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所崇奉的“神、仙”到底是怎麼來的?

道教是多神教,崇奉的“神”和“仙”很多。大體上說,道教所信奉的“神”,大都是承襲古代鬼神崇拜而來;“仙”是由道教的神仙信仰所衍生出來的。神和仙雖然同是道教徒所崇拜的對象,但兩者是有所區別的。現分述如下:

(一)神

起初道教最崇奉的神是太上老君,即老子,以老子為教祖;六朝時又抬出來了“元始天尊”,地位更高於老子。從此道教崇拜的神日漸繁多。人間有帝王百官之封建等級制度,道教也把人間的官制等級制度搬用到了天上。道教的天神也是分等級的,其最崇高者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宮;上清靈寶天尊,住禹余天之上清宮;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無世不在,無世不存。

道教所崇奉的“神、仙”到底是怎麼來的?


其次為“四御”,即:玉皇大帝,又稱昊天金闕至尊上帝,為總執天道之神,如人間之皇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之神;勾陳上宮天皇上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后土皇祇,又稱承天效法土皇地祇,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

其他眾神,大約可以分為以下一些神團,大明之神(日),夜明之神(月),北斗之神,五星五行之神;太一、文昌、列星諸神;風雨雷電諸神;五嶽、五鎮、四瀆、四海之神;山川、社稷諸神;五祀、八蜡諸神;城隍、土地諸神;灶君、門神、財神諸神;先農、先蠶、馬牛、瘟疫諸神。

除上述天神、地祇外,還有屬於人鬼一類的神,如各姓之祖先,歷史上被譽為聖哲賢才和忠孝義烈之士,如關羽、岳飛等,都為道教所奉祀。

總之,道教所奉祀之神,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與歷史性,足見道教是承襲了我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後世的民間信仰而完成的。

道教所崇奉的“神、仙”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仙

仙與神有所不同,大抵天神是執政管事的,如人間帝王和下屬官吏;仙則是不管事的散淡人,猶如人間的名士和富貴者。神大都有帝王“封誥”,享受祭禮;仙則大都由“得道”而成,並不一定得到祭祀。仙有天仙、地仙、散仙之分,天仙可能為天神,地仙則只在人間,散仙則天上人間飄忽不定。

神仙之說,最早見於《莊子》(道教稱為《南華經》),他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逍遙遊篇》),“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關於仙人(或稱真人)的狀況,在《莊子》中有很多描繪。

《列子·湯問篇》又引伸莊子的幻想,說仙人居於“歸墟”內的五個大山上,“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隔七萬裡以為鄰居,其上臺觀皆金玉、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飛相往來”。把仙人的生活,描寫得非常美妙與神秘。

在文學家屈原的《離騷》、《九章》以及宋玉的《高唐賦》等先秦文獻中,也有很多對仙人狀況的描繪,表示他們對於生死、極虛靜、不為物累、超脫自在的仙人生活的歎賞。

道教所崇奉的“神、仙”到底是怎麼來的?


遠在戰國時期,這種神仙傳說便已流行於我國南北,而以燕齊一帶為最盛。《史記·封禪書》中有詳細記述,說東海上有三神山,山上有黃金銀為宮闕的仙人住所和不死之藥,引起統治者的羨慕與追求

以後信奉神仙之說的人們,更加誇張虛構,仙真的人數也就一天比一天繁多了。西漢劉向作《列仙傳》,共載七十餘仙;晉葛洪作《神仙傳》共載九十餘仙;梁武帝時陶弘景作《真靈位業圖》,仙真名號更加增多,並將位次予以確定,分為七階。

其後又有《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亦稱《仙鑑》),更演出很多神仙。在道教中奉禮最隆、在民間也傳說最多的是“八仙”,即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流傳有“八仙慶壽”、“八仙過海”等神話故事。

道教所崇奉的“神、仙”到底是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