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陰晉 之戰

陰晉之戰發生於前389年,秦國起兵50萬討伐魏國西河郡,被吳起以少勝多擊敗秦軍。此戰,雖然秦軍人多勢眾卻嚴重缺乏武裝,秦軍主力的數千乘戰車無法挽救幾十萬秦人士卒被擊潰的危局,在吳起率領的士氣高昂裝備精良的魏武卒面前,人數眾多卻毫無戰鬥力的秦軍被一舉擊潰,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陰晉 之戰

孫子兵法中說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兵家鼻祖孫武和兵仙韓信都是推崇“多多益善”之人。兩軍交戰,往往至少在人數上相差不大才有大戰的可能,這種勝利已然不易。而以少勝多,則顯然更為艱難。不過,在中國歷史上,總有一些超越時代的佼佼者,能夠導演一幕幕的戰爭奇蹟。今天要分析的就是戰國初期秦國和魏國之間的一場大戰——陰晉之戰。

在陰晉之戰中,魏國只有區區五萬人馬,而秦國則是足足有五十萬士兵。人數懸殊,已經到了孫子兵法中穩操勝券的人數比。然而佔盡人數優勢的秦軍,在這一戰中,一敗塗地,連丟五座城池。這一結果讓不少人大跌眼鏡,這一戰秦軍是有多麼的不堪一擊才能打出這種戰績!

陰晉之戰是魏國與秦國為爭奪關中河西地區而發生的決戰。這一戰的過程並不複雜,也沒有出現什麼怪招奇謀。簡單來說,就是吳起親自上陣,帶著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人作為步兵,配合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正面衝擊秦軍方陣。吳起身先士卒,賞罰分明,士兵立功心切,裝備精良,於是擊潰了秦軍。吳起率領的這一支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魏武卒”,而秦軍中有不少是簡單武裝的秦國農民。戰爭的結果就是人數較少的特種部隊,擊潰了10倍於己的“烏合之眾”。

陰晉 之戰

魏文侯在位時,國力強盛,曾派出大批軍隊攻取了秦國河西地區,秦軍退守洛水一帶。秦國失去河西戰略要地,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經過數年的準備,公元前401年,秦國開始進攻魏國,公元前393年與魏國戰於汪,三年後秦國又與魏國戰於武城,企圖奪回河西要地,魏國軍隊則全力與秦軍作戰。

公元前389年,秦國再次調集50萬大軍,進攻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陰晉。陰晉是現在的陝西華陰縣東南,在華山的東峰和北峰之間,易守難攻,秦軍在陰晉城外佈下營壘,用五十萬大軍圍住了陰晉城,而陰晉城魏國守軍苦苦支撐,攻城的一方用生牛皮圍成四面的小屋,類似可移動的車,中間可運土以及人,在陰晉城外建起了土山,然後往城裡面射箭,或用用鉤鉤住城壁,兵卒援引而上,但都被魏軍一一破解,這真是場慘烈的消耗戰,這時候,形勢危急。魏武侯馬上任命西河郡守吳起為主將率領五萬精銳“武卒”前去支援。

其實,對於這一戰,吳起早有準備。

吳起鎮守西河期間,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創考選士卒之法:凡能身著全副甲冑,執12石之弩,揹負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並對“武卒”嚴格訓練,使之成為魏國的精勁之師。吳起治軍,主張嚴刑明賞、教戒為先,認為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雖有百萬之軍亦無益,曾斬一未奉令就進擊敵軍的將士以明法。

陰晉 之戰

吳起做將軍時,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乾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這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事後大哭起來。別人說:“你兒子是個士卒,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取瘡上的膿,你為什麼還要哭呢,”母親說:“不是這樣。往年吳公為他父親吸過瘡上的膿,他父親作戰時就一往無前地拼命,所以就戰死了。現在吳公又為我兒子吸瘡上的膿,我不知他又將死到那裡了,所以我哭。”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吳起吸膿”的故事。

經過吳起多年的悉心經營,終於創建了有戰鬥力的常備軍“武卒”。

而且早在三年前,他就請魏武侯舉行慶功宴會,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銀、銅等貴重餐具,豬、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貴重餐具適當減少;無功者坐後排,不得用貴重餐具。宴會結束後,還要在大門外論功賞賜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屬。對死難將士家屬,每年都派使者慰問,賞賜他們的父母,以示不忘。此法一直施行了三年。秦軍一進攻河西,魏軍立即有數萬士兵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冑,要求作戰。面對這次秦軍大規模進攻,吳起請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人為步兵,由自己率領反擊秦軍。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

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然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吳起的五萬魏軍突然迂迴到秦軍後面,這群沒有功名的如狼似虎的下級兵士個個以一當十,奮勇殺敵,大聲吶喊,而騎兵又開始在四周放起火來,只見五十萬秦軍擠在一起,分不清楚到底多少魏軍,個個抱頭鼠竄,相互踐踏,而城內的守軍看到援軍到了,也打開城門,一起殺向秦軍。

這一夜,經魏軍反覆衝殺,秦軍50萬大軍被打得潰不成軍,魏國取得了輝煌戰果。最後吳起奉行窮寇莫追的思想,並沒有對潰敗的秦軍進行追擊,所以歷史上也沒有記載此次魏國大破秦軍究竟說殺了多少人。但是,陰晉之戰,吳起以少數精兵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保衛了河西戰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軍東進的勢頭,使這場戰役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陰晉 之戰

這一戰表面看來贏得比較簡單,就像觀看舞臺上精彩絕倫的表演一樣。但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一支精銳之師,要訓練出來,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據史料記載,吳起擔任河西郡守後,開始操練“魏武卒”。吳起主要從三個方面打造這支虎狼之師:

第一,採用更高的標準選拔士兵。據《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這一標準已經不下於如今的特種兵強度。

第二,重新進行了編制。武卒的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這種編制,在戰場上,指揮官如腦使臂,如臂使指,整個軍隊成為一個凝固的整體,不可擊破。

第三,治軍嚴格,獎罰分明。選中的士兵有著十倍於普通士兵的待遇,功有賞,過有罰,且吳起自己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在這種制度下,魏武卒有著極大的戰爭熱情。

正是這麼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在天才吳起的三年訓練下,在同時代已經無敵於天下。吳起治軍,帶來的效果就是堂堂之陣,就能擊潰敵軍,縱使不能打敗敵軍,自己的部隊也能保證不會潰散。後世的諸葛亮治軍嚴謹,也是依靠強大的步兵,正面不懼於曹魏鐵騎,在北伐曹魏中進退自如。

陰晉 之戰

此戰,在名將吳起的指揮下,雖面對強大的秦軍,但吳起通過激勵方法極大地提高了魏軍出租車氣,顯著地增強了戰鬥力,以少數精兵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保衛了河西戰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軍東進的勢頭,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