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否研究过457mm口径舰炮?都有哪些国家研究过?

玖月轩华NINEMOON


苏联没有研究过457毫米口径的舰炮,它研制过的最大口径舰炮是苏联级战列舰配套的Б-37型406毫米舰炮,火炮全重136.7吨,全长20.72米,炮管长度50倍口径,火炮射速1.75-2.5发/分,弹重1.1吨,最大射程45.6公里。二战爆发时,这型火炮只是生产了1门,还在海军靶场测试,之后用于列宁格勒保卫战,做为海岸炮使用。二战后,苏联海军在射击24型战列舰时准备装备457毫米舰炮,不过这个方案被斯大林所否定。

虽然舰炮没有研制过457毫米,然而苏联却研制过500毫米的海岸炮。1938年2月提出了整体战技术要求,整个火炮设计工作由ОКБ-172设计局负责。

ТГ-1型火炮采用了27.7倍口径的身管(13.858米),火炮整个系统重达353.3吨,自重85.1吨。火炮采用了两种弹药,弹重2050千克的爆破弹(装药205千克)和弹重1450千克的高爆弹(装药276千克)。如果以70度角射击可以穿透4.4米厚的混凝土工事。

使用高爆弹时,火炮采用4种初速,340米/秒到490米/秒,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9.5千米。在采用爆破弹时,火炮采用6种初速,从450米/秒到600米/秒,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4.82千米。火炮高低射界为+ 15°到+ 70°。


按照计划,到1942年底应该生产出16门,不过实际进度大大落后。卫国战争爆发前,ТГ-1型火炮只完成了一部分。在战争开始后,该型火炮的所有工作完全停止。

至于研制过和使用457毫米舰炮的国家则有英国和日本。英国在1917年在巡洋舰Furious“狂怒”级上装备了18"/40 (45.7 cm) Mark I型457毫米舰炮。该舰设计初衷是可以在吃水较浅的波罗的海海域活动,并用舰上强大火力支援地面部队作战。阿姆斯特朗公司共建造了3门,最终1门装在“狂怒”号上。不过由于这级巡洋舰装甲防护较弱,并不适合原定作战阿那批,所以一战后都改成了航空母舰。

至于日本,大家都清楚大和号与武藏号,不再赘述。除了英国和日本,美国和德国都有过457毫米舰炮的设计方案,不过都不了了之。


荣华之武器堂


没有,苏联并没有实际的研究过457MM的舰炮

觉得苏联有过457MM(18英寸)舰炮研制计划的估计是窝窝屎玩多了

因为新的苏系战列舰科技线的X级战列舰克里姆林装备的就是457口径的主炮

但是,研究表明苏联的确没有将457炮的研究实际化

苏联启动过的最后一型战列舰设计计划为24型战列舰,也就是23型战列舰(苏联级战列舰)的终极改进型(23型战列舰还有一个23bis作为直接改进型)(建造中的“苏联号”,由德军侦察单位于1942年6月间拍摄)

由于23型的基型设计缺陷难以在改动进行修正,所以苏联海军干脆不对23型以及23bis作过多修改,直接进入24型战列舰的设计,而1941年5月,海军向波罗的海厂第四设计局提出了技术指标要求。和23型相比,主副炮未做变化,但100毫米高射炮要增加到12-16门。航速提升为30节,续航力要大幅度增加到10000海里/18节。根据弹着角的不同,侧装甲采用365、375、380、390、406、420和425毫米混合布置,水下防御系统改为多重防鱼雷隔舱式,舰底防御水平改为防1条鱼雷命中。

由于主武器和23型相同,所以24型的先期设计指标依旧是以三座三联装406MM主炮为标准。

列宁格勒在设计开始之后不久就从大后方变成了最前线,而负责24型战列舰设计工作的波罗的海厂第四设计局的300多名设计人员连同全部的技术档案资料被迫于8月份疏散到莫斯科以东的喀山市。

