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刘邦的几个亲兄弟:区别总是有的,关键还要看自己如何做


聊聊刘邦的几个亲兄弟:区别总是有的,关键还要看自己如何做

刘邦一家子

汉高祖刘邦一共亲兄弟四人,即老大刘伯、老二刘仲(刘喜)、老三刘季(刘邦)、四弟刘交(刘游)。通过名字,我们也能看出来点不一样,三个哥哥伯、仲、季一看就是他们的老爹刘太公没什么文化,随便起的类似于刘大、刘二、刘三之类的名字,唯有四弟这个刘交比较特别。

也难怪,虽然说刘邦的曾祖父刘清据说曾是魏国大夫,但是到了刘太公这一辈已经是彻彻底底的平民了。连他们夫妻的名字在《史记》中都是刘太公、刘媪这种类似于刘老头、刘老太太之类的称呼。不过,刘太公这个人还是非常勤快的,战国末期兵荒马乱,他们所在的丰邑这座小县城倒是还算相对太平,所以老刘家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的。

由于开始日子过得紧,老大刘伯、老二刘仲自然也都要跟着老父亲一起种地、生产。到刘邦这时候,家庭条件已经变好了一些,他不但能够去马公书院跟着马维先生读书,而且即便是不事生产作业,刘太公也最多只是骂他几句不如二哥勤勉之类的话。不知道是刘媪去世得早,还是刘太公手里有钱了,刘太公又娶了一房妾氏,即为李氏,她便是刘交的母亲。刘交也是几兄弟里最幸福的一个,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他自幼喜好读书,人也多才多艺,后来还特意跑去找荀子门徒、大儒浮丘伯学习诗经。

而几兄弟之间文化水平的不同,也对他们的一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聊聊刘邦的几个亲兄弟:区别总是有的,关键还要看自己如何做

一、老大刘伯

老大刘伯跟他老父亲刘太公一样,是个本份人,过的也是普通人家的生活,早早的娶妻生子,对刘邦这个三弟颇多照顾。刘邦也是毫不客气,经常带着一些“狐朋狗友“跑刘伯家来蹭饭。可问题是,刘伯死得早,后来家中只剩下了妻子和儿子刘信,刘邦依然不客气地总来蹭饭,时间长了,大嫂自然是越来越看不惯这个小叔子的。

有一次,刘邦又带着朋友来蹭饭。大嫂远远望见,便假装已经吃完了饭,不停地刮着锅底,戛戛作响,以示”羹已尽、锅已空“。朋友一见,忙不好意思地转身便走,可刘邦却偷偷地看见了锅内还是有粥的。猜到大嫂的用意,刘邦从此便不再上门,心里倒是生起了怨恨。后来,刘邦当了皇帝,追封了大哥刘伯为武哀侯,其他人该分封的也分封完了,唯独没有封他大哥的儿子刘信。刘太公见状也是非常不解,以此事问刘邦,刘邦这才说出当时之事,他不是忘了封赏,只是认为他大嫂不是忠厚长者罢了。


最终,刘邦还是给了刘信一个爵位,不过名字却非常“气人”,叫做”羹颉侯“,意为讽刺大嫂当初“羹未尽,却有刮锅的戛戛之声”,从这件事上看,刘邦有时倒也挺小气的。

吕后时期(公元前187年),刘信因获罪,被贬为关内侯;公元前181年,吕后追尊刘伯为武哀王。


聊聊刘邦的几个亲兄弟:区别总是有的,关键还要看自己如何做

二、二哥刘仲(刘喜)

如果没有后来刘邦的发迹,刘仲应该也跟他大哥一样,一辈子安安稳稳的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享受着老爹刘太公对他的夸奖,用着鄙夷的目光看着自己的三弟。可是,没办法,世事难料,他的三弟成为了皇帝,他也成为了刘喜。当刘邦跟老爹说“如今我创下的基业和刘仲谁多”的时候,刘喜已经被封为了代王,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了一个诸侯国的王。

可问题是,种地、生产,刘喜是把好手,当王他还差着许多,尤其是他的运气还不太好,赶上了强大的匈奴来袭。仅仅当了一年多的代王,刘喜便逃回来找刘邦了。刘邦虽然也挺生气,不过他二哥那两下子他也明白,自然不好严惩,便只是将他贬为了合阳侯。刘喜比刘邦晚死了两年,于公元前193年去世。


