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民國時期,一個異常美好的世界,一個令人神往的世界,儘管它已凝然定格於歷史,但我仍舊十分懷戀。

“我總是覺得若有所失,缺了點什麼,有一種精神上的貧乏需要營養。”

《林徽因傳》以林徽因為主線,縱橫交錯地勾勒出一幅30年代到50年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圖景。以林徽因為中心,周圍凝聚了許多人,梁思成,金嶽霖,梁啟超,沈從文,徐志摩,胡適,費慰梅費正清…… 看到的不再是教科書上頌揚成就的乾巴巴的文字,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平凡的人。樂觀通達的梁任公梁啟超作為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疼愛與教導;中國現代建築學科創始人梁思成,是一位幽默、大度、待人真誠的男子;幽默詼諧有著哲學家頭腦的紳士老金對於林徽因的鐘情。這種感情或許會被別人認為是一種不合道德規範的感情,但這種感情卻傳達出超越一般道德規範的美好;風流倜儻的“新月派”大才子徐志摩是一個真的理想主義者,他那不可信的純淨的天真,對他的理想的愚誠,對藝術欣賞的認真,體會感情的切實,全是難能可貴到極點……從北總布合同的四合院到西南聯大再到李莊,無論生活多麼艱險,無論時局多麼動盪,這一群無黨無派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依舊保持著積極向上、樂觀詼諧的生活態度,始終堅持著對文學、藝術永不停歇的追求。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

“真正的愛可以讓心變得像白雲一樣輕柔。溫情彷彿從沉睡中清醒,想訴說,想歡笑,想歌唱,想把這歡樂帶給每一個人。這不是一般意義的歡樂,這歡樂來自靈魂。”徽因與思成的愛戀就是如此的簡單、自然而又不失激情,令人十分羨慕。思成的待人謙和、斯文有禮、樂觀開朗以及嚴謹紮實的作風與徽因的秀美、靈動、真實相輔相成。他們一個厚重堅實,一個輕盈靈動。厚重給人以負荷使命的承擔,輕靈給人以飄逸變化的美感。厚重的意蘊展示了深沉恢弘、高貴純正的境界,輕靈的律動表達了超脫束縛、飛昇向上的願望。他們的組合無可替代。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與梁思成

“人生的痛苦有不同的形式,有時,它以狂暴的形式擄掠打擊人,如災難、疾病、貧窮;有時,它以隱秘的手段粉碎踐踏人的內心,如羞辱、背棄、不信任——無論哪種痛苦都同樣可怕,因為人無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那樣一個悽惶、混亂的時代,林徽因來到了幾乎與世隔絕,沒有商店,沒有醫院,沒有現代文明氣息的地方,而且在這裡整整生活了五年。剛來不久,徽因便由於氣候潮溼的四川加上路途的顛簸勞累而病倒了,無計可施的思成擔當起了醫生兼護士的角色,他學會了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每天給徽因打針。看到徽因咳喘成一團,嘴唇憋得發紫,半天透不過氣得痛苦情形,思成的心緊揪在一起,從不信神的他,情不自禁地向冥冥之中祈禱“神啊,請救救她吧,救救她吧!”外婆是福建人,不會做麵食,思成學會了蒸饅頭。當地只能買到土製紅糖,思成把橘皮切碎和土製紅糖一起熬製,戲稱之為“甘蔗醬”,讓孩子們抹在饅頭上吃。徽因的空軍飛行員弟弟犧牲在對日空戰中,思成怕徽因承受不住,沒有在當時把這個噩耗告訴徽因,自己到成都去處理了林恆的後世。三年後,徽因才得知弟弟的死訊。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患病在李莊的林徽因

“愛,不僅僅是花前月下,兒女情長;愛更是患難與共、是彼此得扶助和共同的承擔。人的一生不可能無牽無掛武夫在地來往於世,承擔使生命有了沉甸甸得分量,承擔阻止了人在痛苦的深淵中下墜。”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在給費正清和費慰梅的信中,思成描述他們在李莊的生活:

……很難向你描述也是你很難想像的:在菜油燈下做著孩子的布鞋,購買和烹調便宜的粗食,我們過著我們父輩在他們十幾歲時過的生活但又做著現代的工作。有時候讀著外國雜誌看著現代化設施的彩色繽紛的廣告真像面對奇蹟一樣。……我的薪水只夠我家吃的,但我們為能過這樣的日子而很滿意。我的迷人的病妻因為我們仍能不動搖地幹我們的工作而感到高興。

思成稱讚徽因為“我的迷人的病妻”。儘管徽因長期臥病,儘管生活這樣艱難,但思成對徽因的愛以及視徽因為自己的驕傲的感情仍然溢於言表。

在這些貧病交加、悽清痛苦的晦暗日子裡,他們所鍾愛的古代建築藝術、他們耗盡半生心血所從事的關於建築史的學術研究成了照亮他們生活的星辰,這是他們為飽受蹂躪的中國能傾盡全力的事業,是他們寄託自己苦難靈魂的唯一支撐。思成、徽因和營造學社的同事們決定,就在這裡,就從這時開始,全面系統地總結整理他們戰前的成果,著手撰寫《中國建築史》。從1930到1945年,徽因、思成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和中國建築史的研究。一一考量中國各地的古建築和文物兩千餘處。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1934年徽因思成考察文水古建築

抗戰結束後,一次,從誡問道:“媽媽,如果當時日本人真的打進了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徽因說:“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在這對話中,民國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可見一斑!

1949年由於思成、徽因在建築學界的造詣與地位,他們被任命設計國徽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團隊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思成、徽因設計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1955年4月1日,51歲的林徽因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書中所說:不安時,他所思所想全是不安;悲傷時,她的心中充溢著悲傷;當然,看到美麗的景色,發現了珍貴的建築時,她的喜悅同樣強烈而富於感染力。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詩,真摯、雋永而有激情。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