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至愛、精神導師、完美傾聽者,卻不幸被流彈擊中身亡


林徽因的至愛、精神導師、完美傾聽者,卻不幸被流彈擊中身亡

就在梁思成與林徽因起身前往美國的時候,還曾有很多朋友們擔心,在美國那樣舒適的空間,會不會生活寵壞林徽因,其實不然。三年的異域生活,經歷過種種人事糾紛,林徽因已不再是那個天真爛漫的少女了,她變得更成熟而有韻味。她由人生的理想主義階段漸漸抽離出來,更加現實,以致後來胡適也不由得當面稱讚她“老成了好些”。

而一個人的成熟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這些代價往往又並不是那樣的愉快。這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呢,說它是福是禍,也未可知。

徽因與思成初到美國的那兩年裡,可以說是多事之秋。

梁思成到美國僅一個多月,母親病情急速惡化,梁啟超發電報急召思成回國,然而未待思成準備就緒起程,他的母親已經氣息奄奄。

林徽因的至愛、精神導師、完美傾聽者,卻不幸被流彈擊中身亡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思成的母親去世不久,徽因的家庭也遭逢了變故。而這一場變故,其實之前也有徵兆的。思成依舊與父親頻繁的書信往來,在父親的信中,他也瞭解到徽因的父親——林叔叔要去奉軍郭松齡部做幕府,雖然這個意願遭到很多朋友的反對。可是倔強的他不聽朋友勸告,依舊前往,對於林長民來說,既然決定的事情,旁人是無法改變的。林徽因也無時不為父親擔心。

令人憂心的消息不斷從大洋彼岸傳來。報上有消息說:郭松齡在灤州召集部將會議,起事倒戈反奉,通電張作霖下野,並遣兵出關。又有消息說:郭軍在瀋陽西南新民屯失利,郭部全軍覆沒。

總之,那一段日子裡,國內局勢頗不太平。關於中國內陸戰爭一觸即發的流言紛紛揚揚。不久,思成接到了父親從國內的來信,這使得他與徽因彷彿被當頭棒喝,因為這個消息實在是太讓人吃驚了,尤其是對於徽因來說,無疑晴天霹靂——父親林長民陷入了一場軍閥混戰中,生死未卜。

在信中,同作為父親的梁啟超為愛子寫道:

  “我現在總還存萬一的希冀,他能在亂軍中逃命出來。萬一這種希望得不著,我有些話切實囑咐你:

林徽因的至愛、精神導師、完美傾聽者,卻不幸被流彈擊中身亡


  第一、你要自己十分鎮靜,不可因刺激太劇,致傷自己的身體。因為一年以來,我對於你的身體,始終沒有放心,直到你到阿圖利後,姐姐來信,我才算沒有什麼掛念。現在又要掛起來了,你不要令萬里外的老父為著你寢食不安,這是第一層。徽因遭此慘痛,唯一的伴侶,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鎮靜著,才能安慰她,這是第二層。

第二、這種消息,看來瞞不過徽因。萬一不幸,消息若確,我也無法用別的話解勸她,但你可以將我的話告訴她:我和林叔叔的關係,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何況更加以你們兩個的關係。我從今以後,把她和思莊一樣看待,在無可慰藉之中,我願意她領受我這十二分的同情,度過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氣,發揮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學問,將來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國藝術界有點貢獻,才不愧為林叔叔的好孩子。這些話你要用盡你的力量來開解她。”

這個消息對於徽因來說,沒有比這再沉重的了。她覺得事情似乎並不樂觀,她預感到有一種黑雲壓城的不祥。他知道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那是一個敢想敢行、有著自己的追求、充滿了政治熱情的人。這大概是林家人的基因中所流淌的性格吧。在徽因幼小的記憶中,父親經常帶她去大嘉山南麓拜謁南宋愛國將領李綱墓,父親教她背誦的第一首詩,是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一年,她陪著父親到倫敦遊歷的時候,也聽過父親給她講的自己的政治抱負,雖然他那時已經算是退出政界。林徽因知道,依照父親的性格,他對認定了的事情,總是不遺餘力,更不會吝惜自己的生命。雖然她已經做好了關於壞消息的心理準備,可是當噩耗傳來的那一天,遭受了她親愛的父親猝然去世的傷痛,她仍是幾乎被打擊到崩潰的邊緣。

