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婆、包養、爸爸……”,年輕人真的越來越明白自己要什麼了?

01

我這個人有一個毛病,一閒下來,就好奇心爆棚,獵奇的心理就非常emmmm那啥。

能滿足我獵奇心理的,可能就算是知乎了吧,上面一些關於特殊人群的探討,總讓我拍案叫絕,又不乏深思(其實沒有)。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怎麼看到在KTV裡陪酒的少爺?同類問題還有怎麼看待在KTV陪酒的公主。

我這種受傳統教育過的 人,沒點進去之前,總覺得這會是一個侮辱人的帖子,沒想到,點進去發現,大多數人都在描述自己去KTV點少爺的經歷。

有多好看,有多會撩怎麼的。

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我也有點玩味地看著,有興趣的朋友自行了解。

“富婆、包養、爸爸……”,年輕人真的越來越明白自己要什麼了?

我自己去KTV是從不喝酒的,沒有酒更別說什麼叫陪酒的了,在我眼裡,KTV這種地方是實現我的音樂夢想的。

我見到朋友叫陪酒的,也只能是在酒吧,寥寥幾次,叫的原因是因為我去了就在那玩手機,兩三個朋友,酒又喝不完,他們就叫了個小姐姐陪他們喝酒。

我朋友也是個大小夥子,嘴是規矩,手就不一定了。一會兒跟小姐姐拉拉手,摟摟腰,一副親密的樣子。

有趣的是,這個大小夥子還加了小姐姐的微信,事後聊得很歡,沒事還約我們去光顧。

當然,後來也沒有在一起。

我問大小夥子,一個陪酒的姑娘,為什麼他不會有膈應?大小夥子說,不會啊,她很努力掙錢,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只是喝喝酒,也沒別的什麼。

我又問,為什麼你們沒在一起?大小夥子說,因為我給不了她要的生活吧。

“富婆、包養、爸爸……”,年輕人真的越來越明白自己要什麼了?


02

以前聽到“被包養”、“富婆”、“乾爹”這些字眼,多數人都會有點不屑地恥笑。

但現在這些話已經不是出現在八卦裡了,而是一些朋友圈。

“想被包養,我不想努力了。”

“求富婆,求包養。”

就像那句話說的,慢慢的,我們都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更可悲的是,很多人還變不成。

前不久跟一個妹子聊天,她說自己以前做房產銷售的時候,認識了很多不三不四的客戶。

這些不三不四的客戶,房子沒買,聊天倒是沒少聊。

經常會說一些耐人尋味的話:“一個月一萬?”

她說,她最難的時候,信用卡欠了好幾萬,聽到最多的是一次五千,她甚至自己暗暗想,陪他兩週,債務就能清了。

“富婆、包養、爸爸……”,年輕人真的越來越明白自己要什麼了?

我也沒有看不起她,只覺得她沒有答應,已經做得很好很好了。

很多人都說,不要去測試人性,但事實上,這個社會上的誘惑,就是那麼多。

可笑的是,我每次說這句話,我朋友都會一副賤賤的樣子說:“哪有,為什麼沒人要誘惑我?”

拒絕這種誘惑的人有很多,但接受這種誘惑的,也真的不少。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老港片的情節,是一個女老師跟學生的對話。

老師說,為什麼你們不願意做一個更好的人呢?

學生回答說,她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長大,在一個滿是不三不四的人堆長大,出來工作打交道的也是這樣的人。

環境如此,你沒有經歷過,又怎麼能簡單地說一句:“為什麼不願意做一個更好的人?”

在我心裡也認可學生的回答,但我還是覺得,拒絕這樣的誘惑,是必須的也是應該的。

但如果要我去評價那些接受的人,我也只能說,你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挺好的,希望你們能獲得更好的生活。

“富婆、包養、爸爸……”,年輕人真的越來越明白自己要什麼了?


03

說實話我挺詫異的,現在很經常會聽見一句誇讚別人的話:“他懂自己要什麼。”誇這句話的人,還會一臉佩服的樣子。

後來我仔細思考,發現這句話其實是在說,這個人對於成功很篤定。

對成功不篤定的人,經常會有一些很矛盾的想法。

我想要財富,但又想要舒服。

我想要上位,但又想要尊嚴。

……

簡單說就是,一些沒辦法獲得機會和財富的年輕人,大多數矛盾的個體,無法咬緊牙關追求成功的人。

“富婆、包養、爸爸……”,年輕人真的越來越明白自己要什麼了?

同樣的思考,李誕前不久在《奇葩說》也有類似的發言,他覺得,一個夢想做鹹魚,並篤定地做鹹魚的人,是值得佩服的。

做鹹魚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也覺得,畢竟想躺在家裡什麼都不幹,是需要一定的財富積累的。

可是很好笑的是,事實上人們不會佩服這樣的人。

打個比方,一個人辛苦十年,存款十幾萬,於是他不幹了,在家裡坐吃山空。

等錢花完又出來,辛辛苦苦工作,掙了點錢,又回家坐吃山空。

無限循環。

你還會覺得這個人值得佩服嗎?

仔細想想,我還是比較佩服那些,一邊矛盾,一邊工作的人。

這個社會上,不是精英的人,還是大多數的,我們就是又難,又窮,又矛盾地堅持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也許我們沒有辦法過得舒服,但如果在夜裡醒來,起碼我們還能認可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還過得去的人,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富婆、包養、爸爸……”,年輕人真的越來越明白自己要什麼了?

04

古龍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是嗎?

人生,從來都是我們自己做主的。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過是一道選擇題,一舍一得而已。

比如李尋歡,放棄了自己的結髮妻子,只不過為了成全自己的道義。

事實上,不是江湖逼迫他的,而是比起愛情,他更看重友誼,比起成為一個負心漢,他更不願意成為一個不義的人。

那麼你呢?

想辛苦掙一份安心錢,還是放棄一些內心的堅守,身心的舒適,去換一些能讓你也舒服的金錢?

說說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