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一、我說的別人聽不懂?溝通不暢讓人心煩

前兩天,閨蜜小林朝我抱怨:“氣死我了,我復工後第 1 次彙報方案就被老闆否決,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我說:“那你老闆在會議的時候都說了什麼?”

小林說:“老闆總是打斷我,問我僅僅這樣?真的是這樣?我很認真的向他解釋,但似乎他還是沒明白我想表達什麼。”

“還有,公司幾個經理提出的問題,有的我明明前幾分鐘才講過,有的分明就不是這個提案相關的。”

“難道他們的腦回路就和我不一樣?我說的感覺他們都沒有聽懂。”

其實像小林這種情況,很多人都經歷過,明明自己很努力的表達,別人就是沒聽懂。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在溝通表達時沒有注意到喬哈里視窗-來自隱秘區的信息差

什麼是喬哈里視窗呢?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喬哈里視窗

喬哈里視窗,也被稱為溝通視窗、自我意識的發現--反饋模型,根據自己知道/不知道與別人知道/不知道的信息兩兩組合分為 4 個象限,分別是:

開放區:自己、別人均知道的信息

盲點區:自己不知、別人知道的信息

隱秘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

未知區:自己、別人均不知道的信息

喬哈里視窗這一概念來源於美國心理學家羅納德•B•阿德勒所著《溝通的藝術》。

小林把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信息,即隱秘區的信息,沒有很好的進行表達與闡述,自己滔滔不絕,上司和同事一頭霧水,大家都不理解小林所說的,自然也不會投贊同票了。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二、為什麼會出現喬哈里視窗——隱秘區信息差?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一)信息輸出者的投射效應和信息接收者的證實偏差

投射效應是指對認知缺乏客觀性,即人的主觀想法影響了對他人的客觀認知,這一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斯提出。

信息輸出者,即講話的人總以為自己知道的信息、知識等別人也知道,從而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嗨式”說話,這就是溝通上的“投射效應”。

證實偏差是指人們總是有選擇的去理解、解釋、記憶某些能夠證實自己已有內容的信息,這一概念源於我國心理學重要奠基人章志光教授所編寫的《社會心理學》。

信息接收者,即聽話的人總是選擇性接收和自己已有知識或者信息相關的內容,跳過那部分自己不知道的內容,這就是傾聽上的“證實偏差”。

這樣一來,就會出現講話者侃侃而談,而聽話者不知所云,最終雙方溝通不暢的現象。

(二)邏輯不對等

1.信息輸出者的論點有遺漏——橫向邏輯

橫向邏輯的邏輯關係是“總分-並列式”,即提出總論點後,逐一闡述分論點,各分論點之間為並列關係。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開闊的視野去尋找支撐總論點的分論點。

朋友小黃去面試研究生,導師問他研究生階段有什麼計劃?

小黃說:“我要好好學習。首先學好我的專業技能,其次學好英語。”

導師說:“僅僅如此嗎?”

小黃一頭霧水,心裡想:“還有什麼?”

導師生氣地說:“研究生,研究生,難道你不搞研究嗎?”

小黃遺漏了“研究生要搞研究”這一分論點,所以沒有達到導師的期待,雙方出現溝通不暢。

2.信息輸出者的邏輯跳躍——縱向邏輯

縱向邏輯的邏輯關係是“因果關係”,即由“A——B——C——D”。

信息輸出者在準備內容的時候按照“A——B——C——D”的邏輯,但在講話過程中,直接表述“A——D”,邏輯跳躍,導致聽話的人不懂其意,提出質疑與反對。

“一旦颳大風,木桶店就會賺錢。”是日本著名諺語。

初看這句話,不知其意:颳大風——木桶店賺錢。

事實上,它的邏輯是:颳大風——灰塵多——灰塵進入眼睛,致盲率高——盲人只能靠彈三絃琴謀生——三絃琴上的貓皮需求量增多——貓減少——老鼠增多——老鼠咬木桶,木桶損壞——人們都會去木桶店買木桶——木桶店就會賺錢。

所以,當溝通雙方因果邏輯不對等時會造成溝通不暢。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三)信息不對等

