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水龍吟》: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之歌,有點長,但很容易背

在宋代詞人中,辛棄疾是十分特殊的一位,他出身行伍,早年參加過抗金的戰鬥,由於與主和派政見不合而屢遭劾奏,最終退隱田園。他的詞作,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婉。他的豪放詞十分擅長用典,大都抒發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這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寫於1174年,是他在建康(南京)任通判時所作。

辛棄疾《水龍吟》: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之歌,有點長,但很容易背

注:

岑:遠山。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張翰,字季鷹。據《世說新語》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蓴菜羹和鱸魚膾,便立即辭官回鄉。

求田問舍:據《三國志》記載,許汜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

樹猶如此:用西晉桓溫典。據《世說新語》記載,桓溫北征經金城,看到自己曾經種植的柳樹已十圍粗,不禁流淚感嘆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倩(qìng):請託。

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辛棄疾《水龍吟》: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之歌,有點長,但很容易背

那是一個秋天,寒風瑟瑟,涼意漸起,辛棄疾獨自一人登上了建康城西下水門城上的賞心亭。舉目望去,遼闊的大地上,一片蕭條肅殺之景,只有那浩浩蕩蕩的長江,像一條巨龍,向遠方奔騰。

他望著遠處的隱隱約約的山丘,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想起了北方淪落的國土,想起了自己決心收復故土的豪言,憂憤之感油然而生。

想著想著,太陽已經西垂,一隻離群的大雁在長空中悲鳴,這隻孤雁,不正像我這個孤獨落魄的江南遊子嗎?

身上的這把寶劍,陪伴我多年了。今天,我拿著它,狠狠地把這樓上的欄杆拍了個遍,可是,滿腔的壯志,能傾訴給誰聽?誰又知道我為何要登樓?

辛棄疾《水龍吟》: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之歌,有點長,但很容易背

大雁的哀鳴聲已漸漸遠去,一切又歸於寂靜。

一陣西風吹起,他的思緒開始縱橫古今,一位位歷史風雲人物,在他的眼前鋪展開來。

張翰,他在洛陽做官,秋風起時,他懷念起家鄉美味的鱸魚,於是就索性辭官回了老家。可是,我的家鄉濟南呢?早已落入敵寇之手,我還能回去嗎?

許汜,天下大亂之時,四處購置田產豪宅,縱使他家財萬貫,能和人中豪傑劉備相比嗎?他自己恐怕都無顏去見劉備。

桓溫,當年路過金城時,看到自己當年栽的柳樹已經碗口粗了,感慨萬千。你們看,亭子旁邊的這棵樹,我看著它一天天長大,可是自己呢?青春年華已逝,曾經的壯志,曾經的夙願,卻漸行漸遠。

撫今追昔,辛棄疾不禁悲從心中起,潸然淚下。

但我堂堂七尺男兒,哪能沉湎於悲悲慼慼?然而,四周空無一人,連叫一個擦拭這英雄淚的女子,都已經找不到了!

辛棄疾《水龍吟》: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之歌,有點長,但很容易背

這首詞風格豪邁中見悲涼,讀來讓人蕩氣迴腸。

上闋寫景,以山水起勢,雄渾而不失清麗,用了七個短句,一氣呵成。在闊大蒼涼的背景上,顯現出一個孤寂的愛國者的形象。下闋抒情,作者連用三個典故,一波三折、一唱三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讀這首詞,我們彷彿看到在一個寒秋,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佇立在蒼茫的黃昏中,正極目遠眺,萬水千山從他的心中奔騰而過。

不怕你滿腔壯志,只恨你生不逢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