明朝初年沿用了下來。

另外,奧斯曼土耳其的宮廷中也有數量龐大的宦官。在土耳其語中,後宮(Harem)的意思是“禁忌之地”,絕對禁止男性隨意出入。所以,奧斯曼宮廷使用了大量的太監,其中多數都是來自埃及或埃塞俄比亞的黑奴。

值得一提的是,奧斯曼宮廷中最高等級的宦官被封為kizlar aga,他擁有極大的權力,往往能夠左右政局。例如,歷史上擁有極大權勢的太后柯塞姆蘇丹(Kosem Sultan),正是被自己的兒媳婦杜亨·哈提婕(Turhan Hatice)聯合首席黑人宦官發動政變而死亡。

最後說一下中亞的情況。我以前讀過一份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滿文奏摺,其中提到中亞各地的太監問題。以下是我本人的翻譯:

說到太監,溫度斯坦有一千多,因先溫度斯坦汗妻子甚多,所以使喚眾太監。伊等皆其父母自願將子充為太監,獻於其汗,閹割後亦賞其白銀等物。愛烏罕處平素雖有太監,但數量甚少,後攻取溫度斯坦,因將彼處太監取走,今愛烏罕太監亦頗多。

所謂的溫度斯坦(undustan)是北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愛烏罕(aigogan)則是指阿富汗,這兩個地方的宮廷都使用太監。

由此可見,宦官並不是中國歷史獨有的現象,這是廣泛存在的。


HuiNanHistory


簡單粗暴的回答,哪裡有皇權哪裡就有太監。太監是皇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細緻講來情況就複雜了,不過很有趣,不妨聽我慢慢道來。

我們現在通常以為,凡是為皇權服務的閹人都叫太監,其實這個看法不準確。有幾點誤解要澄清。

一,為皇室內宮服務的人,正式的稱呼叫宦官。但”宦官“這個詞,原來根本沒有閹人的意思。《禮記》有”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的句子,其中”宦“的意思是有學問的官員,後來慢慢衍伸,有了另一層意思,即閹割之後服侍帝王的官員。譬如《晉書》裡說:“ 宦者四星,在帝座西南,侍主,刑餘之人也。”就是用閹人比喻星官。即便如此,”宦“仍然不失官員的原意。比如”官宦之家“,你誤讀成了”宦官之家“,那就糗大了。

二,東漢以前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所以《後漢書》才會說東漢皇室“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士。”

三,“太監”這個詞的出現比宦官晚很多,直到遼代才有記載,頻繁使用則是明代。朱元璋為鞏固政權,在全國範圍設立各種衙門,監理鹽業、礦業和軍隊等,名為十二監(後擴為十三監)。這些監理衙門的官員均為宦官。官級從低到高稱為少監、中監、太監”,最高叫“掌印太監”。從此在俗語中,太監與宦官劃上了等號。到了清代,基本上都叫太監,不叫宦官。

好了,現在我來說說國外的”太監“(宦官)。

在英語裡,”eunuch“有兩層含義。一是宦官,二指柔弱的男子,與”娘炮“近似。這個詞源自希臘文,意思是“守護床榻的人”。古代埃及、波斯、印度、拜占庭等國都有太監,且形成了自己的宦官制度。《聖經》裡也有關於埃塞俄比亞宦官的記載。亞洲的越南朝鮮暹羅緬甸都使用太監,但日本不同,內宮均為女官。

最有特色的是伊斯蘭文化中的太監。由於教義禁止教徒閹割,故而各個王國的太監全部是異教徒,來自戰俘、奴隸和人口販賣。大多數是黑人,偶爾也有白人。其中最著名的太監是阿迦·穆罕默德·汗。他是波斯北部卡扎爾部落交給宮廷的人質,6歲的時候就被閹做了內侍。後來逃出宮去,趁機擴張勢力,統一伊朗,於1796年建立卡扎爾王朝,成了開國之君。

而奧斯曼帝國的太監以人數眾多權力驚人著稱。我曾去帝國後宮看過,十分不喜歡裡面的潮溼和幽暗。那些太監多半是埃塞俄比亞人或蘇丹人,在奢靡腐朽的王宮暗地掌握實權。我還看過帝國崩潰之際太監們的照片,他們身材很高,四肢細長,面容柔和,看上去很可憐。

20世紀20年代,被奧斯曼帝國拋棄的太監們成立了互助社,在之後的數十年裡成為土耳其的禮儀專家。不少太監做了博物館的守衛、大酒店的領班,還在名流聚集的咖啡館裡做接待。據說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的家中就僱請了一名太監。

當然,到最後太監從現實世界中徹底消失了,但是保不定哪天還會出現。只不過到那時候,可能施行的是化學閹割,不再動刀子了。


西閃


有,只不過外國古代的這些閹人內侍不叫太監。而且,外國也出現過宦官專權的情況。

事實上,用閹割的男人充當宮庭內侍這種做法,並非咱們中國獨有。距今三四千年前,古埃及、古希臘、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羅馬等眾多文明中,都曾出現過這樣一特殊群體,也都形成過各自的宦官制度。

聖經新約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太監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太監(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 。古埃及和古羅馬都有把少年奴隸閹割之後,送到大貴族家中當侍僕的記錄。

