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諸國中,需滿足哪些條件才能稱“帝國”或“皇帝”?

歐洲的體系而言,「帝國」稱號最難得,一般國家即使實力強大也不能隨意稱「帝國」或「皇帝」。就算硬稱了也是雜牌帝國,認可度不高。這裡只討論羅馬帝國之後的帝國。

「皇帝」來源於羅馬帝國,一般指拉丁語中的 Imperator 和Caesar,這兩個稱號並無高下之別。由於英語的原因,我們對 Imperator 比較熟悉。其實叫Caesar的也不少。拉丁語中 Caesar 唸作「keisa」,即愷撒。

德文中寫作「Kaiser」,這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帝國皇帝和奧地利帝國皇帝的正式稱謂。其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德文寫成「Romischer Kaiser」,拉丁文寫成「Romanorum Imperator」,都是「羅馬人的皇帝」的意思。俄文中寫作「царь」,中國採半音半意譯為「沙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稱呼沙俄君主以及保加利亞君主時,「愷撒」才翻譯成「沙皇」,其他情況下均翻譯成「皇帝」。

君主為「皇帝」的國家一定是「帝國」,但「帝國」的最高領袖有時不一定是「皇帝」,比如神聖羅馬帝國也存在君主未加冕為皇帝的個例。在歐洲諸國中,能稱「帝國」或「皇帝」者,需滿足如下三個條件之一:

01

傳承羅馬帝國國祚

(1)西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於286年分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直接繼承羅馬帝國國祚。

(2)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第一帝國)

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繼承西羅馬帝國國祚。

神羅的帝位是由查理曼大帝奠定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兩代,法蘭克王國擴張並佔領了西歐的大部分地區,公元800年的聖誕節那天,教皇把王冠戴在了他頭上,稱其為「羅馬人的皇帝」。查理曼大帝於814 年去世,法蘭克帝國被分裂為三。西法蘭克王國(法蘭西)和東法蘭克王國(德意志)長期爭奪皇帝之位。962 年,羅馬教皇為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神羅的本質是披著羅馬外衣的德意志民族國家。雖為「羅馬皇帝」的延續,卻並非所有神羅君主都能成為皇帝。在確立了七大選帝侯選舉皇帝的制度後,其選舉出來的君主也只是「羅馬人的國王」,還要通過「進軍羅馬」、「征服意大利」,來獲得教皇的冊封,才能最終取得「羅馬人的皇帝」的頭銜。期間教皇權力之大,甚至廢過幾次皇帝。一直到哈布斯堡家族壟斷王位之後,選帝侯的實際作用幾乎消失,皇帝也不再需要教皇加冕,於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為奧地利—德意志君主的一般稱號。

在歐洲諸國中,需滿足哪些條件才能稱“帝國”或“皇帝”?

(3) 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

1789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神聖羅馬帝國三次參加反法聯盟,均為拿破崙擊敗,先後失去了德意志本土西部、意大利北部、西加里西亞和南斯拉夫的領地。本來神羅與內部各個王國、公國的聯結就很鬆散,到此時已接近瓦解。1804年法國第一執政拿破崙稱帝。為回擊拿破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提升奧地利大公國為奧地利帝國,自稱為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並藉機整合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是為奧地利帝國之始。1806年,奧地利再次被拿破崙擊敗,弗蘭茨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只保留奧地利皇帝。至此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匈牙利民族是奧地利帝國中第二大民族,為了保障奧地利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和防止獨立,皇帝不得不與匈牙利的貴族舉行安撫性質的談判,尋求一個折衷方案。最終1867年6月經帝國議會通過,正式建立奧地利—匈牙利君主國。奧地利皇帝同時是匈牙利國王,也是波希米亞國王。波西米亞是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之一,也算有了神羅國祚的傳承。

(4) 德意志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

普魯士公國曆史上因為公爵膝下無子,爵位由長女之夫、勃蘭登堡選帝侯國的約翰·西吉斯蒙德繼承,建立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勃蘭登堡選帝侯國是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之一,由此普魯士由神羅邊境屌絲看守逆襲成黃金血統的高富帥。三次王朝戰爭後,除了奧地利之外的神羅領土,包括四個王國、六個大公國、五個公國、七個候國和三三個自由市均為普魯士所有。1871年擊敗法國,確定了普魯士在德意志邦國中的絕對主導地位。隨著威廉一世被擁立為德意志皇帝,普魯士掌控了整個帝國的領導權。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俾斯麥任宰相。不過它的正式國號為德意志國(德文:Deutsches Reich)而不是帝國,這也是後來魏瑪共和國、納粹德國的正式國名。

其實威廉一世想成為 Kaiser von Deutschland,也就是「德意志皇帝」,或者說是「全德意志的皇帝」,可議會批准的是 Deutscher Kaiser,也就是「德意志(的)皇帝」。對於兩個名字,可以類比「中國皇帝」和「中國境內的皇帝」。

在歐洲諸國中,需滿足哪些條件才能稱“帝國”或“皇帝”?