即使情况如此不堪,第四设计局仍然顽强地将设计工作延续下去。但战争的紧迫导致苏联海军和设计局都无法把24型的设计放在首要位置,24型的设计只能暂时终止。

直到1944年7月,好容易轻松下来的苏联海军才想起来已经被浮尘陷没的24型。

1944-45年间,苏联海军技术委员会以60000吨的美国“蒙大拿”级战列舰为假想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是令人颇为沮丧的:要想在新式406毫米穿甲弹和大威力鱼雷的攻击面前生存下来,战列舰的排水量必须要达到75000-130000吨才行。只有如此庞大的舰体才能为厚重装甲的布置提供足够的浮力,大宽度的舰体也有利于水下防御系统的布置。苏联海军技术委员会自己做了几个设计,其主炮火力为12门406毫米或9门456毫米,副炮在24门152、12门180或8门220毫米炮之间浮动,防空炮群由76-100-130高射炮和25-37-45毫米机关炮组成,航速28-33节。虽然当时“蒙大拿”已经停工拆毁,但美国仍然在继续建造“衣阿华”级的5号舰“肯塔基”号,而英国和法国正忙于“前卫”和“让·巴尔”的收尾工程。虽然苏联海军自己也认识到航空母舰已经成为海战中的头号主力,但仍然希望能将获得几艘战列舰以支援己方的巡洋舰群。 1945年8月制订的造船计划最初包括不少于10艘的75000吨超级战列舰。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元帅在获知美国将其停建2艘“衣阿华”级后续舰后,于9月27日向斯大林建议将战列舰建造数目缩小到4艘。酷爱重型军舰的斯大林一反常态,提出了只建造3艘的反建议。他在反建议中要求首先把402厂的“苏维埃俄罗斯”号建成,然后在接下来的三至四年中再开工2艘24型就已经足够了。到11月27日,计划再次延期,24型预计到1955年才能动工。 1945年12月17日,库兹涅佐夫提出了设计任务目标。他要求24型必须能够消灭一切敌方已有和可能建造的任何大型军舰,可以摧毁最坚固的海岸防御工事和港口设施,同时能够为己方重要运输队进行全程护航。

1946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造舰计划。1949年,海军提交了更详细的技术设计目标。而在这几年中,苏联的战列舰设计结构也进行了几次改组。战列舰设计转由以原第四局总设计师丘里金为首的第十七设计局负责。曾经领导过23比斯型设计的Л·А·格顿接受了设计24型的任务。但是不久,从十七局又分离出了专门设计战列舰的Л特别设计局(Л意为俄文战列舰缩写ЛК的第一个字母)。经验丰富的Ф·Е·贝斯洛夫教授被任命为总设计师1949年10月,Л特别设计局又改成第十六特别设计局,但主要人员没有变化。 到1949年底,十六设计局完成了几个初步设计。排水量从80000-100000吨不等,绝大部分采用了406主炮,还有一些装备了457炮,航速高的甚至超过了35节。1950年初,24型转交给造船工业部下属的第四十五中央特种舰艇研究所设计。这个所继承了十六局的设计,搞出的方案一个比一个大。直到1950年3月,斯大林亲自出面干预。他严厉的批评道:“我们的设计师们,被越来越大的排水量刺激的忘乎所以,已经完全把军舰的尺度抛在脑后了。”斯大林下了一条命令,禁止研制主炮口径超过406毫米的一切方案。4月148日,海军司令尤马舍夫也要求将战列舰排水量首先限制在80000吨以内,然后在进行下一步的设计。

STOP,说的有点多了

上面那么长只是为突出一句话,就是上面加粗加下划线的那句话

苏联人的确考虑过使用457MM主炮作为24型战列舰的主炮,但酷爱巨舰大炮的斯大林却亲自出面下令24型的设计不能使用超过406MM(16英寸)口径的方案。

所以所有使用457MM主炮的计划全部胎死腹中,实际上24型战列舰本是用于对标蒙大拿级战列舰的,而除非使用12门406MM的方案,否则只能使用更大的口径来对抗。

而由于蒙大拿级战列舰也胎死腹中了,衣阿华级战列舰则也取消了五号舰和六号舰的建造计划,所以24型战列舰的指标也无需搞到那么夸张的程度。

苏联人也已经意识到航空母舰才是未来的主力,战列舰只能作为支援单位出现在未来的海战形态中,所以24型的指标缩水还是很正常的。

BUT

苏联人没搞过不代表其他人也没搞过

先说说实际上真的搞出来了的

英国皇家海军,BL 18-inch Mk I海军炮

很多人以为只有日本人才搞出了18英寸的海军炮,但实际上早在1915年,英国人就开发了基于15英寸海军炮改进而来的18英寸海军炮(15英寸MK1海军炮也就是BL 15英寸 Mark I舰炮,这门炮安装在包括

  •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舰
  • 复仇级战舰
  • 名望级战斗巡洋舰
  • 海军上将级战斗巡洋舰
  • 光荣级大型轻巡洋舰
  • 索尔特元帅级浅水重炮舰
  • 艾若柏斯级浅水重炮舰
  • 罗伯兹级浅水重炮舰
  • 前卫号战舰

