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國徵東突厥之戰(二)

書接上回,突厥大軍已經到達長安城外,於是頡利可汗派遣心腹執失思力入宮面見太宗皇帝,言語之中頗多恐嚇之詞。由於當時大唐剛剛經歷長期戰亂,建立不久,根基不穩且長安城內兵不過數萬,如果與突厥大軍硬碰硬不僅自身將損失慘重,且必定遭遇突厥連續不斷之報復,如此一來韜光養晦的計劃將會落空。於是太宗一面備兵自守,一面遣人問計於李靖,李靖獻策以府庫全部財貨賄賂突厥,而自己則親自帶領軍隊由靈州加速南下埋伏突厥退路,於是太宗聽從了李靖的建議。遂太宗親自帶領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直奔渭水與頡利隔河對話以約和,突厥在得到金銀財貨後於是退兵。這即是大唐成立之初與突厥定立城下盟約的“渭水之恥”。

唐帝國徵東突厥之戰(二)


太宗遭受渭水之恥後,勵精圖治,訓練將卒,製造甲兵,崇尚節儉,選賢任能,數年之間,國家即強勝起來。對內偃武修文,使天下國力民力在經歷隋朝末年以來戰亂後得到較大的回覆。選賢任能,數年之間諸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等賢臣能人齊聚麾下。又精選都督,刺史,縣令等治理型人才分派到各個地方任職,於是國家大治。對於征討突厥的大戰略這個階段主要圍繞韜光養晦,觀時待變,不與之輕啟戰端暴露實力,以達到麻痺迷惑敵人之目的,最大限度的發展自己,壯大實力,等到突厥離亂之象已出,於是用計離間孤立,各個擊破。此為徵東突厥前總體戰略。

突厥方面:

突厥頡利可汗是處羅可汗之弟,二人又是始畢可汗(啟民可汗子)之弟。武德二年(619年)始畢可汗卒,子什缽苾尚年幼,於是作為弟弟的處羅成為可汗。武德三年處羅卒,其弟礎苾立,即頡利可汗。

突利可汗乃頡利可汗之侄。武德初年頡利將突利升為可汗,在幽州之北建立牙帳統管東方。

突厥民族本性淳厚。貞觀初年,頡利可汗在渭水之役中驕縱跋扈得罪了許多人。又因為得到了漢人趙德言的建言而對趙重用,德言利用頡利可汗的青睞作威作福,變更突厥舊的風俗習慣,政令多而複雜,突厥人多有怨言,又時常號令無常,朝令夕改,於是突厥內部漸生嫌隙。再加上此時恰逢雪災,天寒地凍,牲畜多凍餓而死,於是突厥實力得到削弱。

而在突厥諸部中,除突厥本部族外,居於漠北的有鐵勒十五部:分別為薛延陀、回紇、都播、骨利幹、多濫葛、同羅、僕固、拔也古、思結、渾、斛薛、奚結、阿鐵、契苾、白居。其中薛延陀最強,突厥強盛時他們大多分散而居。關於突厥的由來演變以及東西突厥的分化留待後說。

唐帝國徵東突厥之戰(二)


唐貞觀元年十二月,出使突厥的使者鴻臚寺卿鄭元壽返回長安,對太宗說:“戎狄的興盛主要依賴於羊馬,如今突厥民飢馬瘦這是將要滅亡的預兆啊,三年之內突厥必然衰亡”。於是群臣都勸說太宗利用這個機會討伐突厥,太宗都以國家初定,福庫錢糧還不充足為藉口拒絕,除非有更合適的藉口與理由才能替天行道進行征伐。此外,太宗雖然沒有直接答應立刻征伐突厥,但是私下卻開始為了後日的開戰做準備。正當此時,奚,白居等十餘部落叛突厥投降唐朝,頡利可汗以突利可汗喪失部眾為名當眾責備突利可汗。後薛延陀,回紇擊敗欲谷社,頡利可汗派遣突利進行征討,突利可汗又一次失敗。頡利發怒將突利可汗抓起來用鞭子抽打,於是突利可汗記恨在心,陰謀投降唐朝。不多久,頡利可汗向突利徵兵出征而突利不允,且上表入長安,公然背叛頡利可汗,於是頡利發兵討伐。貞觀二年四月十一日,突利派遣使者至長安求救,太宗與大臣商議對策,曰:“朕與頡利有約定在先,如何?”兵部尚書杜如晦答曰:“戎狄不講信義早晚一定會揹負盟約,現在如果不趁著他們內亂而攻取,一定會後悔”。太宗最終仍然依先前的注意沒有輕易興兵征伐,但同時令人派遣輕騎多次踐踏梁師都的禾苗莊稼,又使反間計離間梁師都君臣關係,慢慢的梁師都國內漸亂,投降唐朝的人絡繹不絕。同月二十日,契丹酋長率部投降唐朝。頡利聽聞後派遣使者來到長安,請求以梁師都來交換契丹。太宗說,契丹與突厥本來就不是一個種族,今日前來歸附大唐,頡利你為何前來索要?梁師都本來就是中國之人,佔我土地百姓受到突厥的庇護,我如果興兵征討突厥一定會來救援,但是卻像是鍋裡的魚,不擔心會跑掉。最終,太宗沒有答應突厥請求。正當此時,梁師都名將李正寶正意圖造反,事情洩露於是投奔唐朝。從此師都上下猜疑,於是太宗遣人開始征討。梁師都於隋大業十三年(617)三月在朔方起兵,至滅亡共歷時十二年,為隋末群雄最後被消滅之人。唐朝以其地為夏州。

時間到了貞觀二年九月,突厥想搶奪梁師都故地侵略唐朝。唐朝廷上大臣多建議太宗對古長城進行重修以防備突厥。太宗說,突厥亂象叢生,不久一定會敗亡,朕一定會藉此機會掃清沙漠,而不會去勞民傷財的修建長城。於是令竇靜為夏州都督管理唐朝新得之地。

唐帝國徵東突厥之戰(二)


與此同時,薛延陀逐漸崛起,太宗趁機扶持薛延陀來牽制突厥。此時,西突厥統葉護可汗被其伯父所殺,伯父自立,這就是莫賀出侯屈利可汗。國人不服,於是經過一番西突厥內部的政治博弈,最終統葉護可汗之子為乙毗缽羅葉護可汗。於是太宗西連西突厥,北連薛延陀,東連突利來孤立頡利。

不多久,西突厥內亂,於是臣屬西突厥的各個小國都背叛了西突厥。而頡利可汗北方也有一部分部落投降了薛延陀,並推舉夷男為可汗。太宗正要對東突厥頡利可汗動手,聽到這個消息後變順水推舟封夷男為珍珠可汗。夷男得到了大唐的幫助十分高興,於是遣使入朝朝貢,並在漠北鬱都俊山建立自己的牙帳,於是東起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漠,北至俱倫水(今克魯倫河),回紇,拔野古等部落皆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