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汉王二年(公元前202年)三月,刘邦与霸王项羽在彭城大战,结果一败涂地。在逃亡过程中偶遇戚姬,并且有了一夜温情(详情请看我的微头条《苦中作乐的刘邦》)。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建立大汉后,刘邦不忘对戚姬的承诺,将其接到了洛阳。戚夫人年轻貌美,又能歌善舞,深得刘邦的宠爱。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一日,刘邦心情大好,与戚夫人在后宫中调情嬉笑,突然看到宫门前有个人影一闪而逝,追到门口一看,原来是御史大夫周昌。刘邦玩心大起,叫住周昌,趁他向自己参拜之际,抬腿骑跨到他的脖子上,并问道:“既然来了为何一句话不说就要走?莫不是对朕有意见?你看朕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跪在地上,挣扎不得,又心有不甘,就脸红脖子粗地对刘邦说了一句:“陛下好似桀纣哩!”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刘邦没想到周昌会这样回答他,怔了一怔,也不知该如何回应,就哈哈一笑,将脚移开,放周昌起来。周昌起身整理好衣冠,向刘邦奏完事后,扬长而去。刘邦望着周昌的背影,心里也是百感交集:这个家伙,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啊!

周昌其人

周昌是沛县人,和刘邦是老乡,他还有个堂兄叫周苛。 秦末时,二人都是泗水郡的小官。刘邦在沛县起事,攻打到泗水郡时,兄弟二人前来投靠,于是刘邦封周昌为“职志”(掌旗官),周苛为帐下宾客。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后来周苛在荥阳之围中战死(因拒绝投降,被项羽烹杀),刘邦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建立汉朝后,封其为汾阴侯。

周昌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辞,但“为人强力,(遇事)敢直言

”,就算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急得面红耳赤,也不肯让步,总要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所以萧何、曹参等人都视其为诤臣,连刘邦都怕他三分。

争废立

戚夫人虽然深受圣恩,但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还有一个阴狠毒辣的皇后吕雉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能让刘邦改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那么所有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而刘邦也颇喜欢聪明伶俐的如意,对秉性仁弱的太子刘盈看不顺眼,常说“太子不类我,而如意类我”,加之戚夫人不断在耳边吹风,内心也渐渐有了易储的想法。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某日临朝,刘邦向群臣提出了废立太子的问题,众臣听后大惊失色,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纷纷言道:“太子谦恭仁厚,深得民心。册立有年,并无过失,不可无端废立。况且废长立幼乃乱政之源,望陛下三思!”

刘邦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脑袋,听着众臣的谏言,心中不为所动,固执地命旁边的词臣草拟诏书。眼看大局已定,只听得下面一声大呼:“不可!不……不……不可!”众人寻声望去,原来是口吃的周昌。

刘邦一看是周昌,颇为头痛,就问道:“你光是说不可,为何不可?”周昌心里着急,却是说不出话来,憋得脸色青紫,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看着周昌的囧态,不由得哈哈大笑,废立之事就此不了了之。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退朝以后,周昌正要回府,却被后宫的太监拦住,说皇后有请。周昌只好随太监来到东厢门,只见皇后吕雉正在门内站着。正要上前行礼,不料吕后抢先跪了下来,周昌急得手忙脚乱,慌忙也跪倒在地。只听吕后说道:“若无周君,太子恐怕已经废了!所以请受我一拜!”周昌忙答道:“为公不为私,怎敢当此大礼!”原来吕后早在东殿厢偷听了朝廷的会议,得知全仗着周昌的据理力争,太子才得以保全,所以甘心五体投地,以谢周昌。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至于周昌所说的“期期”是什么意思,蔡东藩先生是这样解读的:“楚人谓‘极’为‘綦’,昌又口吃,读‘綦’如‘期’,并连说‘期期’,倒反引起高祖欢肠,笑了数声,退朝罢议。

