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權一方與曹操一方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俗話說守江必守淮、而欲進取中原,也必取淮河流域為跳板。因此江淮之間往往是南北勢力的焦灼之地、總會招致雙方大軍相抗,因此也湧現了一大批極具戰略價值的城鎮——早期的合肥便是其中之一。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勢力對江南的戰略轉攻為守,孫權便希望藉助戰勝之餘威,將自己的戰線推廣到合肥之北。這個戰略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是正確的。
首先,東吳軍隊向西發展的進程從未終止,荊州有著豐厚的人力物力、以及重要的戰略價值,從周瑜到陸遜一直在經營之中;其次,那時的江南正是一片蠻荒,只有沿長江一線的部分地區才具有較高的價值,向南發展短時間內無利可圖;因此唯有向北掠地,為都城建鄴創造更多的戰略縱深才符合當時的東吳利益。在此背景下,圍繞著合肥這座重鎮,東吳和曹魏爆發了六次合肥之戰。其中,就第一次合肥之戰來說,孫權大軍本來佔據了優勢,卻最終選擇撤軍,這是為什麼呢?
一
具體來說,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此戰,曹操率二十萬眾順江而下。東吳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領一萬五千精兵,與劉備軍一起逆江而上,與曹軍相遇在赤壁。黃蓋提出了火攻敵船之計,於是,孫劉聯軍大破曹軍,燒燬了大量的曹軍舟船。曹軍又將剩餘的曹軍舟船都予以燒燬,然後撤退。此戰之後,孫權、劉備各自奪取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在赤壁之戰後,雖然曹操遭到了重創。不過,對於曹操來說,依然將大軍駐紮在荊州北部。比如當時的南郡等地,依然在曹操手中。於是,公元208年十二月,吳軍將領周瑜正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孫權則親自進攻合肥,想開拓西、北兩邊戰線。對於周瑜來說,在南郡一帶和曹仁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此戰,不僅周瑜率領了數萬兵馬攻打城池,劉備也派出了關羽、張飛來協助周瑜攻城。而就孫權來說,則在合肥和曹操部下兵戎相見。
二
在第一次合肥之戰爆發的時候,合肥太守為揚州(與今日之揚州市無關)刺史劉馥,孫權將軍隊圍住合肥,另派張昭進攻九江的當塗,但不成功。曹操得知孫權進攻的消息後,不敢怠慢,立即派將軍張喜帶兵解圍。對於曹操來說,之所以非常重視合肥這座城池,就是希望在東吳的長江防線上種下一顆釘子。只要合肥一直在曹操手中,那麼孫權的長江防線就始終不牢固。因此,孫權和曹操對於合肥這座城池,都是非常重視的,這導致漢末三國時期,合肥之戰經常是比較焦灼的。
到了公元209年,合肥城久攻不下。孫權想率輕騎親自突擊敵人,不過張紘進諫道:“兵器是兇器,戰爭是危險的事。現今主公您恃著血氣盛壯,就輕視強橫兇暴的敵人,三軍將士對此莫不心寒。即便可能斬殺敵將、奪取敵旗,威震敵場,但這也是偏將的任務,不是主將應當做的事。希望你能抑止賁育之勇,而懷有霸王之圖謀。”在張紘的勸說下,孫權就放棄了突擊敵人的想法。不過,在筆者看來,如果孫權可以固執己見的話,或許合肥早就是東吳的城池了。
三
在第一次合肥之戰爆發的時候,曹操因為赤壁之戰的重創,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元氣,更無法調集大量的軍隊支援合肥。況且,在當時,周瑜、劉備的聯軍正在攻打南郡,這牽扯了曹操的大量精力。因此,對於孫權來說,如果能夠冒險突擊敵人,說不定能夠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當然,即便沒有突擊對方,合肥城經過數月的攻擊,又連連下雨,城牆將崩,也即此時的合肥,已經是搖搖欲墜了。於是,曹魏鎮守合肥的將士軍以草和棕櫚葉補上城牆,夜晚則點火照亮城外,觀察敵人行動以作防備。另一方面,曹操雖然派出了張喜這位將領支援合肥,不過,很可能因為路途遙遠,援軍遲遲未到。
在這個危急時刻,別駕蔣濟便向刺史獻計,偽稱四萬援軍已到雩婁,派主簿假扮迎接張喜,並命三個守將帶信出城後裝作偷入城。當中,一個成功回城,兩個卻被孫軍擒獲。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當時初出茅廬的蔣濟,想出了一個疑兵之計,也即故意洩露援軍已經到達合肥的消息給孫權。誠然,這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計策,不過,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也即蔣濟等人只能期望孫權可以知難而退了。結果,正如蔣濟所預料的益陽,孫權得信後,相信曹軍會有四萬人來救,便燒陣撤退,合肥之圍得解。
四
最後,對於這一情況,陳壽在《三國志·魏書十四·蔣濟傳》中記載道: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徵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覆疾疫。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雲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喜。三部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第一次合肥之戰時,孫權因為兵分兩路,也即分出了三萬左右的兵馬給了周瑜攻打南郡,這導致其能夠在合肥動用的兵馬,應該只有一兩萬人。所以,在得知曹操很可能派出4萬援軍的消息後,孫權不敢繼續留在合肥了,儘管在初期佔據了優勢,不過,從安全起見,孫權還是選擇了撤軍。總的來說,建安十三年(208年)末的第一次合肥之戰:曹魏城池合肥被稱為“城欲崩”,成為敗勢求存的“得全”。結論:東吳軍隊在交鋒中本來佔據勝勢,已經是勝利在望,卻因為錯誤地相信了蔣濟所寫的假消息而退走。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