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崩葬襄陽,古籍記載的傳說遺蹟有哪些?

gcujho


關於女媧,《山海經》也有為數不多的記載。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說是在慄廣之野上有十個神人,他們的名字叫做女媧之腸,傳說他們是女媧的腸子變成的神,所以他們也像腸子一樣橫斷在道路上居住。

女媧最早的記載是屈原的《楚辭.天問》,屈原在《楚辭.天問》裡這樣問道,女媧有體,孰制匠之?這意思就是說女媧對著自己的身體造了人,那麼她的身體又是怎麼樣來的呢?

王逸對此註釋說,傳說中女媧是人頭蛇身,一天之內能有70種變化。這70種變化大約是指她為大地之母,創造了世界萬物及人類。

而根據《淮南子》記載說,在太古時期,大地荒廢九州崩裂,天地傾覆,天不能完全把大地覆蓋,地不能承載萬物,鋪天蓋地的大火從天際升起,猛烈的火勢長久不滅,浩瀚無垠的洪水無邊無際永不消退,猛獸吞食人民,兇猛的鳥兒也攻擊老弱病殘。

於是女媧熔鍊了五色石用來補青天,折斷的巨鰲的四肢,用來當作擎天柱,殺了翼洲的黑龍拯救人類,用累積的蘆葦的灰燼來抵禦洪水,就這樣蒼天得以修補,四柱得以擎天,洪水得以平息,兇猛的鳥獸死去,善良的百姓得以存活。

唐傳奇本《酉陽雜記》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是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唐肅宗逃到了靈武,在黃昏的時候,唐肅宗見到了一個身材非常高大的婦人,拿了一對鯉魚在門前咆哮,問皇帝在哪裡,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瘋子。這個婦人說完之後,就站在大樹底下,有人看見她的手臂上有魚鱗一樣的鱗片,天黑了的時候她就消失不見了。

到了安史之亂平定的時候,虢州刺史上奏了一個和女媧墳有關的故事。說在天寶十三年的時候,有一天夜裡下了很大的雨,下的天昏地暗,在這個月的一天夜裡,有人聽到大河上空響起了驚天的雷鳴之聲,天亮的時候,就看到了女媧墳緩緩升出地面,到了晚上的時候,墳墓上多了兩棵一丈多高的柳樹,下方還有到了很大塊兒的石頭。

奏報的州官還很貼心的畫上了插圖。

於是,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唐肅宗就派人到女媧墳前祭拜。到現場看過的人都說當天他們在驛站外看到那個高大的女人就是女媧娘娘顯靈。

而《太平御覽》則記錄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說是自開天闢地以來,大地上原本是沒有人的,女媧用黃土造了人。

在民間傳說裡面有的說法是,女媧是伏羲的妻子,而有的則說是女媧和伏羲是兄妹,所以女媧又被看作人類的婚姻和繁衍之神。

另宋人餘琰認為女媧是一個部落,而非一個女性大神,就如清朝老祖宗被稱女真族一樣。清朝典籍《茶餘客話》也對女媧形象變遷記錄了一個小故事,說是在民間女媧神像被塑造成女性形象往往香火鼎盛,被塑造成男性形象則門可羅雀。

由此可見,在清代時期,女媧雕塑仍有部分是以男性形象出現。

關於女媧的故事,大概就這些,而伏羲的記載則紛亂而雜多,有故事性的典籍記載則要少很多,且記錄的內容大多相同,都是有關於伏羲的身世的。

其中關於他身世,比較詳細的都是兩晉時期的書籍,有皇甫謐的《帝王世紀》和王嘉的《拾遺記》,其中又以《拾遺記》最為清晰。

《拾遺記》說伏羲出生在華胥之州。有一天,伏羲的母親外出遊玩的時候,有青色的彩虹纏在他母親的身上,過了沒多久,他媽媽就懷孕了。她的整個妊娠期非常之久,12年之後,終於生下了伏羲。

