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可以痊癒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

乙型肝炎病毒(HBV) 是一種DNA病毒,屬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徑42nm的球形顆粒。又名Dane顆粒,有外殼和核心兩部分。外殼厚7-8nm,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徑27nm,含有部分雙鏈,部分單鏈的環狀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抗原。HBVDNA的基因組約含3200個礆基對。長鏈的長度固定,有一缺口(nick)此處為DAN聚合酶;短鏈的長度不定。當HVB複製時,內源性DNA聚合酶修補短鏈,使之成為完整的雙鏈結構,然後進行轉錄。HBV DNA的長鏈有4個開放性讀框(ORF),即S區、C區、P區和X區。S區包括前S1前S2和S區基因,編碼前S1、前S2和S三種外殼蛋白;C區以包括前C區,C區基因編碼HBcAg蛋白,前C區編碼一個信號肽,在組裝和分泌病毒顆粒以及在HBeAg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P基因編碼DNA聚合酶;X基因的產物是X蛋白,其功能尚不清楚。HBVDNA的短鏈不含開放讀框,因此不能編碼蛋白。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在顯微鏡的觀察下可查見3種顆粒:①直徑22nm的小球形顆粒;②管狀顆粒,長約100~700nm,寬約22nm;③直徑為42nm的大球形顆粒。小球形顆粒。小球形顆粒及管狀顆粒均為過剩的病毒外殼,含表面抗原,大球形顆粒即病毒顆粒,有實心與空心兩種,空心顆粒缺乏核酸。

HBV在體外抵抗力很強,紫外線照射,加熱60℃4小時及一般濃度的化學消毒劑(如苯酚,硫柳汞等)均不能使之滅活,在乾燥或冰凍環境下能生存數月到數年,加熱60℃持續10小時,煮沸(100℃)20分鐘,高壓蒸汽122℃10分鐘或過氧乙酸(0.5%)7.5分鐘以上則可以滅活。

黑猩猩及恆河猴是對HBV易感的實驗動物。HBV的組織培養尚未成功。

HBV的抗原複雜,其外殼中有表面抗原,核心成分中有核心抗原和e抗原,感染後可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產生相應的抗體。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HBsAg存在於病毒顆粒的外殼以及小球形顆粒和管狀顆粒。於感染後2-12周,丙氨酸轉氨酶(ALT)升高前,即可由血內測到,一般持續4~12周,至恢復期消失,但感染持續者可長期存在。HBsAg無感染性而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抗-HBs。在HBsAg自血中消失後不久或數星期或數月,可自血中測到抗—HBs,抗HBs出現後其滴度逐漸上升,並可持續存在多年。抗-HBs對同型感染具有保護作用。近期感染者所產生的抗-HBs屬IgM,而長期存在血中的為抗-HBsIgG。

乙肝是可以痊癒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

HBsAg有“a”、“b”、“y”、“r”、“w”等多種抗原決定簇,其中“a”是共同的抗原決定簇,“d”、“y”和“r”、“w”為主要的亞型決定簇。HBsAg有8種亞型和2種混合亞型,以adr,adw,ayr,及ayw為主的4種亞型。各亞型的地理分佈不同,adr亞型主要分佈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adw亞型主要見於北歐,美洲及澳洲,ayw亞型主要在非洲,中東和印度,ayr亞型罕見。在我國的主要是adr亞型,但廣西的東北部則主要為adw亞型,西藏,新疆及內蒙則有ayw亞型為主。亞型的測定對流行病學調查,預防研究有一定意義。

乙型肝炎前S抗原及前S抗體

前S1及前S2蛋白具有與HBsAg不同的抗原性。完整的HBV顆粒含有S蛋白及前S2蛋白,而缺陷病毒顆粒則無前S2蛋白。血清中出現前S1、前S2抗原是HBV活動性複製的標誌。前S2蛋白具有較S蛋白更強的免疫原性,含有前S2蛋白的HBsAg誘生的抗-HBs,其滴度明顯高於不含前S2蛋白的HBsAg所誘生者。前S2蛋白具有聚合人血清蛋白白受體(PHSAR)的功能,能使HBV與聚合人血清蛋白結合,以致免疫系統不易識別,且可通過肝細胞膜上的PHSA-R而吸附於肝細胞膜上,從而侵入肝細胞。

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

HBcAg主要存在於受染的肝細胞核內,複製後被釋至胞漿中,由胞漿中形成的HBsAg包裹,裝配成完整的病毒顆粒後釋放入血。血液中一般不能查到遊離的HBcAg。血中的Dane顆粒經去垢劑處理後可以查到其核心部分的HBcAg和DNA聚合酶。

抗-HBc,在HBsAg出現後2-5周,臨床症狀未出現肖,即可由血內測到。早期出現者主要是抗-HBcIgM,以19S五聚體IgM抗-HBc為主,其滴度迅速上升並保持高滴度,至HBsAg消失後,抗-HBcIgM滴度即迅速降低。抗-HBcIgM一般在血內維持6-8個月,是近期感染的重要標誌;但在慢性活動型肝炎患者血中亦可測到,主要是7-8S單體IgM抗-HBc。抗-HBcIgG出現較遲,但可長期存在。抗-HBc對HBV感染無保護作用。血清中抗-HBcIgM陽性表明體內有HBV複製,且有肝細胞損害;若抗-HbcIgG陽性且滴度高,伴以抗-HBs陽性,則為乙型肝炎恢復期;若抗-HBcIgG呈低滴度,抗-HBcIgM陰性,而抗-HBs陽性,則是既往感染的標誌。

