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劉邦其實是有驚無險,且看劉邦和張良影帝般的表演

鴻門宴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極大飯局之一,也是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交鋒的開始,被人所津津樂道的鴻門宴對劉邦來說是步步殺機,可在其精彩的表演忽悠之下,又險而又險的脫困而去,鴻門宴前後劉邦和張良是如何表演的呢,我們且來看看。

鴻門宴的背景

楚懷王熊心和天下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做漢中王,又暗中操作將西入秦川的人物交給了劉邦,派項羽做宋義的副手北上救趙,對付秦軍的兩大主力章邯軍團和長城集團。

劉邦非常想做這個漢中王,一路直衝關中,最先於其他諸侯入定關中;項羽在鋸鹿擊敗了秦軍的兩大集團之後,揮師西進來到函谷關,得知劉邦已經入關的消息,非常憤怒。

鴻門宴上劉邦其實是有驚無險,且看劉邦和張良影帝般的表演

項羽武力打開劉邦軍隊守衛的函谷關,進入關中到了戲水,距離劉邦的軍隊駐紮點霸上僅有40餘里。此時劉邦的手下司馬曹無傷向項羽告密說劉邦劉邦想做關中王,項羽又一次大怒,在范增的建議下,決定第二天就攻打劉邦。

當時項羽的軍隊號稱40萬,劉邦的軍隊號稱20萬,實際數量沒那麼多,但有一點非常肯定,那就是劉邦完全不是項羽的對手;項羽打算採用突襲的策略,也就是偷襲,這樣劉邦更沒機會了。

如果項羽能按照自己的決策突襲劉邦,那麼歷史上就不存在楚漢戰爭了;但歷史很多時候也有戲劇性的一面,所以就有了千年來最富盛名的鴻門宴。劉邦是如何逃脫項羽的必殺之局呢?他又和張良是如何化這次危機呢,結果大家都知道,過程很精彩。

鴻門宴上劉邦其實是有驚無險,且看劉邦和張良影帝般的表演

劉邦和張良組團忽悠項伯

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擔任楚國的左尹,相當於丞相的官職。項伯這個人非常講義氣,聽到項羽第二天要攻打劉邦的消息,心裡最先想到的是張良。項伯曾經殺了人,被張良救過一命,兩人的關係非常好。項伯擔心張良在劉邦那非常危險,思來想去實在是難以入眠。

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連夜跑到霸上找張良,就把項羽明天要攻打劉邦的消息告訴了張良,然後非拉著張良跟自己走。面對這樣重大的軍情和危機張良是如何做的呢?

01.張良對項伯的忽悠

張良是何等聰明的人,一下子就理清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並且已經有了化解的辦法,就想把這個消息告訴劉邦。但他必須要估計項伯的感受,一方面人家大老遠的為了自己把這麼大的軍情洩露了,另一方面張良知道要化解劉邦的這次危機,項伯是最關鍵的人物。

張良就用義來說動項伯,他給項伯說你這麼晚來告訴我這麼大的事就是因為義,如今我是沛公的臣下,得到了這個消息不告訴他,就是不義,你難道想讓我做個不義的人,所以這事我得向沛公說啊,這就和你對我的義一樣。項伯想了下也是,就同意了張良把事情告訴劉邦,自己在外等著。

鴻門宴上劉邦其實是有驚無險,且看劉邦和張良影帝般的表演

02.張良和劉邦的謀劃

張那把項羽要突襲的消息告訴了劉邦,劉邦大驚失色,他自己清楚完全不是項羽的對手;劉邦惹怒項羽的原因就是自己先入關中,又派人堵住了函谷關的入口,不讓其他諸侯進來,再加上曹無傷的告密,讓項羽決定收拾他。

劉邦便向張良詢問該如何做才能化解危機?張良是有辦法化解的,他先向劉邦問了劉邦派人守函谷關的事,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就對劉邦說:

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說好聽點是政治欺騙,直白點就是忽悠,只是張良沒有明說,劉邦立馬就領悟到了,這是他的強,便讓張良把項伯請進來,並要以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

03.劉邦忽悠項伯

張良出去請項伯入內,項伯進去就看見劉邦手裡端著酒杯、口裡喊著大哥,對他是非常的客氣;幾杯酒下肚,兩個人就結成了兒女親家。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史記》

