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初學者如何練習音樂?

R1SE和陸思恆的姜某


平時我也比較喜歡音樂,我覺得這個問題答案都不統一,因為每個人的嗓音音色都不一樣,要全面性的考慮。我覺得音樂主要是一種與聽覺相關的藝術,構成音樂主要有四個要素,分別是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 高低和長短是確保唱準歌曲的根本原因而強弱和音色則是唱好的必要條件,從我們唱準音階段開始,旋律主要是由音階和音程構成的,嗯,如果簡單一點說,音階就是從低到高,按照順序排列成一組音,就相當於簡譜中的1234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小聲的練習,我們可以在鍵盤上彈出一個音階的音,然後小聲的跟唱,慢慢的熟悉起來,直到小聲跟著唱出與這個音一樣的高度,然後可以進行下一個音段練習,循序漸進,直到音階裡的所有因都能夠慢慢掌握,然後接下來便是音程部分,那麼什麼是音程呢?在我們唱歌過程中,音階中隨意的兩個音階之間在高低上都有差別和距離,這就是音程。簡單的可以理解成兩個音之間的路程,例如1和2之間有高和低的差別,1和3之間有音高差別則更大,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覆的琢磨,反覆的不斷練習,慢慢摸索,我們可以在剛才找好的音階的基礎上面,然後自己隨意的找出兩個音,先後唱出各自準確的音高,這就是我們進行的第二波練習,這個過程需要我們不斷的堅持,好的嗓音不是一天練成的,在我們練習音階和音程的過程中,我們自己可以慢慢的打著拍子,慢慢的掌握節奏,按照節奏來練習音的長短,在音樂上要求極為苛刻,每一個音都要要求我們發音準確,如果音把握不準,那麼我們唱出來的將會很難聽,一條美妙的音樂的組成背後則是一種節奏在強弱規律的約束下才能有了抑揚頓挫的樂曲片段,就這樣才有了美妙的音樂,在唱歌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對聲帶的控制,因為每個人的嗓音都不一樣,具有獨特的音色,我們都知道聲帶是通過空氣的振動而發聲的,只有我們把自己的聲帶控制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以及在呼吸上快慢節奏,自己掌握好,才有助於我們唱出的歌聲,會更加動聽,我們平時也要注意運動,包括對肺活量的訓練的,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對音樂的把控,才能讓我們在音樂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小鹿汐音樂


初學音樂,無論是理論方面的還是需要自己去實踐的東西,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練習的。

建議課上諮詢你的老師,該怎麼練習,一般音樂學習,也需要課後去做大量的練習的,就像做音樂,課上學了之後,需要你自己下來大量編曲鞏固課上知識!

學鋼琴,課後需要你把課上老師指出的問題,一一糾正

學聲樂,也是一樣的,各種氣口處理,各種狀態,各種感覺,老師課上和你說一大堆,剩下還是得靠你自己下來練習消化

視唱練耳,音樂素質這個也是需要 長期積累大量練習,量到質的過程!

一句話多練吧

我是文文談鋼琴,以上是個人的經驗之談,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包涵


文文談鋼琴


初學鋼琴的孩子在彈琴時,經常把握不準節奏,數錯拍子。

  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孩子沒有完全形成節奏、節拍的概念,對這兩個音樂概念比較陌生;二是家長對節奏、節拍在音樂中的意義,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忽略了對孩子的要求和提示;三是孩子缺乏分數知識,沒有真正形成和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概念。

  所以,在彈奏中出現問題是正常現象,不足為怪。

  但是,對於作為“助教”的家長來說,對此卻不應該含糊不清、模稜兩可。

  1.關於“節奏”

  一般的樂理教材對節奏和節拍概念的解釋是這樣的:節奏是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係。

  換句話說,是指在音樂作品裡,“把長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叫節奏”。

  在樂曲中,節奏可以表明樂曲的特殊性質(或者說是不同類別),如:我們可以通過節奏辨別樂曲是進行曲還是圓舞曲,這樣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又被稱為節奏型。

  按照這種定義方法,通常可以這樣理解:節奏是若干個音(包括休止符)時值長短的組合關係。

  彈奏一首樂曲時,可以因感情的變化而改變速度,但不能改變節奏;節奏的結構,也不能因為速度改變而改變。

  2.關於“節拍”

  節拍在一般樂理教材裡是這樣定義的“:有重音的及無重音的同樣時間片斷,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環重複叫做節拍。

  ”也就是說,節拍是以強弱關係來組織音樂的。

  例如:四二拍,就是每小節都有一強拍、一弱拍,而且是交替出現,有規律地進行反覆。

  也有人認為這樣的理解有些膚淺和狹隘,但筆者認為,這種理解對初學鋼琴的孩子和家長就夠用了。

  從上面概念的解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節奏和節拍是在音樂運動有次序的輕重緩急中形成的。