作為神之子的伏羲,長的非常的俊秀,原文記載他是,長頭修目,龜齒龍唇,眉有白毫,須垂委地。(原諒我翻譯不出來到底長得是什麼樣子)

然後伏羲創立了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還教會了人民用漁網捕獵,提高了我們的生產力,同時還教會了人們將野獸訓做家禽,變革了婚姻制度,使原始的群婚,改變為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從血緣婚變為族外婚。

同時他還用文字取代了原本的結繩記事的記錄方式,發明了陶壎,琴瑟等樂器,並創作了歌謠,為人們增添了豐富的娛樂生活,同時他還發明瞭,分域自治的管理方式,為後世的社會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而他創始人神神身份的確定則歸功於1942年長沙出土的楚帛書。根據楚帛書記載,說是在天地尚未形成的時候,世界還處於一片混沌之態,在這片混沌之中,誕生了女媧,伏羲這兩位大神,兩人結為夫妻生了四個孩子,老大叫青幹,老二叫朱四單,老三叫白大柟,老四叫墨幹。

這四個孩子就是後來,代表四時節令的四個神。

四神參化了陰陽的法則,根據這個法則開闢了大地。

為了更好的管理天和地,他們規定了各神的職責,禹和契來管理大地,制定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林暢通無阻,並使山林與江海的陰陽之氣調和。

這個時候是沒有太陽和月亮的,這四位大神輪流值班,替換四季。

就這樣過了一千年以後的帝嚳生出了日月,從此九州太平,天下安寧。除此之外,四神還製造了可以覆蓋天地的天蓋,並使它旋轉,並用五色木的精華加固了天蓋。

在這之後,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級。帝嚳制定了日月運行的規律,從此以後人們都敬天敬神,不敢蔑視天神。

再後來,共工制定了十大天干和閏月,制定的更為精確的歷法,將一晝夜分為,霄、朝、晝、夕。

參考書籍:《楚帛書》、《拾遺記》、《寶櫝記》、《山海經》、《楚辭》、《太平廣記》、《帝王世紀》、《太平預覽》、《酉陽雜記》、《列子》、《席上腐談》等。


山海經解密


古籍裡面確實記載了很多有關伏羲女媧的墓葬地址,但幾乎散落在中原各處,現在我恍惚試著整理一下各種說法。

其一,女媧墓

1-潼關附近,

《讀禮通考》

戴延之《西征記》潼闗直北,隔河望層阜,巋然獨秀謂之風陵,此是女媧墓。 

又《辨疑志》

潼關北大河中有灘,出水可二三尺,灘上有一樹,古老相傳雲本女媧墓。

《錄異記》

又華陝界黃河中,有小洲島,古樹數根,河水泛漲,終不能沒,雲是女媧墓。大曆年中,連日風雨,晦螟雷電,不已,晴霽之後,忽失此墓,不知所在。

此外,《陝西通志》、《說郛》、《水經注疏》、《唐會要》、《路史》等等都有這種說法。

2-異域

《清稗類鈔》

王母瑤池,可徵昆頂,人皇陵在波斯之域,女媧墓在沙磧以西(指瀚海或塔克拉瑪干沙漠),海志山經(指《山海經》)及歷史地誌,固彰彰可考也。

3-靈寶古閿鄉

《太平寰宇記》

唐乾元二年,虢州刺史王竒光奏所部閿鄉界女媧墓於天寶末失其所在。

《河南通志》

女媧墓因大雨晦防失所在。乾元二年六月 瀕河人聞有風雷,曉見其墓湧出。

此外,《山西通志》、《新唐書》、《格致鏡原》、《丹鉛餘錄》等等支撐這一觀點。

4-山西霍州趙城

《平陽府志》雲:

“媧冢,東西相距四一九步,各高二丈,周圍各四十八丈。”