(5)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羅馬帝國解體,東羅馬帝國直接繼承羅馬帝國國祚。

西羅馬滅亡後,拜占庭帝國自認為是羅馬帝國正統的延續,在其千餘年的歷史中一直自稱正式名稱是Rōmanía(羅馬),或者Basileía Rōmaíōn(羅馬帝國)。這是拉丁語 Imperium Romanorum(羅馬帝國)的希臘語翻譯。1453 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帝國滅亡,歷經十二王朝 93 帝。

(6) 俄羅斯帝國

1473 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佔廷帝國的亡國公主索非亞,一般認為索菲亞帶來了拜占庭國祚。之後俄國人將雙頭鷹圖案放進俄羅斯國徽中,以示莫斯科是「第三羅馬」,莫斯科大公國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合法延續。(另一個有雙頭鷹國徽的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後,也把雙頭鷹便成王徽的主體,顯示自己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室的地位。一些德意志地區的諸侯王室也引用了雙頭鷹標誌,顯示自己和哈布斯堡王室的親密關係。1547~1721 年間,俄羅斯的國號為「沙皇俄國」,君主稱「沙皇」。「沙皇」最早是俄羅斯人用來稱呼拜占庭帝國皇帝,也是對蒙古可汗(金帳汗國)的敬稱。保加利亞君主也稱過「沙皇」,建立過「保加利亞帝國」,不過自封的程度太大,也沒有合法來源。且和拜占庭的戰爭中打贏了就自稱「沙皇」,打輸了又改稱「大公」,個人覺得實在稱不上是真正的帝國。自彼得大帝 1721 年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後,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正式稱謂(俄語:Император),俄羅斯的國號為「俄羅斯帝國」,但在俄國民間與各國仍一直把俄羅斯皇帝都俗稱為沙皇。

在歐洲諸國中,需滿足哪些條件才能稱“帝國”或“皇帝”?

02

獲得教皇加冕

(1)法蘭西帝國

自查理曼大帝逝世,西法蘭克王國到後來的法蘭西王國這一段時間裡,法蘭西一直是王國。之後通過革命成為共和國。1802年,拿破崙修改共和八年憲法為拿破崙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了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拿破崙加冕稱帝。不過拿破崙拒絕跪在教皇前加冕,而是把皇冠奪過來自己戴上。但畢竟至少把教教皇請來,誠意也算有了。雅克·路易·大衛《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中,為了不使教皇難堪,選用了後半截皇帝給皇后加冕的場面。需要指出的是,從法理上來講,教皇加冕的合法性還是來自於羅馬帝國(教皇代表羅馬帝國)。但是個人認為如果說法蘭西帝國直接繼承了羅馬國祚時間跨度上有些牽強。且拿破崙是「法國人的皇帝」而非「羅馬人的皇帝」,這與之前神羅既是「羅馬人的皇帝」又是「日耳曼人的皇帝」相比有所變化,也算是歐洲民族國家興起與形成時期一個觀念上的變化。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在 1852 年效仿拿破崙,自稱法國人的皇帝,是為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二世是拿破崙的兒子,從未登基)。這是法國經歷兩個帝國的原因。

在歐洲諸國中,需滿足哪些條件才能稱“帝國”或“皇帝”?

03

獲得其他帝國的國祚

大英帝國

這個就比較奇葩了。

帖木兒帝國滅亡前夕,末代大汗帖木兒五世孫巴布爾兵敗逃至今天的印度,並在那裡開創了莫臥兒王朝。17 世紀時莫臥兒君主稱「巴沙底」,在歐洲人眼中類似於皇帝,且沒有地理上的意義(即不是印度巴底沙或印度皇帝)。

英國在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號稱“日不落”,境內大約有4億多人口,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 3367 萬平方千米,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成為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然而英國自阿爾弗雷德大帝伊始(Alfred the Great,這裡的the Great只是後人對傑出君主的尊稱,王國和帝國元首均可有此尊稱,並沒有皇帝的意思。在翻譯時為了彰顯霸氣才譯作「大帝」),一直是王國,這與當時其強大的實力不相符合。反而當時比英國弱小的國家,例如法國的拿破崙三世,也成為了皇帝。當時歐洲處於一個秩序崩壞的階段,「只有一個皇帝」的不成文規定被打破(神羅滅國,而法國,奧地利,德國先後成為帝國)。但是英國祖上沒娶過神羅選帝侯的女眷,英國國教和羅馬教廷也不對路。所以只能另想辦法。

為了從法理上獲得和法國等國一樣的地位,英國議會決定讓國王兼「印度皇帝」,這勉強也說得通,畢竟一來印度是遠東大國,帝位還算值錢;二來西歐君主頭銜都比較多,比如奧地利皇帝有幾十個頭銜。1874年大選後迪斯雷利重新掌權成為首相。迪斯雷利促使議院通過了1876年皇家頭銜法案。1877 年1月1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君主維多利亞女王在新德里正式加冕成為「印度女皇」。

英國曆史上擁有皇帝或女皇頭銜的只有維多利亞、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和喬治六世五位君主。他們的頭銜為印度皇帝(Emperor of India)或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隨著印度獨立,「皇帝」頭銜也隨之取消。印度獨立後,喬治六世仍然保留印度國王(King of India)達兩年,直到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之後,喬治六世依舊保有巴基斯坦國王(King of Pakistan)的稱號直到他在1952年逝世。當今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即位時也擁有巴基斯坦女王(Queen of Pakistan)的稱號,直到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

所以說英國的帝國稱號(不是國祚,僅僅是帝國血統)是蒙古帝國傳下來的。即實際上並不存在「英國皇帝」或者「英國女皇」之名,但英國卻有帝國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