最後劉邦的女兒沒嫁給項伯的兒子,他的兒子也沒娶項伯的女兒,這個結親家純粹是劉邦拉關係的公關手段。成兩親家了,這關係就非常近了,這接下來的事就好說好辦。

鴻門宴上劉邦其實是有驚無險,且看劉邦和張良影帝般的表演

接著劉邦向項伯解釋說明,他對項伯說:自己入關,分毫不敢取,日日夜夜盼望著項王來呢,怎麼會背叛他。劉邦掏心掏肺的說了一大堆,關鍵的意思有三點:

  • 第一、自己封存財物、收集戶籍田畝資料是為了更好的保存起來,派兵守住函谷關是害怕其他的諸侯奪取關中,他所作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等項羽來把這些都交給項羽。
  • 第二、自己完全沒有做漢中王的想法,也不會背叛項羽。
  • 第三、請項伯在項羽面前為自己說說話。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其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記》

劉邦這段話純屬騙鬼,他比誰都想做漢中王,所以聽了手下的建議,派兵守住函谷關,不讓其他諸侯入關;封藏財物那是留著自己用,可在劉邦一番情真意切的說辭下,這一切都是給項羽留著的,自己反而還要委屈的受項羽的攻打。

項伯相信劉邦所說的嗎?項伯不僅信了,而且是深深的被劉邦打動了,他告訴劉邦第二天早上早早的去項羽那解釋清楚。史料記載項伯聽完後說了句: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聽到這句話,劉邦和張良心理頓時明白事情妥了,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我們來看看張良和劉邦是如何一步步的忽悠住項伯這個老實又講義氣之人的。

第一步:張良用義打動項伯同意將如此重要的軍事機密告訴劉邦。

第二步:張良和劉邦商議對策,張良獻出忽悠項伯的妙計,劉邦秒懂。

第三步:先拉關係。劉邦一見到項伯就大哥喊著、酒恭敬的敬著,又結成了親家,一下子從敵對身份轉變為親戚的身份。

第四部:再解釋事情。關係拉近,事就成自家的事了,好說也好辦。再加上劉邦感人肺腑的一篇說辭,事就妥了。

這只是成功了第一步,最關鍵的還在後面,項羽才是真正的決策人。

鴻門宴上劉邦其實是有驚無險,且看劉邦和張良影帝般的表演

04.項伯為劉邦這個親家美言

項伯一回去就找到項羽,他做了兩件事情為他的親家劉邦解釋美言。

  • 第一件事,項伯把夜見劉邦的事原原本本的給項羽說了一遍,包括劉邦給他說的話以及劉邦的態度。
  • 第二件事,經過一段鋪墊,項伯建議項羽善待劉邦。

項伯說話的分量可不輕,他是項羽的親叔叔,聽完了後,項羽許諾答應;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就下令取消了第二天的軍事行動。

至此,劉邦和張良的忽悠大計算是成功了一半,至少解決了暫時的眼前危機,接下來就是要親自對項羽做解釋,此時項羽對劉邦基本解除了必殺之心,但還有一個人非殺劉邦不可,這個人就是范增。

鴻門宴上劉邦其實是有驚無險,且看劉邦和張良影帝般的表演

劉邦的表演成功忽悠住了項羽

第二天劉邦帶著張良、四員大將和100個隨從,還有早已準備好的說辭去見項羽。

見到項羽後,劉邦很恭敬的對項羽行禮,然後開始了早就準備好的說辭,大致意思和給項伯說的相似,但劉邦這次的說辭對項羽是既打又拉,一頓深情的表演把項羽說的很難為情,感覺自己有點對不起劉邦這個盟友了。劉邦的說辭巧妙的表達了三個方面的意思:

  • 第一個方面:自己和項羽是盟友關係。他們有共同的敵人,那就是秦國。
  • 第二個方面:自己不小心先入關,但入關後一直在等項羽前來;也同時提醒項羽雖然不小心,但還是自己先入關中,按照懷王之約自己應該做關中王。
  • 第三個方面:有人挑撥離間。有小人挑撥他和項羽之間的關係,才使得他們二人有了嫌隙。