林徽因的至愛、精神導師、完美傾聽者,卻不幸被流彈擊中身亡

不久,梁啟超的信又一次漂洋過海趕來,帶來的消息是,林長民在為躲避北京的一次政變到東北去時被流彈擊中斃命

初二晨,得續電又復絕望。昨晚彼中脫難之人,到京面述情形,希望全絕,今日已發表了。遭難情形,我也不必詳報,只報告兩句話:(一)系中流彈而死,死時當無大痛苦。(二)遺骸已被焚燒,無從運回了。……徽因的娘,除自己悲痛外,最掛念的是徽因要急煞。我告訴她,我已經有很長的信給你們了。徽因好孩子,諒來還能信我的話。我問她還有什麼話要我轉告徽因沒有?她說:“沒有,只有盼望徽因安命,自己保養身體,此時不必回國。”我的話前兩封信都已說過了,現在也沒有別的話說,只要你認真解慰便好了。

他在信叮嚀兒子,要他一定人照顧好徽因。這個時候,是她最需要人安慰的日子。

對於年輕人來說,又有什麼比父母的死亡更讓他們心碎難過的呢?從一個人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帶給父母無限的快樂,漸漸地,長大後,變得調皮搗蛋,讓父母大傷腦筋。好不容易熬到他們出落成大小夥子和漂亮的姑娘時,父母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老去。突然有一天,就這樣不期然地離開,對於兒女,是怎樣的打擊。

世間最悲傷的事情之一,莫過於那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每每讀來,都不禁心中湧起一片酸楚。


林徽因的至愛、精神導師、完美傾聽者,卻不幸被流彈擊中身亡


  梁啟超的這一封來信,林徽因只看完開頭幾行便昏倒了。一連幾天,她精神恍惚,她無法面對這個事實,她總覺得這不是真的,那樣精神矍鑠的父親,怎麼突然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呢?自己真的再也無法得以與他相見了嗎?此刻的徽因,覺得世界忽然失去了亮光,一片天昏地暗。她覺得自己失去了父親,似乎也失去了一切,甚至,從此會再失無所失。一個人的時候,眼前總是閃現著父親的影子,音容笑貌依舊是那樣的親切,之後,漸漸消散,她想抓住父親,請他留下,可是他仍舊漸漸地走遠了,在料峭的寒風中消失,將她一個人留在原地。

  不久,林徽因也接到了叔叔林天民的信和寄來的報紙。她從《京報》、《益世報》、《大公報》、《盛京時報》等報刊上確認了父親的死亡是真的。這使她不得不面對事實。對於這個柔弱的女子來說,這大概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所經受的重大打擊。更讓她難過的是,起先林徽因得到的是父親尚倖存人世的誤傳,她心存一線希望。後來她得知父親確死無疑,遺骸被焚燒,而且無從運回。對於兒女來說,父親哪怕是得一完好的遺體也有一個念想,可是現在,連這都沒能如願。

在她二十多年的成長中,父親林長民一直扮演著女兒精神導師的角色。她的喜怒哀樂,她的少女心思,都會毫無保留地向父親訴說,父親是那樣一個完美的傾聽者。而對於林長民來說,懂事的“天才女兒”也是如此,他有什麼計劃,或是決定,也常常徵求女兒的意見。父女情深,幾乎世人皆知。從前一直生活在父親蔭庇之下的公主,現在再沒有了那雙慈愛的眼睛給她力量,給她安慰。

林徽因的至愛、精神導師、完美傾聽者,卻不幸被流彈擊中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