  節奏和節拍是旋律中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音樂的精髓,是表現音樂的手法,也是形成曲式結構的基本因素。

  所以家長了解節奏和節拍在音樂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3.節奏與節拍的關係

  廣義上講,節奏包含速度、節奏型、節拍、拍子、重音等。

  節奏與節拍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它們的聯繫在於節奏與節拍同時存在於音樂中,不可分離,它們以音的長短、強弱以及相互關係的固定性和準確性來組織音樂,只有從概念的抽象定義中才能分開表述。

  節奏與節拍又是有區別的:節奏具有多樣性,是在某種節拍基礎上,不同時值(指時間的長短)的音靈活變化的組織形式,但節拍只是強弱規律性的反覆交替,沒有時值變化。

  所以說“節奏包含著節拍的特點,而節拍卻不能概括節奏的全部意義”。

  節拍與拍子也是有區別的,節拍不包括音符的固定時值。

  如:每小節有二拍的作品,它可能是四二拍二二拍等,都是強弱反覆交替的節拍。

  再比如四四拍是強、弱、次強、弱的節拍;四三拍與八三拍都是一強兩弱的節拍等等。

  節拍與節拍之間只有強弱關係,沒有固定時值的表示,而計算每個音符時值的單位叫“拍”,每個單位“拍”是用固定時值的音符來代表,就是拍子。

  換句話說拍子就是用固定時值的音符來表示音的長短,這理解起來還算比較具體,表示拍子的記號叫做拍號。

  如:拍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二拍;

  拍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 拍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等等。

  在鋼琴彈奏中,所謂節奏感好,是指在彈奏中能夠依據樂曲的樂思、風格、表情的要求,體現出明確而自然的節拍強弱感,保持速度和節拍的穩定、持續和統一,處理好非均分律動節奏(包括漸快、漸慢、突快、突慢、散板、延長音等),準確彈奏出非正常節拍特殊的強弱關係(包括漸強、漸弱、突強、突弱等)。

  總之,是能夠感受到表現出樂曲節奏的韻律、韻味、情趣、意境等。

  以上的樂理知識對初學鋼琴的孩子來說是抽象和難懂的,如果家長首先了解並掌握了這些知識,會更好地發揮“助教”的作用,使孩子在節奏節拍的問題上少走彎路。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讓孩子整體地認識音符。

  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家長可以採用形象直觀的方法,向孩子描述音符的部分與整體,說明它們之間的關係。

  例如:將一個完整的蘋果比作全音符,將半個蘋果比作二分音符,再將半個蘋果對切成兩份,每份比作四分音符;並告訴孩子,一個全音符等於兩個二分音符、一個二分音符等於兩個四分音符、一個四分音符等於兩個八分音符等,通過這樣形象具體的實物比喻,可以使孩子初步感知音符的特點,比較清楚地瞭解音符的整體與部分以及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

  這種引導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實際上是為理解和掌握節奏、節拍和拍子等音樂基礎知識做了必要的鋪墊。

  另外,在認識音符的過程中,也不要忽略附點音符和休止符,它們也是音樂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教會孩子如何數拍子。

  告訴孩子,在正常情況下,如果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的曲子中,一個全音符是四拍,一個二分音符是兩拍,一個四分音符是一拍,一個八分音符是二分之一拍(半拍),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也是照此類推的關係等。

  初學者有必要在彈奏的過程中,按照音符的提示,邊彈邊把拍子數出來,如果數不均勻,建議使用節拍器,以標準拍為參照,跟著節拍器數拍子。

  另外,由於年齡較小、樂理知識儲備很少的兒童,遇到各種節奏混合、稍微複雜一點的樂曲,往往也會出現摸不到頭緒的情況,這就需要家長根據孩子認知能力的差別和特點,數拍的時候可以再細一些,即:數分拍。

  就是在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的樂曲中,我們把四分音符分為兩份,即兩個八分音符,隨後以八分音符為一拍,直至孩子明白了拍子在曲子中的含義,就可以按正常方法訓練了。

  也許這個方法很笨拙,但對幫助孩子逐漸熟知和掌握拍子還是很實用的。

  還要提示一點的是,家長首先要養成規範讀準拍號的習慣。

  四二拍不能讀作四分之二拍。

  這裡的“2/4 ”和數學上的“

  2/4”,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其他拍號的讀法也是如此。

  只有這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培養孩子良好的節奏感使孩子在以後的演奏中,善於感受和捕捉樂曲節奏的韻律、韻味、情境、風格等;表現出明確而又自然的節拍強弱及特殊強弱關係,達到合理的均分速度要求;恰當地彈好漸快、漸慢、突快、突慢、延長音等各種非均分律節奏等,把節奏對錶現音樂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


