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也是人,拂去他們頭上的迷霧,看劉邦和劉備的平常人性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劉備:與劉邦一樣,格局寬大,性格仁厚,知人善任。其實多角度對比的話,兩個人在很多方面真的有許多相似之處,而又各具特色。我們不去大談他們取得天下過程中的艱難歷程,僅取若干件小事,來展示他們真實性格的一面。

帝王也是人,拂去他們頭上的迷霧,看劉邦和劉備的平常人性

劉邦畫像

一、家境平凡但頗有異象

劉邦在出生前,他老媽曾在湖邊小睡時,夢到與神相交合。他老爸去找他老媽時,還看到一條蛟龍盤旋在上面。後來生下劉邦。那意思很明白,就是有龍的血脈唄。長大後在酒家喝醉酒小睡,酒家女主人發現他周身旁邊也頻現異象,嚇得連以前賒欠的酒家也不敢要了。還有,走到哪裡,頭上都縈繞著那麼一股雲氣。用現代唯物觀點和一般科學知識來解讀,這當然是子虛烏的事,因為在大湖邊上,經常出點霧氣,多有蛇蟲出沒,再正常不過了,包括劉邦在晚上喝醉了,在大澤中穿行,將一條大白蛇斬斷的事。但是為了能夠拉大旗做虎皮,增強其號召力,無論是劉邦本人,或者手下的小弟們,也樂於把他武裝成一幅真龍天子的形象。劉備地處北方,氣候乾燥,就沒有那麼多祥雲籠罩、龍蛇隨行的異象了。但他家門前有一棵高大的桑樹,枝繁葉茂,遠遠看上去,倒象皇帝出行時,車輦上面的大蓋篷。有人就附會說,樹下住的這家人家,將來必出貴人。劉備小時候也童言無忌,說他長大了一定會乘坐這種大蓋車,為此還遭到他叔父的嚴厲訓斥:小心招來滅門大禍!

再從長相上來看,劉邦高鼻樑,額頭象龍面一樣豐滿,左股下有七十二顆黑子;劉備身高七尺五寸,雙手過膝,雙眼能看到自已的耳朵。如果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劉備倒象個怪物。其實那時的尺度與現在不同,七尺五寸,也就摺合現在的172.5公分吧,兩手過膝,目能識耳就有點誇張了。

象這種為自已,或者為主子造勢的做法並不稀奇。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在洛陽夾馬營出生時,也是紫霧繚繞,滿室香氣不散。明太祖朱元璋生就一幅五嶽朝天相:兩額、兩顴、下巴,都突出,狀如五嶽。古代皇帝,特別是開國皇帝,講究天命神授,自已是真龍天子,自然也得弄點神密氛圍,來為自已的合法地位找上若干充分的理由,不然誰肯為自已賣命,爭奪江山呢。

帝王也是人,拂去他們頭上的迷霧,看劉邦和劉備的平常人性

劉備劇照

劉邦家境一般,雖然在泗上做亭長,回家後還得去田地裡找老婆孩子。《漢書•高帝紀》記載:

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意思是經常請假回家,幫助後來成為王后的老婆和繼承王位的兒子,一起在田間鋤草。但是估計也就到田裡裝裝樣子,不會鋪下身子真的實幹。

劉備的家境還不如劉邦,但同樣不喜歡幹活,《三國志》上說: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雖然家裡窮得沒有田產,母子們靠著販賣鞋子、編織草蓆掙錢過活,但生就一幅公子脾氣,不喜歡讀書,只喜歡鬥狗賽馬、欣賞音樂、美衣華服這些高檔活動。這是不是有點傷了現在逆襲吊絲們的心了?其實,他們雖然不務正業,但他們各有自己的圈子,在圈子裡,也是混得風生水起的。

