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林徽因的頭銜有很多:建築師、詩人、作家、教師……但現在的人提到林徽因,卻往往想到的都是那些真假難辨的花邊新聞,甚至被一些人汙為“綠茶”。可需知,只靠“炒作”是成不了林徽因先生的,林徽因之所以被稱之為“先生”,憑的是自身的“硬實力”。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為“徽因”。她的家庭並不簡單,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在民國政界是響噹噹的人物,曾擔任過政治部部長、國務院參事,反對曹錕賄選,義無反顧,反對張作霖倒行逆施,不避斧鉞,最終死於非命。她的堂叔林覺民、林尹民都是參加廣州起義犧牲,同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大英雄。她的弟弟林恆是犧牲於抗戰中的空軍英雄。出生於這樣的家庭,也註定了林徽因不會走上普通人家的女孩子之路。


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1920年,林徽因隨父親遊歷歐洲,在倫敦受到房東女建築師影響,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1924年,在雙方父輩的有意撮合下,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赴美國留學。兩人一起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學習,梁思成在建築系,因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註冊在美術系,但是她仍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實現了自己的志願。1927年夏,從美術學院畢業後,又進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臺美術設計半年。


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1928年春,畢業的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華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了婚禮。

科學家顧毓琇感嘆:“思成能贏得她的芳心,連我們這些同學都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過江之鯽,競爭可謂激烈異常。"

婚後不久,夫妻二人偕同回國,一起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成為當時建築系僅有的兩位任職教師。他們從無到有,短時間內趕創出完整的建築系課程體系,開設了機械製圖、鐵筋三合土計畫、河海工程等四十餘門豐富全面的課程,白日不間歇地備課講課,到了深夜也還在教輔學生。東北的極端寒劣氣候,使林徽因的健康遭到嚴重損壞,肺病癒重。且張學良易幟不久,時局尚患,匪禍叢生,他們往往覺都不敢睡。


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1929年,時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徵集東北大學校徽,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凝練莊重,最終被採用。今東北大學校徽就是在其原基礎上進行簡化的。

1932年,林徽因發表了《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這是首次由中國專業的學者發表的關於論述中國建築的理論性文章。那個年代,國外對中國建築有極大的偏見,有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沒有一本自己的建築史。中國建築在國際上一文不名,僅有的基本著作,全部都是由日本學者編纂的。日本學者甚至聲稱:“中國大陸已經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構遺存了,要想看只能去我們京都、奈良!”


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二人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很多古建築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國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比如像河北趙州大石橋、武義延福寺、山西的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於在山西的數次古建築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

勘測建築時,常常需要爬到建築的各種刁鑽處進行精確的測量,林徽因的身體一直不好,梁思成的體質也不強。他們用最原始的方法做最繁冗的工作,在兩千多隻豬群裡擠著趕車,住爬滿蒼蠅蚊蟲、打開窗就是牲畜的客店,吃的是乾糧和罐頭,如今不過兩個小時的車程他們要走走停停地跋涉兩天,連車也搭不上的時候,就揹著笨重的行囊和大套考察器材步行,往往考察點還沒到,人已經先累虛脫了。


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他們在山西五臺縣所發現的佛光寺,被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因為它打破了日本學者在中國大陸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的斷言。

他們所保護的何止是中華民族的古建築,更是戰爭年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操。林徽因先生所做的事情,遠遠比敲擊鍵盤和信口開河要難的多。

林徽因在給小女兒的信中寫道:“你知道他們老要我們的"華北"地方,這一次又是為了一點小事,就大出兵來打我們。我們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來佔領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那時候你就跟著大姑姑那邊,我們就守在北平,等到打勝了仗再說。我覺得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麼都不怕!”即便是七尺男兒,也不過如此吧?


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在戰爭時期,許多大學生走上了實業救國的路子。毅然決定投筆從戎,去報考航空學校,組建了中國第一代空軍。而林徽因成了這些遠離家鄉的小夥子們畢業典禮上的名譽家長。後來他們每戰死一個人,政府就把遺物寄到林徽因先生家。這其中,就有她的胞弟林恆。

這種不斷的情感打擊也加重了她的病情,得知噩耗的林徽因道:“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

抗戰爆發,林徽因先後輾轉長沙、昆明、重慶。戰亂的時候,她肺病爆發,日日咳血,在李莊這個偏僻的村落裡度過了貧病交加的五年。

在孩子們眼裡,林徽因樂觀且堅強,雖生於大戶人家,她卻可以在菜籽油燈的微光下,縫著孩子的布鞋,買便宜的粗食回家煮。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在病痛的折磨中,她還協助梁思成完成了第一部由中國人寫的《中國建築史》。而在這之前,以伊東忠太為代表的日本學者,曾想編纂一本《中國建築史》,只因為他們覺得“這實在是日本學者的工作”。

然而,當外國友人邀請他們定居美國的時候,林徽因毅然拒絕了。她說:“中國在受難,我要與自己的祖國一起受苦。”“自己從小受歐美教育,但珍視中國;最看不起一類人,就是沒喝過多少洋墨水,卻認為西方比什麼都好。”


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梁從誡回憶自己在1946年問過母親:“如果當時日本人真的打進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母親略有所思之後說出:“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林徽因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這短短一句話表現的淋漓盡致。

1946年,戰事方休,林徽因第一次離開李莊到達重慶,然而醫生警告說,她的生命已不足五年。但這時,她已經將自己的的目光投向了重建家園。她被聘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人民英雄紀念碑委員會委員,她還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她參與設計國徽,作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組成員,設計了紀念碑底座和花環圖案。她為清華建築系的學生開設了《近代住宅》課程,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

在北京要拆除舊城牆時,林徽因全然不顧已經燒穿的肺部,與市長彭真爭辯說:“你們拆掉的是八百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再蓋,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她據理力爭的說保護中國古建在當時比設計現代建築更有意義。


中國近現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1955年4月1日,受盡肺病折磨的林徽因終於閉上了眼睛。那個寫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林徽因,結束了她顛沛流離的一生。

梁思成親自為妻子設計了墓碑,上面只寫了七個字:建築師林徽因墓。

追悼會上,摯友金嶽霖為林徽因撰寫了一幅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我們現在的人,往往更樂於談論林徽因那些真真假假的“八卦”,而忽略了她實實在在為中華民族所做的貢獻。我們不妨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拖著病體徒步幾百裡考察建築?自己能不能在炮火連天的歲月裡專注於研究?自己能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將生死置之度外?用八卦的方式談論林徽因,本就是對林先生的不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