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無人接手,這套房子像燙手山芋

根據發展規律,每個行業都會有起有落、歷經興衰,房地產也理應如此。然而,在我國的樓市中這個規律卻並不明顯,20年來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總體都處於向上發展的態勢,房價幾乎一路高歌,由200多元每平方米上漲到如今的均價上萬元,房價基本沒有明顯下跌。有人說,從各國的房地產發展歷史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持續興盛超過50年。如果這個說法是對的,那我國房地產的鼎盛期已經快過半了。也有人說,幾年後房價如蔥。誰的說法更有道理,要留給時間印證,我們能看見的是當下樓市情況並不樂觀。

“炒房客”:房價下調1萬元/㎡仍無人接手,這套房子像燙手山芋

  按照往年經驗,開發商會在春節期間“大展拳腳”,開啟各種活動吸引返鄉置業人員,一些剛需購房需求會在此期間得以釋放。不曾想今年“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給樓市的售房活動按下了“暫停鍵”,隨之而來的是春節期間10城0成交的數據,創下了多年的首次記錄。樓市“慘淡”,而開發商又面臨資金週轉巨壓,急需賣房回款,給人釋放的信號就是房價會下跌,畢竟沒人買房了,開發商必須採取手段吸引購房者。從數據上看,這種信號基本是對的,今年1月份我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趨勢,具體表現為一線城市房價有再度上漲或堅挺的態勢,而二、三線城市的房價則總體有下跌的趨勢。

“炒房客”:房價下調1萬元/㎡仍無人接手,這套房子像燙手山芋

  這種情況令購房者心裡沒底,不過有些“炒房客”也並不好過,網友透露其從事炒房的親戚名下有一套近120平方米的房產,原本價值450萬元,不到一年的時間經過了幾次降價還是沒賣出去,疫情期間已經將房價下調了1萬元/㎡,但還是無人問津。“炒房客”:房價下調1萬元/㎡仍無人接手,這套房子像燙手山芋。

“炒房客”:房價下調1萬元/㎡仍無人接手,這套房子像燙手山芋

  10年前,該“炒房客”眼見身邊的朋友通過快買快賣的方式賺取房子差價,賺得盆滿缽滿,他從中看到了“商機”,也開啟了炒房之旅。六年前,他隨大流在一個房價上行的城市買了3套房產,1年後,又將其中2套轉手,共賺取了六十多萬的差價。嚐到“甜頭”後,他又陸陸續續依葫蘆畫瓢地買房、再賣房。直到3年前,他將目標鎖定在了快速崛起的燕郊。眾所周知,大批投資者的湧入使得燕郊的房價一度暴漲,他就是眾多炒房客中的一個,然而這次他沒有那麼幸運了。

“炒房客”:房價下調1萬元/㎡仍無人接手,這套房子像燙手山芋

  經過多番考察,他發現燕郊當時的房價上漲勢頭正猛,好像遍地是錢。於是就決定將這裡當成下一桶金的挖掘之地。他選中了一套近120㎡的房子,第一次和置業顧問交鋒的時候,由於覺得單價太高便打算先晾一會兒,沒想到第二次去的時候,房價已經上漲了好幾千。最後,還是給了一點“茶水費”才成功買下。按當時置業顧問的說法,這裡的房價一天就能漲個好幾萬,買到就是賺到了,當時他還很慶幸。沒想到隨著樓市調控不斷加碼,幾個月後情況突變,燕郊“限購”了。由於沒有本地工作經驗和社保的人口不能買房,燕郊的樓市一夜入冬。一年內,他手裡的這套房子價格一調再調,還是無人願意接手。現在他已經將房價降了1萬元/㎡,但是這套房子就像燙手的山芋,連問都沒人問。

“炒房客”:房價下調1萬元/㎡仍無人接手,這套房子像燙手山芋

  房價長期的發展態勢要看城市的發展潛力,如果一個城市的產業基礎薄弱、發展後勁不足、對人口吸引力小且人口持續處於淨輸出狀態,即使房價在短期內上漲勢頭猛,也終有下跌的一天。所以買房絕不能隨波逐流,如今炒房行為更不可取,畢竟“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變,房子的金融屬性已經逐漸減弱。另外,據預測未來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仍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而部分三四線城市隨著調控變嚴,房價則有下跌的可能,所以如果要實現資產保值,建議考慮一二線城市的房子。對此,朋友們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