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職場成功人士都做對了這件事

兩位管理界大佬的職場溝通必備秘籍

99%的職場成功人士都做對了這件事


溝通是為了情感交流以及信息交換,除此之外,對於職場人來說,溝通還能讓員工瞭解公司政策、激勵員工參與項目,同時也是員工讓上司瞭解自己的最好機會。哈佛企業管理學博士、牛津國際經濟學博士後餘世維教授在《有效溝通》課程中從西式、日式的管理實踐角度出發,講授上司和下屬如何實現“有效”溝通;牛津管理哲學博士曾仕強教授則在《圓通的人際關係》中從“中式管理”的思維方式出發,更富哲學意味地教授如何“圓潤”地處理職場人際關係。

溝通是一個推己及人的過程。首先,從心態上要克服自大、自我的個人中心主義,不要過分追逐一己私利而要有雙贏的思維。再者,要關心他人,也就是要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難處和痛苦,少說對現狀解決沒有幫助的“風涼話”或是揭開別人的痛處和短處。另外,溝通要主動,主動給予他人恩惠,在與公司裡平行部門溝通時應該先解決他人的難題,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主動給與反饋,“事前問清楚,事後負責任”,不要任務沒聽清,執行時出差錯卻反過頭來把後果當球踢。

有效的溝通應該是一個良性的閉環,開始於主動的傾聽。讓別人先說話有三個好處:一是向對方表示尊重,二是可以抓住對方話語漏洞,三是給自己留足準備的時間。傾聽時應使對方感到放鬆,少打斷和批評他人的講話,更重要的是拋開偏誤和經驗,餘教授和曾教授都強調世事多搖擺不定,應該允許更多的可能性,過去的經驗“僅供參考”。餘教授強調傾聽之外應學會提問,跟西方人溝通時恰到好處的提問能激發對方的表達意圖,絕不能做不懂裝懂的應聲蟲,好的上司也應該多詢問下屬在傾聽之後是否還有其他想法;但曾教授則從民族性角度出發,認為在中國有“雙重標準”,上司不管說什麼下屬都要回答“是”,實際上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上司鼓勵下屬發表意見其實是出於禮貌,下屬不應該提出相悖的意見,他認為真正精明的決策實際上只有少數人才懂,潮流也是由少數人引領的,因此上司的決策可以與下屬商量但不能由下屬討論得出,上司的決策不需要經過下屬的同意。

兩位學者的分歧實際上是放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公司制度之下,有人說“高手在民間應該群策群力”,有人則認為“群體往往是最不理智的”,實際上企業管理沒有一套準確的參考標準可言。我認為一味強調做一個表面聽話的應聲蟲並不可取,也不利於活躍企業氛圍發揚企業文化,儘管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國的文化背景,但在越來越開放的市場和企業環境之下,企業職員應該更加被鼓勵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降低試錯成本的情況下去實驗自己的策劃,企業領導則可以適度容忍下屬一到兩次的犯錯,同時自己還需要是個通才,熟悉瞭解各部分的工作,經常親自下到門店觀察,瞭解市場反應,才能站在更高的格局上進行思考和決策。

有效溝通的另一重要環節是簡化語言。溝通有時間成本,任何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溝通的時間是跟對方爭取來的,應該要有明確的時限。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說話就要直截了當重點突出,在短時間內抓住對方的注意力。為此可以把素材整理成不同長度的版本,另外還需要善用比喻和舉例讓話語更具吸引力。由此類推,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料也要善用整理術,用“顏色管理”將資料按輕重緩急劃分,提取精華之精華,節省閱讀時間提高效率。

有效溝通還需要成功的編碼。編碼就得講究說話技巧,說別人愛聽的話、維護別人的面子,誇獎他人要適時和適度;編碼要有知識基礎,因此要擴大自己的見聞,多請教不同行業的人,不要侷限於自己的專業;編碼還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如:美國人公私分明,英國人循規蹈矩,法國人追求品質和細節,日本人尊重前輩和團隊。

此外,有效的溝通需保證溝通渠道的暢通,關注肢體語言,保持人際距離,注意禮貌和禮節。曾教授還強調,外表和打扮是人際起點。首因效應不可避免,但不是鼓吹要以貌取人,而是要理解被人接納的前提是接納自己,相由心生,重視自己的外表應該先從管理好內在開始,有合理的自我定位,使自己腹有詩書,同時保持好心情。而擁有好心情的秘訣是學會“適可而止”,找到使自己快樂的工作崗位,不要盲目追求升遷把自己推到人生頂峰。還要接受磨礪,鍛鍊自己的抗壓性,儘量補全自己。

人際交往上不但要擴大交友廣度,還要加強交往的深度。做人要有原則和底線,態度要隨和,結交朋友的竅門在於投其所好,不要表現出自己另有所圖;同時人際關係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的,定期在節假日的時候慰問老友有利於加強聯繫,也要主動為朋友“雪中送炭”。儘管看上去這樣的交往模式有些功利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際關係是寶貴的社會資源,與人交往除了去發現對方身上的價值以外,仍然要謹慎地保護自己,守住自己的真誠。

人際修養還在於努力與忍耐。這裡要強調的是與電子產品保持一定的距離,給自己留足想象和思考的空間,也給自己沉澱知識的時間。這個時代很快,各種信息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我們的大腦,我們的腦袋成為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這時候再多的知識也只是障礙。欲速則不達,只有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時,所有前進的努力才是值得的。有人曾說,雖然我走得很慢但是我每天都在走,無論做人做事,還是與人交往溝通,持續努力、反思和耐心,才能克服眼前的障礙。

我十分認同曾教授所說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是一團能量,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磁場,與人相處之道就是不斷調整自己的頻率,或是找到與自己頻率相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