《釋氏稽古略》

晉寧路河中府霍州有伏牛臺。伏犧伏牛乘馬之所。女媧墓在焉。



其二,伏羲墓

說完女媧,則說說伏羲。

1-河南

淮陽,

《錄異記》

陳州為太昊之墟,東關城內有伏羲女媧廟……東關城外,有伏羲墓,以鐵錮之,觸犯不得。

某處,

《周易杭氏學》

在中國之佚聞古蹟,無有可為伏羲來自遠方之證者。況伏羲之陵,猶在中州,至今無恙。

2-山東鄒縣

《齊乘》

鳧嶧二山名也。古有伏羲廟,今雲有伏羲墓。按《左傳》顓臾風姓伏羲之後,實司太昊之祀。鄒魯有廟是也,伏羲都陳,有墓非也。今訛作爺孃山。

這是說伏羲雖然定都於陳州,

但葬在鄒縣。

《大清一統志》

太昊陵在陳州宛邱,則自宋太祖幹徳四年始。

3-山東鉅野縣東南古山陽郡

《廣博物志》、《路史》,

故《潛夫論》:太昊之後有庖國以姓。今庖水在山陽平樂,而帝墓又在山陽。

4-山西單縣古單州

《元豐九域志》

伏羲冢。後漢中常侍侯覽 墓。


恍兮惚兮5


這個圖其實大多源出漢代,不能再早了。很多東西去掉神話色彩,就變簡單了。1.伏羲女媧蛇神相繞,伏羲持矩,女媧持規,代表把握世間“規矩”。這個“矩”,甲骨文是“巨”的寫法。華胥氏履“巨人”跡,生下伏羲,後來被誤解為踩了巨人的腳印生下伏羲,變成荒誕的神話傳說。其實少女與部族外的治水頭頭野外交合懷孕而已,這在母系社會是很正常的。2.有星星50顆作為背景,這是易經產物,周以後卜筮多用蓍草,一共50根,代表”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就是算卦一共用50根,每次卜筮前拿掉一根,只用49根的意思。3.伏羲女媧蛇身相互纏繞,其實指的是這兩個部落同出一脈,然後相互通婚(伏羲女媧既是兩個人,又是兩個部落,古代以首領名字稱呼其部落,通婚也並非指親兄妹亂倫)。蛇身是部落圖騰,也是龍圖騰的雛形。而非指人長了個蛇的身子,要不然就跟一萬年後的人說我們長成龍的樣子一樣可笑。蚩尤是面如牛首,銅頭鐵額,其實也是以牛頭為盔,鐵板為甲的意思。4.崩葬襄陽一說,無法置評,因為該說法最早也是見於漢代,距離伏羲時代,晚了近萬年。這段歷史經歷了三次浩劫,一是秦始皇把書燒盡斷了線索,二是孔子一流為了創建儒學,不惜斷章取義甚至歪曲事實。三是道教對易經的解讀與儒學一樣,加的東西太多。漢代尤甚。5.關於遺蹟。我想留給後人的還是精神財富居多,從哲學到各領域的實用科學技術。是漢文化發展的基礎。真要說陶陶罐罐,甘肅天水往下挖,一直可以不間斷的追溯到6萬年前的文化層。


qiao174583926


孤陋寡聞,僅供參考:在一本講易的書上,看作者親自去過甘肅天水有個伏羲洞和畫卦臺,據說是當年伏羲伏羲俯仰觀天地而畫八卦的地方。女蝸的遺址,不知道了。

道家也好,佛教也罷,明清時期就有個不好的風氣,直到今天更甚:為了聚人氣生財,向名人套近乎,特別是宗教名人,這裡是誰誰出生地,那裡是誰誰死亡地,哪裡又是畫八卦的,最後搞得真假莫辨。

與其去研究遺址,還不如去研究遺書。書裡還藏著作者部分的精神和思想。還不如去學習易。推薦看南懷瑾的《易經雜說》,以此為基礎再慢慢結合生活去揣摩。

另外,你放的那幾張圖,以前查資料大約是出自漢墓的考古,這個比較早的伏羲女媧圖就刻在漢墓內牆壁上。從圖看,是人身蛇尾無疑,也許是在漫長的生物進化中發生變化了吧。我們人不是都有退化的尾椎骨嗎?呵呵^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