保赵王

改立太子失败,戚夫人大失所望,刘邦也是愁肠百结。吕后是什么脾性,他知道得一清二楚,自己百年之后如何保全母子二人,他苦思数日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为此整日闷闷不乐,与戚夫人借酒消愁。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掌玺御史赵尧,年纪不大却聪明伶俐。他看见皇帝每天愁眉不展的,就猜到了原因。一日得空,向刘邦献上一计:要想戚夫人母子无忧,只有从众臣中选一得力之人,为皇后太子及众臣所敬畏,任命其为赵相(其时如意已经被封为赵王),如此方可保全二人。而能够胜任这一职务的,非御史大夫周昌莫属(这是将老领导往火坑里推啊!)。

刘邦听后大喜,当即召来周昌,说明原因,任其为赵相。周昌知道这个活儿不好干,吃力不讨好,就流着泪说道:“臣自从陛下起兵就一路相随,为何如今要抛弃臣,让臣远走赵国呢!”刘邦有求于人,只好温言安慰道:“朕也知道要你当赵相是降低了你的职位,委屈你了。但朕实在是担心赵王,怕他无法自保。你为人忠心耿耿,皇后也买你的面子,只有你能保护他,希望你不要推辞。”

皇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推三阻四就有些过分了。周昌无奈,只好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周昌刚刚力保刘盈坐稳太子之位,现在又要去保护如意不受吕雉的陷害。一个人保护过互为政敌的两方,估计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吧。

公元前195年,刘邦崩逝。吕雉由皇后升级为太后,大权独揽,开始对昔日敌人下手。首当其冲的,就是被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戚夫人母子!

如意远在赵地,吕后派使者往返三次,都未能将其召来,一问才知,原来是赵相周昌从中作梗。周昌依然展现了他的“直男”本色,对使者道:“先帝将赵王托付于我,赵王年少,我只有尽心尽力辅佐才能不负先帝。今太后召赵王入都,很明显是不怀好意,所以我不能将赵王送走。况且赵王近日也有病,无法奉诏!”

吕后听了使者的汇报,愤怒欲狂,却拿周昌没辙(总不能对昔日恩人也下手吧)。于是心生一计,派使者召周昌回都。周昌无奈,只好奉命。待到谒见吕后时,吕后怒骂道:“你怎么回事?明明知道我恨戚氏,却不让赵王入都,眼中还有我这个太后么?”(虽然不能治你的罪,但也要骂你一顿出口恶气!)

周昌不在身边,赵王如意没了主心骨,等到使者再至,不敢抗旨,只好乖乖地入都。到了长安,虽然惠帝尽心保护(他也知道自己的母后不是善茬),但百密一疏,还是被吕后逮住个机会,将赵王毒死了事!

至于戚夫人的下场,更比如意惨了百倍!她先是被吕后关押在永巷舂米,赵王死后,又被吕后“断手足,去眼煇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并被安了一个颇具侮辱性的名字——“人彘”,最后不堪折磨而死!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再说周昌。赵王如意死后,周昌心里感到非常内疚,觉得辜负了高祖的托付,整日郁郁寡欢,托病不朝。惠帝三年,周昌病终。吕后念其当年力争废立的功劳,赐谥“悼侯”,由其儿子袭封。

应该说周昌的结局还是不错的(最起码得以善终了),许多比他位高权重的功臣(如韩信、卢绾、彭越等人)的下场都没有他好,这也算是对他正直为人的一种回报吧。

结语

关于周昌其人其事,史书中的记载主要就是这些。从这为数不多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周昌是个很“直”的人。

首先是“正直”,他能不畏强权,据理力争,而这一点是许多比他声望高得多的大臣都无法做到的,这就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

其次是“性子直”,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拐弯抹角兜圈子,在众多“老滑头”中显得非常特别。这种性格有时候让人下不来台,但由于他对事不对人,为公不为私,所以连刘邦也拿他没有办法。

除了以上两“直”,周昌还有些小可爱,加上他那独特的说话方式,真是让人又怕又爱。

周昌:一个连刘邦都畏惧三分的钢铁直男

在人才济济,星光熠熠的西汉初期,周昌无论是能力还是名气都不出众,但他却凭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在众多文臣武将中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大汉帝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样的一个人值得我们去敬佩,也值得我们去铭记!

参考资料:《史记·张丞相列传》、《史记·吕太后本纪》

欢迎关注 ,还原历史本来的温度,感受人世间的沧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