刘喜的两个儿子在打仗这方面倒是比他强上许多。其长子刘濞先被封为沛侯,后又因随刘邦平英布叛乱有功,被封为吴王,位列汉初九大同姓诸侯王之一;次子刘广也因军功被封为德侯。只不过,这两个爵位倒是都没能坚持到太久。

吴王刘濞后来的名气还是很大的,汉文帝时,他的吴国国内自已晒盐、铸钱,一时之间成为最富有的诸侯王。不过,鉴于各诸侯国过于强大,汉景帝即位后,便决定削藩,吴王便是最重要的一个。公元前154年,面对削藩,62岁的刘濞扯起大旗,联合六个诸侯国共同谋反,史称“七国之乱”,结果,仅仅三个月便被西汉政府击败,刘濞和他的吴国自然也都不复存在了。

德侯刘广死于公元前187年,德侯国相对久一些,直到公元前112年,才因酎金成色不足而国除。


聊聊刘邦的几个亲兄弟:区别总是有的,关键还要看自己如何做

三、四弟刘交(刘游)

相对于刘伯、刘喜而言,跟刘邦关系最好的反而是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刘交,刘邦虽然没有刘交文化程度那么高,但是两个人之间的共同语言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刘邦三兄弟的母亲刘媪死得早,刘邦仅仅追封她为昭灵夫人(后于公元181年,被吕后追封为昭灵后),而刘交的母亲李氏则成为了太上皇刘太公的太上皇后。刘太公和李氏皆死于公元前197年,比刘邦早死两年。


前文曾说起刘交年轻时便跟随荀子门徒浮丘伯学习《诗经》,当时与他一起学习的还有穆生、白生、申生,这几个人后来也都成为了刘交的好帮手。他们的这次学习经历终止于公元前213年,即秦始皇“焚书令”的颁布以后。几年后,刘邦起兵,刘交便一直跟在身前马后,帮忙做些文书之类的工作,深得刘邦的信任。他最初的封爵是文信君,后来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刘邦便把楚国一分为二,将其中的彭城郡、薛郡、东海郡划分出来,重立楚国,封刘交为楚王。

刘交在治理国家方面自然是刘喜无法相比的,他的楚国建立后,战争已经不再是主流,所以他的政策也是息武兴文,穆生、白生、申公等人也都前来投奔,刘交带头兴起了读《诗经》和先秦古籍之风,甚至,他还亲自为《诗经》作注,后人因其谥号为元王,称之为《元王诗》。


汉文初初期(公元前179年),刘交去世,他的次子,曾经在都城长安做宗正、位列九卿的刘郢继位,是为楚夷王。四年后,刘郢便一命呜呼了,其子刘戊即位。刘戊也是上文提到的“七国之乱”中吴王刘濞的好帮手,不过,好在出于对楚元王刘交的尊重,刘戊兵败被杀后,楚国虽然被大幅削弱,但还是保留了下来,由刘交另一个儿子刘礼接手,是为楚文王。

直到汉宣帝时期(公元前69年),刘礼的四世孙、在位31年之久楚王刘延寿,因与汉武帝的四子广陵王刘胥相勾结,计划谋反被人告发,自杀谢罪,刘交这一支的楚国才彻底“寿终正寝”。

相对而言,刘交这一支虽然远比不上刘邦皇室传承之广远,倒也算发展稳定、人才辈出,后世南朝宋的开国君主刘裕便是刘交这一支的后人。


聊聊刘邦的几个亲兄弟:区别总是有的,关键还要看自己如何做

水言水语

因为刘邦的成功,刘氏兄弟也得以在历史上留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谈论刘邦在建立基业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兄弟及其家人的,如何小气地给大哥的儿子”穿小鞋“,如何把二哥给贬了之类的,当然还有楚元王刘交的美名也缘于此。如果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话,无论大方也好,小气也罢,作为刘邦的兄弟、子侄,还是应该感谢刘邦的。得到了好处,再来说更愿意过普通人的生活,就有些无理取闹了。

聊聊刘邦的几个亲兄弟:区别总是有的,关键还要看自己如何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