當溝通雙方所擁有的信息不對等時,就會產生“知識的詛咒”。

知識的詛咒指當一個人知道一件事後,他就無法想象別人是不知道這件事的。

《讓創意更有黏性》

美國組織行為學教授奇普·希思

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中有一個環節,一組人根據所給的詞語進行描述,不能說出所給詞語包含的字,而另一組人根據描述猜詞。往往描述的人費盡心思,竭盡全力,而猜的人卻猜不中,大家會認為“這麼簡單都沒有猜出來”。

遊戲歸遊戲,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造成雙方溝通不暢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等”。描述者擁有詞語信息,他認為自己的描述已經很精確了,無法想象猜詞者竟猜不出來。

職場中溝通時,往往因為說話者一方擁有更多的信息或知識,他無法想象對方居然會不知道,從而產生溝通不暢。

(四)從溝通渠道來講

1.重要信息傳播載體不當

曾經看到一條新聞,經理把一個重要通知通過微信發給了下屬,而下屬那幾天在老家,網絡信號差,根本沒有登錄微信,沒有看到這條重要信息,自然沒有完成安排的任務,給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經理說他通知了,而員工卻說沒有收到,雙方各有理由。

案例新聞中這位經理沒有選擇合適的傳播載體去傳達隱秘區信息,從而導致溝通不暢。

如果經理選擇了打電話通知,結果就會不一樣。

2.溝通渠道過長

小時候玩過一個遊戲,老師告訴第 1 排的同學一句話,之後把這句話依次傳下去,讓最後一個同學來複述這句話,我們發現,最後一個同學總是沒法完整無誤的複述出內容,倒數第 2 個也做不到完整複述。

這就是樊登著作《可複製的領導力》中描述的“溝通漏斗”現象,即溝通過程中傳播效率下降的現象。即一個人知道 100%,說出來的只有 80%,對方聽到的只有 60%,聽懂的可能只有 40%。整個溝通內容就會一層一層漏下去,最終所剩無幾。

溝通渠道過長,隱秘區的信息在傳達過程中產生損耗,導致溝通不暢。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三、具備以下3 種能力,破解喬哈里視窗-隱秘區的信息差

對事物的合理思考加妥當表達就是精準表達。

《精準表達》

日本高田貴久

破解喬哈里視窗-隱秘區的信息差達到精準表達、有效溝通需要以下3種能力。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一)跳出一團亂麻的能力

《教父》中有句臺詞:花半秒鐘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職場中,各方因素相互影響交雜,猶如一團亂麻,具備從亂麻中跳出來的能力,即邏輯思考能力,可以幫助我們迅速理清思路、看到本質,表達內容。

為了做到這點,我們可以使用MECE法則。

MECE 法則源自麥肯錫全球資深合夥人洛威茨所寫《麥肯錫思維》,它是指不遺漏、不重疊的把整體劃分為部分,要求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所有部分完全窮盡。

也就是本文原因部分所寫的橫向邏輯不遺漏,儘可能分類廣而細緻;縱向邏輯不跳躍,恰當歸因。

假如你提出了一個促進旗下手機銷售額的方案,該如何彙報才能讓經理聽明白呢?

可以使用MECE法則,分析如下:

步驟一:確認面臨的問題

如:如何提高手機銷售額?

步驟二:儘可能多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如:漲價、增加售出數量、改變銷售方式、降低成本、尋找更多的潛在客戶、促銷、廣告等,發動頭腦風暴,可以想到很多切入點。

步驟三:進一步劃分項目和內容

如:把步驟二列舉的切入點進一步劃分、整理、歸因,可以得到:

1.提高利潤

(1)漲價

(2)降低成本

2.增加客戶量

(1)改變銷售方式 a 促銷活動 b 廣告

(2)提高服務質量 a 交易前的服務 b 交易後的服務,如售後退換貨服務

在這一步,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要正確歸因,即把內容放到對應的項目底下,比如促銷活動就不能放在提高利潤之下。

步驟四:確認無重複、無遺漏

前3步的內容主要是收集、歸納,最後一步就是反覆查看確認東西是否放到了正確的盒子裡。

通過上述分析,分為大類後細分小類,做到了縱向邏輯和橫向邏輯的統一,這樣不會產生邏輯漏洞與跳躍,聽的人才能聽的明明白白。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二)讀懂對方心思的能力