帝王也是人,拂去他們頭上的迷霧,看劉邦和劉備的平常人性

劉備畫像


二、良好的人際關係,助其成就事業

劉邦雖然是地方上的一個亭長,但與縣裡大大小小的官吏們混得還是相當熟化的。彼此見面,肯定都少不了勾肩搭背的。縣令的舊友來泗上居住,就是他後來的老岳父呂公,縣裡有頭臉的大人物們都前去祝賀,主吏蕭何規定,賀禮不到一千錢的人,不能在堂上就座。劉邦打了個一萬錢的幌子,實際一個錢也沒拿,但還堂而皇之地坐了上座,席間蕭何就曾評價劉邦:劉季好說大話,辦不了什麼大事。別看一個縣裡,也是講規矩的所在,劉邦之所以敢厚著臉皮白吃,並且還敢坐在眾大夫官僚之上,如果沒彼此之間的默契與關係墊底,照著秦時法律,打個皮開肉綻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接下來發生的事,也確實靠了他這幫撐檯面的朋友們初步上位。秦末時期,朝庭的橫徵暴斂,激起天下民怨,繼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之後,群雄並起。劉邦自從在豐邑遣散了去驪山的役徒之後,就經常躲在山澤中,糾集了百十人準備起事。正巧沛縣縣令也想響應陳勝他們,主吏蕭何、獄掾曹參就勸縣令召回劉邦他們一起行動。等到他們真的來了,縣令又後悔了,就把城門閉上,最終劉邦設法瓦解了縣令的防守,成功上位。

劉備上學期間,得到同宗劉元起家的大力資助,還有公孫贊也與他很要好。主要是中山富商張世平、蘇雙兩人贈送他大批的錢財,他利用這一筆錢做為第一桶金,初步招攬起一支隊伍,在討黃巾軍中立下功勞,被任命與安喜縣(今河北定州市東南三十里)縣尉。雖然時間不長就因暴打督郵掛印出走,但畢競開始了走向帝位的征程。

帝王也是人,拂去他們頭上的迷霧,看劉邦和劉備的平常人性

好色的劉邦

三、劉邦好色貪財,劉備則心態倒是平常

作為本朝人的司馬遷公然在《史記•高帝本紀》伊始就說高祖“好酒及色”。而據《資治通鑑》說,在劉邦與項羽鴻門宴之前,范增就對項羽說:

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當時的山東是指崤山以東,也就是原來秦國以外的東部地區,包括現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與現在山東省是不同的。意思是他現在入了函谷關,進了秦朝的中樞宮內,沒有象以前那樣貪圖錢財,不近女色,他的志向肯定不少啊。實際上,劉邦也不是不想,當初看到秦宮室內不僅富麗堂皇,寶物山積,還有上百成千的宮女在內,當晚就想住在秦宮之內,只是讓樊噲和張良把他苦勸出來了。

劉邦在打仗行軍途中,也忘不了及時行樂。進軍到高陽時,當地人酈食其求見他,他正坐敞開胸懷,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子幫他洗腳。當時是說明他見客滿不在乎的表現,但他這種好色習性應該是長期養成的,不然正史也不會這麼公然稱其好酒好色,范增也不會知道他這好名聲。

就在當了皇帝之後,也還特別寵愛戚夫人,差點把皇位傳給戚夫人所生的如意。當然,這也許是男人的天性吧,象趙國武靈王那麼英雄氣概的人,也難免兒女情長,因寵愛少妻而立少子,弄得自已被關在沙丘宮內,幾個月餓乾巴了。還有唐高宗、唐玄宗他們風流事,就不一一列舉了。

劉備雖然也有多房妻妾,但他似乎並不怎麼太在意這些兒女情事。史載他先前曾娶過幾房妻子,但都不長命,倒是原來為妾的甘夫人,始終跑前跑後的。還有糜竺的妹妹糜夫人也是妾的身份。至於孫權之妹,那隻能算是政治婚姻,這在當時也是很時興的。平定益州以後,吳夫人返回吳國,然後娶了穆皇后。不過劉備也有個特點,他不象劉邦那樣,把呂后放在老家,然後再就地取材。而是經常把家眷帶在軍旅中,他的老婆孩子,兩次被呂布截獲,一次被曹操俘虜。

