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傳統渠道融合共進,實現農產品商業模式升級

中國14億人口,三十年來的經濟主要還是靠城市人口。我們號稱9億的農民其實還處在互聯網的最底端。這兩年商務部出臺了份文件,文件主要傳達十個字:

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當馬雲榮登紐交所第二天,他便告知天下,他只做三件事:第一是農村電商,第二是跨境電商,第三是大數據。所以說農村電商應該是今後農業發展的趨勢。


電商+傳統渠道融合共進,實現農產品商業模式升級

近年,卓雅團隊接觸的不少農業企業,都在大力發展電商銷售,甚至有的農業企業將電商作為銷售的唯一途徑,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產品走出去,企業做大的最佳途徑。然而,網上農產品越來越多,很多農業企業已經進駐淘寶、京東、1號店、微商城等平臺,但銷量始終沒起來,管理費用和推廣費用高,中間環節問題不斷,農產品電商根本沒有那麼美!


核心問題在哪裡?


卓雅團隊在做瑪瑙米品牌策略的時候針對大米市場做過調研,目前已註冊區域公用品牌有98個,京東在售品牌多達276個,隨著大米行業競爭的激烈化,國內大米品牌市場,基本只有產地、包裝物、包裝形式有差別,國內大米產品同質化、傳播訴求點雷同等現象嚴重,呈現“千人一面”的態勢。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選購上會更偏向本地地域品牌或知名品牌,如五常大米、泰國香米、金龍魚大米等,造成其他大米優質卻難銷的局面。這不僅是大米企業的困局,同質化競爭,是目前大多數農產品面臨的困局。


電商+傳統渠道融合共進,實現農產品商業模式升級

所以,不少傳統農業企業以為的“一上網就衝進了消費的海洋“是絕對的誤解,互聯網的平面化讓所有商家同臺競技,以前的地域限制、價格保護等屏障被完全消除,很短的時間就能形成大量同類產品激烈競爭的局面。另外,網購已經發展多年,已經晚到了一步的農業企業,在互聯網營銷上幾乎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就線上談線上,農業企業會發現電商越做越艱難。我們看足了未來農業市場及農業電商的樂觀,卻忽略了具體路徑和實現方法,以及,農業的特殊性!



那麼,農業企業如何從眾多同質競爭中爭取脫穎而出呢?


1、構建品牌形象的差異化。


品牌是消費者選擇的重要依據,農業企業多年來積累的線下品牌影響力,在線上同樣是優勢。許多地方企業與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逐步將構建農業品牌提上議事日程。

電商+傳統渠道融合共進,實現農產品商業模式升級


今年卓雅團隊對枝江臍橙進行品牌打造時,對贛南臍橙、進口紐荷爾臍橙以及湖北省內秭歸臍橙等進行調研分析,發現枝江臍橙雖然知名度不及其他一些臍橙,但是它佔據了臍橙上市的一個空白期,並且顏色較其他臍橙更紅,放大它的差異化優勢,

打造“枝頭紅”的概念,獲得市場認可,好的橙子6斤就賣到了60元錢。這是品牌的力量。


2、農產品電商需要的是線上線下融合、打通產業鏈的組合拳。


農業企業天然具有線下優勢,作為傳統行業,農業企業多年的發展積累了相對完善的線下推廣和銷售渠道,並在這些渠道中形成了穩定的客流量,這些客流量相比於網絡不能確定的用戶,是非常清晰的潛在客戶,從自有渠道導流,能夠快速實現企業電商平臺用戶集中。


電商+傳統渠道融合共進,實現農產品商業模式升級



農業企業的天然基因和優勢都在線下,只有充分利用好線下優勢,線上線下形成聯動,才能真正實現商業模式升級。


3、線下生活場景更能夠實現消費者的快速集中。


網上流傳一句話“是網友不上街,還是路人不上網?”一個人的購物行為線上線下是相結合的,不是隔離的。智聯招聘幾年前就開始刷地鐵廣告,因為這是其目標用戶的重要生活場景;大家一定記得去年雙12支付寶與超市聯手發紅包的活動,一時間數萬超市加盟,每個收銀臺都排起長龍,支付寶一次性進入千萬大爺大媽的手機終端。

電商+傳統渠道融合共進,實現農產品商業模式升級

對於農產品來說,雖然總需求量大,增長快速,但仍然屬於電商中的小品類,大部分消費者對其的消費仍舊以傳統渠道為主。所以,對農產品來說,電商絕不是挑戰和替代傳統渠道,更多的應該是與傳統渠道“融合共進”,通過融合“電商+傳統渠道”的商業模式,實現商業模式的升級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