上)

这是真正搞出来了的,而且是装上了船还实际上进行过射击的18英寸炮

这门炮最早安装在暴怒号大型轻巡洋舰上(Large light cruiser)不过这艘船太轻了,驾驭不了这门炮(即使是一门单装炮)所以在光荣级被改造成了航空母舰之后,三号舰暴怒身上的18英寸炮也就被拆了下来

后来已经造好的三门BL 18-inch Mk I被预定安装到HMS 沃尔夫将军,克莱夫勋爵和尤金亲王这三艘......应该是浅水重炮舰上,但实际上只有沃尔夫将军和克莱夫勋爵两艘船接受了改造

(HMS 克莱夫勋爵船尾的视图,显示她的18英寸枪在固定架上,摄于1918年11月)

(在克莱夫勋爵号上,她的BL 18英寸海军炮处于最高仰角位置,摄于1918年11月)

另外就是美国曾经有考虑过457MM主炮的设计

在1920年代初期,USN开始研发457mm / 48海军炮,以备将来在美国战舰上使用。

但是,在1922年《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宣布将大于406毫米的主炮定义为非法之后,这门美国海军开发过的最大口径舰炮就被搁置了,而转而开发406毫米的主炮(而成果就是MK7型406MM / 50舰炮)。

30年代后期,在依阿华级战列舰和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最初设计阶段,457mm / 48海军炮再次被考虑使用。

然而,测试表明,AP弹丸的装甲穿透能力仅比406毫米炮弹提高了一点,而且由于炮塔更大,依阿华级和蒙大拿级只能使用六到八门炮。

由于以上原因以及美国依旧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情况,导致457MM主炮在早期被排除出了设计计划,取而代之的是406mm / 50海军炮最终被使用(没错就是MK7)。

不过美国海军开发的457MM炮并没有留下过多的资料,据说只制造了一根炮管......

除开上面的三个国家,也就只有日本人开发过18英寸的海军炮

也就是大和级战列舰上使用的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

当然分类上也把这门炮称之为18.1英寸炮,因为18英寸换算为公制为457MM而460MM则应该是18.1英寸

但考虑到之前在条约签订时,410MM炮和406MM炮都被分类为16英寸炮,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使用的是公制单位,而其他国家多使用英制单位,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曾于一战时期制造过18英寸口径的Mk I 18英寸舰炮(前面提到过的),九四式仅仅是比它大了0.1英寸,但九四式所发射的炮弹要比Mk I要轻。英国皇家海军也曾设计出搭载了Mk I舰炮的N3级战列舰,但N3级战列舰最终并没有建造。另外,纳粹德国海军在1939年取消建造H级战列舰后,曾于1944提出搭载了20.8英寸口径舰炮的战列舰设计方案(H44),但对应的舰炮并没有实际研发出来,仅存在于构想中。

以上!~


响宝宝改二甲


苏联方面并没有研制过457mm口径的舰炮,毕竟时间不允许。毕竟在世界各国大搞海军军备竞赛的时候,苏联正忙着搞肃反。当苏联准备搞大建的时候,卫国战争爆发了,而等结束了卫国战争之后,大舰巨炮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苏联也找到了更好的取代物,导弹。

虽然苏联对海军建设并不关心,但是对于陆地装备却是非常上心的。毕竟苏联想要打美国,不管怎么建造海军也是不够的,毕竟两者不在一个量级上。可要是朝欧洲进攻,陆军装备绝对比海军装备更为重要,所以苏联陆军不仅装备过口径为203mm口径的B4榴弹炮,甚至在冷战时期还研发过代号271工程的核大炮,口径甚至达到了406mm口径,能够发射自重为500公斤的核炮弹。


九品侍卫


还在出舰炮题,搞得好像还在上世纪常规战年代,海军拚炮,陆军拚刺刀,空军近身格斗,误导很多人还以为现在打仗还是这些玩意,然后以常规战年代的战争模式看待现代战争。

现代化战争再也不是这些玩意了,上千上万公里呼呼的洲际导弹飞过来了,飞机军舰隔150公里300里就被锁定用导弹攻击了!打得又远又准。还在研究大炮,还457mm口径,还一万mm呢!有用吗?

幸亏题主听说和看知常规战,没穿越到出李逵的板斧、鲁智松丈八蛇矛题就不错了。


光明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