這一番滿篇謊言的說辭再配上劉邦的表情和情深意切的語氣,竟然把項羽說的臉都有點紅了,脫口而出:都是你那個手下曹無傷告的密,才使的我們要攻打你,不然怎麼會成這樣。

劉邦的表演不僅成功的忽悠住了項羽,還把自己集團最大的間諜給暴露了出來,項羽只能說糊塗的可愛,典型的吃軟不吃硬。其實對於項羽來說,此時最正確的決策就是滅了劉邦

鴻門宴上劉邦其實是有驚無險,且看劉邦和張良影帝般的表演

既然大家事情都已經說開,接下來該吃飯喝酒慶祝了。

綜述:項羽之所以放下了對劉邦的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項羽沒有正確的認清他和劉邦之間的關係,他沒有認清劉邦才是自己奪取天下的最大敵人。項羽認為劉邦和自己是盟友的關係,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但現在他們兩個共同的敵人秦國已經滅亡了,他們和劉邦之的關係也變成了敵對的關係。

項羽要收拾劉邦的原因是劉邦先入關中,挫傷了他的自尊;同時劉邦想做漢中王打亂了項羽的部署,在項羽西進之前,就封了章邯做雍王,項羽的計劃就是奪取諸侯的分封權,也沒打算封關中王,而是要將關中分為幾塊,自己做諸侯盟主。

所以在劉邦的一番精彩的言辭和表演下,項羽的自尊也找回來了,事業解決了,沒必要再殺劉邦;他要成就霸業,少不了諸侯的臣服,既然劉邦已經選擇服軟自己,就不再追究。甚至因為對劉邦的不好意思,直接出賣了曹無傷。

聰明人陪著糊塗人喝了一場酒

史料記載酒桌上坐了四個人,但肯定還有一個項伯;劉邦搞定了項羽,可有一個人他忽悠不了,這個人就是項羽的謀士范增。他清清楚楚的知道劉邦對項羽的說法就是滿嘴跑火車瞎忽悠的,他先前就建議項羽直接殺了劉邦,所以劉邦的危機還沒有完全解決。

01.項莊舞劍,項伯救親家

先前在堂上的時候,范增頻頻舉起手中的玉玦提示項羽趕緊決定殺了劉邦,項羽看到是漠然不管,范增急的沒有辦法,恨不得立刻衝上去拔劍斬了劉邦,可項羽就是無動於衷。

范增就找來武士項莊,安排他在宴會上借舞劍的機會伺機幹掉劉邦。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范增提議讓項莊舞劍來助興,項羽答應了。項莊便開始入場舞劍,項伯一看情況,立馬拔劍也跟著舞劍,他要保護自己的親家,常常用身體來替劉邦擋劍。

兩人一個想殺劉邦一個想護劉邦,估計舞的是精彩絕倫,項羽看的是興致勃勃;在場的六個人唯有項羽是個糊塗蛋,以為只是簡單的舞劍助興,其他五個人都明明白白的,這是劉邦的生死劫,是一個對劉邦的殺局。

鴻門宴上劉邦其實是有驚無險,且看劉邦和張良影帝般的表演

范增和項莊明白,他們兩個一個是刺殺的策劃者一個是刺殺的實施者;劉邦心裡明瞭的很,作為被刺殺的對象他心知肚明自己是隻獵物,張良也明白,心裡透亮透亮的,項伯也知道,要不然他不會跟著舞劍保護劉邦,只有還沒項羽還沒看透。

王立群教授說的一句話非常貼切,鴻門宴就是五個聰明人陪著一個糊塗人喝了一場酒,

項羽就是糊塗的那一個。

02.樊噲闖帳,劉邦藉機溜走

因為項伯的阻止,項莊一時之間難有機會下手,張良看著情況不對就藉機溜出去,把裡面的情況告訴了樊噲;樊噲手拿盾劍衝了進去。

樊噲的闖入,打斷了宴會的節奏,范增安排的刺殺再難進行下去了;劉邦藉機上廁所,偷偷的跑了,留下張良斷後。張良估摸著劉邦到了軍營了,才進去向項羽解釋了劉邦不辭而別。

至此鴻門宴落下帷幕,劉邦由前一天的必死之局轉變為順利逃脫。

結語:鴻門宴上,劉邦看似危機四伏,實則有驚無險,通過一系列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再配合上身刻意深情的表演,項羽和項伯已經對劉邦的鬼話深信不疑。主要決策人項羽已經沒有了殺心,再加上項伯這個分量不輕的親家的幫助保護,范增很難有機會殺掉劉邦。

從始至終,劉邦和張良的方法就是忽悠,忽悠項伯先通氣項羽,再忽悠項羽徹底放下殺心;在這方面劉邦是祖宗級別的,經過張良簡單的點撥,立馬舉一反三,硬是把謊言說成真的,化解了劉邦一生之中最大的一次危機,堪稱危機公關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