在古羅馬帝國中,宦官就更為常見了,而且與中國也更為相似。在克勞帝烏斯、尼祿、維特利烏斯當政時,宮廷中都選用大批的宦官出任官職。尼祿甚至宣佈和寵信的太監斯普里斯結婚,還任命宦官彼拉哥主持特務組織監視權貴和百姓。也就是說,在羅馬帝國,宦官也和中國一樣,成為皇帝的親信,享有極大的權力。

到拜占庭時代(東羅馬帝國),宦官更成為東羅馬皇帝不可缺少的政治助手。美國曆史學家魏特夫的《東方專制主義》一書中指出:“太監掌權在4世紀的拜占庭已經充分形成一種制度。”

在拜占庭帝國,宦官佔有了大部分部門的職權,對帝國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也就是說,在拜占庭帝國,也出現了宦官專權的情況。到中後期,拜占庭皇帝甚至成了宦官們的掌中之物,帝國成了太監的天堂!


這些歷史要讀


直接回答:不光中國有,外國也有。

先舉一個例子,《冰與火之歌》上的八爪蜘蛛瓦里斯就是一個太監,他是君臨城御前會議成員之一,負責情報蒐集,高深莫測,頗類似於中國武俠小說裡身懷絕技的太監。

冰與火之歌雖然是一部架空的歷史小說,但也是根植於西方的歷史。

我們就通過他來看看西方歷史上的太監。

瓦里斯說他之所以被閹割是因為他在密爾的時候,一個男人用大價錢買下他,讓他喝下一種不能說話的藥水,然後割下他的陽具,扔到火裡。這個人顯然就是用小瓦里斯這個寶貝來獻祭。

實際上在西方最早的太監就來自於宗教獻祭行為。在古代存在許多生殖器崇拜的行為,對生殖神的崇拜自然就要用生殖器來獻祭。那個買了瓦里斯的人顯然就是這樣一種宗教。

有時候即便不用來獻祭,在古代埃及,寺廟僧侶們經常買6歲至10歲的男性小奴隸,閹割後賣到王宮和貴族府第,成為他們謀生的手段。這說明這些神廟的僧侶們已經通過這種手段掌握了嫻熟的閹割技術。

沒了雞雞的瓦里斯,開始了盜竊生涯,通過盜竊他組建了自己的情報網絡,他的情報蒐集能力被七國之王伊利斯二世聽說了,這個國王誰也不相信,於是他就將瓦里斯請入宮中為他服務。

實際上希羅多德在他《歷史》中,就記載希臘有宦官,而且主要來源於西亞的波斯帝國。那時的波斯人認為,被閹割後的宦官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賴。

瓦里斯進入皇宮之後,迅速得到皇權信任,雖然後來掌權者再三變換,他的地位卻日益牢固。實際上在東羅馬帝國時代,許多太監都掌握著非常大的權力,名將納西斯、所羅門、海軍統帥尤斯塔修斯·西米尼努斯和尼西塔斯都是宦官。甚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部分大主教都是宦官——跟咱們中國唐朝太監將皇帝稱為“天子門生”有的一比。

瓦里斯後來投靠龍母,而龍母在奴隸灣購買了無垢者,就是經過挑選和訓練過的太監士兵。

喬治馬丁的靈感或許就來源於當時的奴隸貿易。

著名的波斯王大流士,就曾向巴比倫和亞述地區索要閹割男童,一批就達500名之多。希臘也出現了專門販賣幼兒的商人。他們四處誘拐未成年兒童,把他們閹割後,再轉手販賣給王宮,以牟取暴利。

相比較於中國的太監,他們的太監分佈更廣,不僅使用在王宮,更使用戰場和宗教,範圍比咱們大。

至於咱們中國周圍的鄰居,印度有太監,名字叫霍查,朝鮮越南都有太監,不過日本倒是沒有太監。

大概因為他們沒有學會閹割技術,據說他們的馬都不騸馬,人就更不會了。



錦翼


太監不是咱的中國的特產。

為什麼會有太監這種現象?

只要有妻妾成群的皇帝,就會需要大量的太監。

因為皇宮皇宮有許多重體力勞動,只有宮女是沒法完成這些工作的。皇宮還需要大量的男傭人。


皇宮招聘男傭人又怕這些男傭人和皇帝后宮的女人發生關係,導致王室血統的不純。因此就對進入皇宮當傭人的男子進行了閹割,讓他們變成了太監。這就是太監的來歷。

由此可見,只要有妻妾成群的皇帝,就有大量太監。

古代的歐洲、北非、西亞都曾出現過太監。四大文明古國——古希臘、古埃及、古巴比倫都有過宦官的記載。

到了中世紀,由於歐洲信奉基督教,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太監漸漸絕跡。但是西亞的阿拉伯和波斯,太監且很興盛。印度的太監和中國一樣,到近代才慢慢絕跡。



中國周邊的越南,朝鮮宦官也很普遍。但是,比較另類的是日本,日本是從來沒有宦官制度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擁有三宮六院的皇帝的消失,依附在這種體制下的宦官制度也滅亡了,太監也就跟著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