HBVDNA聚合酶 存在於Dane顆粒核心內,是一種依賴於DNA的DNA聚合酶,其功能與修補及延伸雙鏈DNA的短鏈有關。患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常伴有HBV增殖。在急性乙肝的潛伏期內,血清ALT升高之前,血清DNA聚合酶活力即已升高,因此,DNA聚合酶活力測定具有早期診斷意義。急性肝炎患者在發病1個月後若HBVDNA聚合酶活力仍持續升高,是肝炎轉為慢性的徵兆。

乙肝是可以痊癒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體-(HBe)

HBeAg是以隱蔽形式存在HBV核心中的一種可溶性蛋白,其編碼基因相互重疊,是HBcAg的亞成分。在感染HBV後,HBeAg可與HBsAg同時或稍後出現於血中,其消失則稍早於HBsAg。HBsAg僅存在於HBsAg陽性者的血液中,通常伴有肝內HBVDNA的複製,血中存在較多Dane顆粒和HBV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因此,HBeAg陽性是病毒活動性複製的重要指標,傳染性高。急性肝炎患者若HBeAg持續陽性10周以上,則易於轉為持續感染。

抗-Hbe在HBeAg消失後很短時間內即在血中出現,其出現表示病毒複製已減少,傳染降低。但抗-Hbe陽性者的血清中仍可查到少數Dane顆粒,且在患者肝細胞核內可檢出整合的HBVDNA片斷。抗–Hbe在臨床恢復後尚可持續存在1-2年。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八注意

乙肝是一種傳染性非常強的的疾病,而且其傳播途徑是非常多的,乙肝的治療是很困難的,但是隻要做到科學合理的預防及治療,對於患者病情的控制是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乙肝病毒攜帶者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加強自我防範的意識,在飲食中多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定期到醫院去進行檢查身體,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正確吃藥、治療等等。

  1、定期複查

  乙肝病毒攜帶者患者要隨時注意觀察自己的病情,應定期複查肝功能、乙肝五項、B超、HBV-DNA、甲胎蛋白(AFP)等。一旦發現乙肝病毒攜帶者肝功能不正常,就要及時的採取措施治療遏制其發展。

  2、注意阻斷傳染

  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傳染病,特別是在HBV-DNA陽性的時候起傳染性比較大,所以乙肝病毒攜帶者在注意自身健康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醒身邊接觸到的親朋好友及時的注射乙肝疫苗來預防感染。

  3、調整飲食結構

  乙肝病毒攜帶者應調整飲食結構,保持膳食的均衡營養。平時飲食中藥主要採用低脂肪、低糖、高蛋白飲食,例如豆製品、牛肉、雞肉、魚肉等、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4、禁忌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乙肝患者要注意禁忌菸酒、忌辛辣、刺激、高銅類飲食,少食油膩、油炸以及易上火食物以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烏雞、羊肉、豬蹄、動物內臟等。

  5、注意勞逸結合和調暢情志

  乙肝病毒攜帶者患者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居有規律,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過度勞累,並結合適當體育鍛煉來增強體質,以便機體戰勝病毒。

  6、適量運動

  乙肝患者多做戶外活動,如去公園散步,田野踏青,和朋友打球,自己在一個地方打太極拳等,這樣調理的話既能使人氣血通暢,促進身體的吐故納新,對於乙肝患者強健身體,又可以幫助乙肝患者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之目的。

  7、多飲水

  天氣乾燥易缺水,乙肝患者多喝水可補充體質,增強乙肝患者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醫學實驗表明乙肝患者多喝水還可以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乙肝是可以痊癒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

  8、減少藥物的傷害

  乙肝大三陽、小三陽患者都不可亂服藥,各種藥物儘量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服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以防止和減少藥物性肝損害的發生。

  溫馨提示: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充沛的精力,如果經常熬夜、過度勞累、心理壓力過大等都會對肝臟造成傷害,對乙肝病情的恢復不利,建議乙肝患者不要參加高強度、重體力的工作,儘量放鬆心情,規範生活作息,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

很多人以為乙肝病毒是不可消除的,事實上,只要乙肝患者所患不是慢性類型的,通過藥物是可以徹底清除的。但如果是超過1年急性乙肝,經過一系列藥物治療仍無法治癒,100%會轉為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可通過一些干擾素進行治療,由於乙肝病毒具有一定不穩定性,在服用干擾素的同時,還要搭配免疫調節藥,提高對病毒的抵抗力,避免讓患者的病情加重。常見的干擾素有3種,分別是α-1b,α-2a,α-2b。α-2b的使用率比較高,每天一次通過肌肉給患者注射300萬U,需要經歷3~6月的療程,堅持使用後,可見30~70%的HBeAg及HBV-DNA轉陰,還能抑制多種病毒的複製。α1型基因工程干擾素,又名干擾靈,每日一次通過肌肉滴注200萬~600萬U,經過2個月,轉陰率高達55%。如果將有用皮質激素撤除,再使用相關干擾素,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轉陰率。其次,有一種名為無環鳥苷的藥物,這種藥物對各種DNA病毒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每日1次取無環鳥苷15mg/kg,通過靜脈注射,連用30天后,再停藥15天,經過15天后再使用半個月,整個療程是60天便可見效。有一種人工合成的干擾素,名為聚肌胞,一個星期2次取4mg進行肌肉注射,整個療程的時間為3~6個月,這種藥物在國內應用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但這種藥物對慢性乙肝療效不明顯。有兩種免疫調節藥是比較好,且應用較廣泛的,分別是胸腺肽和白細胞介素2。用法為每日10~20mg的胸腺肽,通過肌肉注射經歷2~3個月,就可檢測出,胸腺肽可增強T細胞的活躍度。白細胞介素2也是每天都要進行肌肉注射,用量是1000~2000U,經歷28~56日的療程後,可以看出患者的HBeAg有轉陰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