星悅坊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步驟開始學習,

1/4

氣息,要想唱好歌首先要學會氣息,當學會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擁有了充足的氣息支撐之後,歌聲才會飽滿。

2/4

學習共鳴,其實身體中有很多的共鳴腔,要找到共鳴腔並且運用到唱歌當中,會讓歌聲變成豐富。

3/4

有的人能把高低音唱的很輕鬆,因為其應用了腔體的共鳴,唱高音的時候用到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

4/4

唱中音的時候用得最多的就是口腔共鳴,唱低音的時候就用到胸腔共鳴。


嗨歌影漫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步驟開始學習,

1/4

氣息,要想唱好歌首先要學會氣息,當學會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擁有了充足的氣息支撐之後,歌聲才會飽滿。

2/4

學習共鳴,其實身體中有很多的共鳴腔,要找到共鳴腔並且運用到唱歌當中,會讓歌聲變成豐富。

3/4

有的人能把高低音唱的很輕鬆,因為其應用了腔體的共鳴,唱高音的時候用到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

4/4

唱中音的時候用得最多的就是口腔共鳴,唱低音的時候就用到胸腔共鳴。

喜歡了給小飛幾個贊小飛不容易[祈禱][祈禱][祈禱]


退役軍人小飛


最初的音樂學習要開一個好的頭,以興趣開始把學生帶入氛圍之中,之後就要嚴格意義上的學習音樂,很多老師都會說剛開始學習音樂,慢慢來不著急,但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的,一個專業學習音樂的學者一定是要從最早期就奠定嚴格的音樂基礎,包括音準、節奏、音色、樂理知識、中戲音樂常識的積累等等,只有起始定格的高,才會有對音樂真正意義上深入的瞭解


一起提琴


談談個人的經驗。

用最熟悉的樂器練習音階



音階是練好音樂基礎的基礎。不熟悉音階,音樂就免談吧。

我最初音樂的啟蒙樂器是竹笛。小時候,什麼鋼琴小提琴都是奢侈,但身邊二胡、竹笛什麼的樂器倒不鮮見。剛好鄰居有會吹竹笛的,我就跟著他學習竹笛。曲子雖然沒練幾首,可1234567七個自然音階卻弄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這為我以後學習音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學習的條件很好了。鋼琴小提琴薩克斯吉他等樂器滿大街都是,音樂培訓班隨處可見,想學習音樂也是很方便的事,練習音樂的樂器一抓一大把,關鍵看你最喜歡最熟悉的是哪種樂器。

個人認為,初學者練習音階最好選擇鍵盤樂器,或者有固定品格的絃樂器,如吉他。二胡、小提琴等絃樂器沒有品格,初學者很難一下精準掌握音階位置。鍵盤樂器和有固定品格的樂器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用最熟悉的歌曲練習音程

練習音階不是很困難,但熟練掌握音程卻更有難度。一度、兩度音程掌握起來稍微容易些,三度以上音程對於初學者就困難得很。

怎麼解決呢?

我原來自學音程有一個笨辦法: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曲譜去熟悉和各種音程掌握。這裡,我推薦用李健的《貝加爾湖畔》去練習,把裡面包含的一度、二度、三度……等各種音程單獨抽出來強化練習。


那麼音程到底怎麼練習呢?

我反正是笨辦法:比如53這個三度音程,我練習時唱5後心中默唸4再過渡到3,如此慢慢反覆練習,直到不需要默唸4,直接唱53。其他音程也是這種笨辦法。雖笨,但真管用。不妨試試。

用最簡明的教材學習樂理



透露一個小秘密:我小時為了學習樂理,在鄰居家竊了一本《怎樣識簡譜》(讀書人竊書不算偷哈😄)。

現在學習樂理的教材太多了,反正我認為必須使用最簡明的教材去學習樂理知識。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學習音樂是愛好,而不是要當音樂家或職業歌手。

什麼教材最簡明?

其實不用那麼複雜,去找一套小學音樂課本吧,最初級的音樂樂理什麼都有了。學完這一整套,唱首自己原來不熟悉的簡單的歌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聽音說樂


學習的條件很好了。鋼琴小提琴薩克斯吉他等樂器滿大街都是,音樂培訓班隨處可見,想學習音樂也是很方便的事,練習音樂的樂器一抓一大把,關鍵看你最喜歡最熟悉的是哪種樂器。

個人認為,初學者練習音階最好選擇鍵盤樂器,或者有固定品格的絃樂器,如吉他。二胡、小提琴等絃樂器沒有品格,初學者很難一下精準掌握音階位置


huerbin


多聽歌曲,多學樂理,找老師教


世海


多聽別人唱的歌;仔仔細細聽,就可以了,不要跳段,一秒都不能跳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