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出大招,現房銷售時代來了?


週末,海南樓市出手了。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城市主體責任制的通知》,除了推出安居型商品住房、對本地居民家庭限購兩套住房外,最重磅的一條當屬改革商品住房預售制度,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房,實行現房銷售。


有人說,海南是疫情之後,首個也是當前唯一一個反向升級調控的省份,在全國各地紛紛 “救樓市”的情況下,堪稱嚴厲;


也有人說,海南是全國首個在全域實行現房銷售的省份,按下了顛覆樓市規則的啟動鍵,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


一時間引發了一場關於“現房銷售”的大討論,其背後到底藏著什麼玄機?是對樓市調控的持續深化,還是落實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城市主體責任?全國開發商該不該害怕?


下面的這些“聲音”,或許可以帶你找到答案。


「光遠看經濟」


現房銷售一定是趨勢


這次海南樓市新政的核心並非要繼續打壓房地產,而是特別強調要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城市主體責任。現房銷售,其實也不算什麼新鮮的政策,更不是收緊房地產調控。


過去十年,我一直認為,中國的住房預售制度,是導致現在很多地方出現嚴重的質量糾紛的根子。推高了房地產行業的槓桿的同時,缺乏對購房者利益的保護,要麼進行顛覆性的手術,要麼實行現房銷售。


雖然,預售在短期內很難取消,但是未來,現房限售,一定會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95%以上的項目的銷售方式。這樣,土地資源會真正集中到好的開發商手中,預售導致的槓桿也會降低,房價快速上漲的因素就會少一個。


「攸克地產」


短期內複製推行的可能性不大


影響有多大?首先看如何定義“現房”。目前的政策是要求多層房子封頂、高層三分之二才能預售,如果現房是要求所有房子全部封頂才能銷售,那海南新政影響的就是高層住宅,多出三分之一的建設時間,多則三個月,少則一個月,開發商要為項目多增加一個月以上的現金流;如果現房是要求所有房子必須裝修後才能銷售,那影響就比較大了,項目需要準備的現金流,少則增加6個月,多則12個月。


其次是看海南還有多少規劃用途是建設商品住房的土地。通讀《通知》有一個政策意圖的感覺十分明顯,這就是,避免房地產過度擠佔海南的公共資源,為自貿港建設提供充分空間。這麼理解下去,未來純粹用於房地產開發的海南省以內的土地,應該會越來越少。


攸克君覺得,海南的“現房銷售制”是在建設“海南自貿港”中央決策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是一種“特殊背景下的公共治理政策選擇”,通過對新出讓商品住房用地實施“現房銷售制度”的方式,提高房地產業在海南的准入門檻,從而控制房地產對全海南社會公共資源的佔用,留出更多的空間給自貿港相關的社會經濟和產業。所以,全國範圍內短期內複製推行的可能性並不是太大。


「樓市黃大大」


海南或是一次綜合大試點


商品房預售政策,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質量投訴、貨不對板、合同糾紛、延期交房、配套設施虛假宣傳、開發商跑路等一系列問題,受傷的主要是買房的消費者。而採用現房限售,高槓杆、高週轉模式,這樣的問題和糾紛、投訴,就會減少很大一部分。


此外,實行現房銷售,海南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特殊性。


首先,海南雖然是一個省,但2019年經濟總量僅有5300億,相當於一個發達地區的地級市。


其次,海南省房地產市場以度假、旅居為主,在實施嚴厲的全島限購措施之後,已經受到重創,現在正處於調養生息階段。這個時候,推出一些顛覆性的規則,對市場傷害並不大,反而可以藉此機會,提升海南旅居產品的可感度、品質水準。


第三,海南2019年土地供應回升明顯,賣地收入創近年來新高,客觀上會導致庫存上升,現房限售成為必然的趨勢。


海南出大招,現房銷售時代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