假如我們擁有讀懂對方心思的能力,就可以知道對方心中所想。然後,針對要點做出闡述,快速打動對方。驗真假說就是修煉這種能力的靈丹妙藥。

驗證假說是日本高田貴久在《精準表達》一書中提到的,指首先找出對方可能提問的問題,換言之,查明論點,然後推測出可能的答案,最後找到客觀證據來證明自己的答案,包括5個步驟:理解目的——把握論點——構建假說——實施驗證——提取啟發。

同事悠悠在幫客戶選房子,客戶說:“最好離單位近一點,性價比高。”於是悠悠考慮了距離、居住環境、租金、房屋面積等,選定了一批房子,可是客戶還沒看,就對悠悠說不滿意。

假如你是悠悠,該怎麼溝通才能讓客戶滿意?

1.理解目的

明確交流目的和對方首要需求:客戶想換一所離單位近的房子

2.把握論點

論點即討論的要點。

客戶關注點是離單位近,則談話要點為:選擇新房子的參考項目。

如:客戶出行方式:步行OR地鐵OR公交車OR自駕;車站距離房屋的實際距離;乘車耗時;高峰期路況等。

3.構建假說

客戶的要求比較籠統,拿出幾百個選擇不如幾個選擇,我們需要建立假說,縮小範圍,為客戶提供精準選擇。

如尋找距離公司步行20min的房屋,在地鐵線附近,小區綠化好。

4.實施驗證

蒐集公司附近符合上述要求的小區信息,瞭解小區所在位置交通狀況,實地考察或者搜尋網絡信息,驗證第3步提出的假說,發現A和B符合。

5.提取啟發

給客戶提供核心信息和結論,小區A和B符合您的要求,距離單位步行20min,公交車10min,2min/趟,距最近地鐵站步行5min。

如果在談話交流過程中,具備讀懂對方心思的能力,採用上述思維模式,就可以迅速探知對方想要知道的內容,講到對方心坎兒上,順利傳達喬哈里視窗——隱秘區的信息。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三)走捷徑的能力

面對溝通渠道過長產生“溝通漏斗”,喬哈里視窗-隱秘區信息傳達不暢的現象,我們需要具備“走捷徑的能力”去縮短溝通路徑。

日本頂尖諮詢大師大石哲之在《靠譜》一書中提到了 PREP 模式,即:P-Point(結論),R-Reason(原因/論點/依據),E-Example(舉例),P-Point(重申結論)。

舉個例子:

小李向經理彙報選擇年會舉辦地點的工作,他已經看好了酒店A,他可以這麼向老闆彙報:

P(結論):

經理,我把這次舉辦年會的地點定到了 A 酒店。

R(原因):

1.A 酒店交通便利,附近有直通高鐵站、機場的大巴,大約 30min 可以到達,方便外地來賓;坐地鐵到達公司只需 10min,我們的人前往也很方便。

2.A 酒店容納人數至少 200 人,我們邀請參加年會的賓客加上本地員工大約 150 人,容量充足。

3.A 酒店飯菜量足、乾淨,有好幾種本地特色菜,價格也公道。

4.A 酒店電子設施如電子屏、話筒、音響都是最新置辦的,我已經試過效果了,很不錯。

E(舉例):

A 酒店曾經承辦過 B 公司的大型會議,大家對它的評價很好,會議圓滿結束。

P(重申結論):

經理您看,把地點定在 A 酒店可以吧?可以的話我儘快去落實。

如果你是經理,聽到PREP模式的彙報,你就會覺得這個員工很省心,事情彙報有條理,瞬間就get到了重點。

每次彙報工作老闆都不滿意?不是老闆挑刺,而是你沒掌握這5個字

職場中,我們總是遇到“我說了,別人似乎沒聽懂”的情況,這是沒有注意到喬哈里視窗之隱秘區的信息差,如果我們具備跳出一團亂麻、讀懂對方心思、走捷徑這3種能力,將會改善溝通不暢的情況,提高溝通效率,達到說者完美,聽者滿意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