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爲愛情斷舍離,不做徐志摩家庭的第三者

徐志摩,這個在林徽因生命中最難忘的初戀男人。他出身望族,按現在的說法是資本家家庭,富二代公子哥。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他父親徐申如是浙江硤山鎮鉅富,經營銀行,是有名的銀行家。本該到西方留學,學習經濟學,子傳父業。但不久輟學到歐美各國遊歷。後來去英國是為了投入哲學家羅素的門下,遺憾的是當時羅素已經被學校除名了,只好在文學家狄耿生的介紹下進入了劍橋學習。

林徽因:為愛情斷舍離,不做徐志摩家庭的第三者

在倫敦,聽說著名的書法家兼詩人林長民來了,即上門求教,不想竟因此邂逅林徽因,清秀婉約、妙齡含春的音容樣貌,令徐志摩為之傾倒無法自拔,後來才知道小姑娘原來是林長民的千金——林徽因。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二十四歲的他與林徽因相比大了八歲,是大哥哥輩的人物了。那時的她並不懂什麼叫愛情,也不曾想到這個男人於她會有整世的糾葛是非。

林徽因:為愛情斷舍離,不做徐志摩家庭的第三者

初識之後,徐志摩一發不可收拾三天兩頭往林家跑,遠在他鄉的林徽因面對這個燈紅酒綠的都市,就像在大海中隨處漂泊的木舟,也需要心靈的慰藉,也會需要一個依偎的肩膀。

林徽因:為愛情斷舍離,不做徐志摩家庭的第三者

他們一起漫步在康河的小道上,享受著倫敦慵懶的陽光,徐志摩給她看雪萊,拜倫的作品,他們一起聊文學,談談情說說愛。林徽因對文學的見解之深讓徐志摩驚訝,她身上的靈氣把徐志摩包裹的無法掙脫,一個浪漫感性的詩人在她的身上看到了畢生追求的東西—愛、自由和美。

林徽因:為愛情斷舍離,不做徐志摩家庭的第三者

“ 父親讓我出國留學,是想讓我將來進入金融界。可是徽因,和你在一起時,我的腦子全都是詩句,我以後要做一個詩人,一生一世都要為你寫詩! ”

直白簡潔,單刀直入,他已經亂了方寸,感性佔據了他的所有思維,完全忘了大洋彼岸還有他的妻子,他的家。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 ,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

不求有結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經擁有 ,甚至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 ,遇到你 。"

徐志摩對林徽因浪漫的狂轟濫炸不免風聲四起,譏諷無數,也讓十六歲的林徽因感到不知所措。後來梁啟超知道後還寫信給他,讓他注意點影響,畢竟都是有身份的人,更何況徐志摩正鬧離婚。他看後回信一封,說的誠懇,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寫了一句讓梁啟超也頗為感慨的一句話: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最後他的老師梁啟超也就不再過問了,願其好自為之。林長民對有婦之夫徐志摩看得是清楚的,他並不適合做一個丈夫,便寫信給徐志摩:

“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並無絲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誤解了。”

把話說得委婉,願到此為止,各自安好。

而林徽因呢,從小母親受冷落的悲苦讓她對男人也是感到不安全的,她要的是一段完整的,乾淨的,純粹的愛情,而不是這種看似有美好浪漫憧憬的虛無愛情,如果說她對徐志摩沒有一點感覺也是騙人的,在她的心裡,他是一個才子,一個導師而不是戀人,徐志摩的對文學時充滿靈光的話語也有著迷的魅力,一起讀書時的心有靈犀,漫步的閒情浪漫,看著夕陽西下的靠肩依偎,這一切都美好,可那都不是愛情,她更不想成為徐志摩家庭裡所謂的第三者。所以,其實最早在林徽因跟隨父親林長民出國之前,梁思成與林徽因就已有婚姻之意,也就說林徽因認識梁思成在前,徐志摩在後,這點是要說清楚的。

林徽因:為愛情斷舍離,不做徐志摩家庭的第三者

林徽因和梁思成

在一九二一年十月,林徽因隨父回國,回來的時候沒有跟徐志摩說,是不辭而別。隨後徐志摩也與結髮之妻張幼儀正式離婚,這距離林徽因不告而別正好一年。當時的離婚還是很新鮮的,徐志摩是近現代第一個離婚的男人。

他完成離婚後就匆匆結束學業趕回國,於同年十二月到北京,他早前已聽到風聲林、梁兩家聯姻,正趕著回來希望以魅力來贏得林徽因的芳心,然而,當徐志摩一到北京,便聽到林徽因將要結婚的消息,新郎卻不是他。

林徽因:為愛情斷舍離,不做徐志摩家庭的第三者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