帝王也是人,拂去他們頭上的迷霧,看劉邦和劉備的平常人性

四、遇事也驚慌,該逃命時也絕不含糊

按我們常理分析,作為久經沙場的真命天子,應當異於常人,但實際上他們也就是常人。

公元前206年,劉邦先項羽抵達咸陽宮,項羽聽說劉邦有意稱王,就準備攻打劉邦。其間張良和項伯斡旋,才免於爭鬥,次日劉邦帶一百多騎兵到項羽營中致謝,項羽留劉邦喝酒,其實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所謂的鴻門宴。宴中范增三次暗示項羽乘機斬殺劉邦,又安排項莊在席間舞劍,想借機除掉劉邦。劉邦藉故跑出來,自已乘了一匹馬,讓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步行防護,跑回霸上。而單把張良等人留在鴻門。這段記載在《資治通鑑》裡比較詳細,但《史記•高帝本紀》沒有說這麼明確。到底是當時確實這樣,還是後人演義,還待商榷,但下面這段記載,卻是司馬遷記在《史記》裡記下來的。

公元前204年,漢軍在滎陽南被楚軍所圍,相持一年有餘。夜間,漢軍先從東城放出全幅武裝的兩千多女子去吸引楚軍注意力,紀信乘坐漢王的馬車,偽裝成漢王劉邦也從東門出城。

劉邦留下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等人留守滎陽,自已帶了幾十個騎兵從西門逃跑。要說這紀信也真夠鐵的,上次鴻門宴上,紀信步行護劉邦逃跑,這次直接來裝成劉邦,甘心替劉邦去死。

劉備似乎比他有風度,但真到了要命的時刻,跑得也不比劉邦慢。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從樊城,過襄陽,到達長坂坡時,一路追隨他的人達十萬多,糧食物資也有幾千車,當時後有曹操追兵,隊伍又走得太慢,有人就勸劉備快跑,劉備表示:成就大業就得以天下人心為本,他們都自願追隨我,怎麼忍心拋下大家不管呢?但後來曹操真的輕裝急追,劉備馬上丟下妻子兒女和那十幾萬追隨者,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人騎飛奔逃竄。《三國演義》中趙雲大戰長坂坡,單騎救主的故事,《三國志》中沒有講,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看官自已判斷,我也不好直接下結論。

帝王也是人,拂去他們頭上的迷霧,看劉邦和劉備的平常人性

五、對待江山上,劉備比劉邦大氣

劉邦在後期江山穩定以後,先後把開始分封的異性王,都藉故削奪後,又把封地分給自已的子侄們。其中以楚王韓信謀反為名,把他降為淮陰候,然後把原來的齊楚封地,一分為三,分別封給了他的兩個侄子和一個兒子。梁王彭越謀反,封兒子劉恢為梁王,兒子劉友為淮陽王;淮南王黥布反叛,封兒子劉長為淮南王。當然,在封地之前,他還是象徵性地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其實大家心裡也明白,提相反意見也沒什麼用。象韓信、英布和彭越這樣的位尊功高的人都以謀反罪處理,在朝堂僅僅動嘴發表意見,又能有多大用處,倒不如順了高祖的意思,彼此都好看。

公元前223年,劉備臨終前,託付諸葛亮輔佐劉禪,並且特別說明:如果我的子嗣可以輔佐的話,你就盡力輔佐他,如果他們不才的話,你就取而代之。不管劉備是不是真心的,能說出這個話來,說明他比劉邦還是大度的。

帝王也是人,拂去他們頭上的迷霧,看劉邦和劉備的平常人性

劉備託孤

結語

歷朝歷代,作為開國之君,為了能取得大家的支持,往往會製造一些所謂君權神授的障眼法,就算取得政權,坐穩江山以後,也以天子自居。但是如果細究他們平生中的一行一動中的具體行為,其實他們也與普通大眾沒什麼區別。就象前面所說的,也都有七情六慾,也都貪生怕死,也都顧及子孫。但他們也有一些別人不具備的特質,比如善於聯絡大眾,特別是志同道合的人一道創業,並且樂於接受好的建議,也就是從諫如流吧。當然他們能取得成功,自然需要一下艱苦卓絕的鬥爭過程,以後有機會,我們會慢慢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