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萬隻沙袋,韓信大破齊楚聯軍,擊殺項羽麾下驍將龍且

溫馨提示

本頭條號專注於歷史、國學、古典文化藝術相關內容,定期會推出不同系列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右上方紅色按鈕關注,方便閱讀後續更多精彩內容。

楚漢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之後,劉邦與項羽雙方反覆拉鋸作戰,誰有無法打破僵局。隨著時間的進一步推移,韓信開闢的北方戰場取得一連串勝利,逐漸改變了楚漢雙方勢均力敵的態勢。

妙用萬隻沙袋,韓信大破齊楚聯軍,擊殺項羽麾下驍將龍且

劉邦

當時的齊國搖擺不定,但大體還是站在楚國這一邊,擁護項羽對抗劉邦。韓信在北部戰場先後攻滅了魏國、趙國,並降服了燕國之後,準備攻入齊國。漢軍在韓信的指揮下發起對齊攻勢,在齊國曆下(今山東濟南)擊潰齊軍主力,兵鋒直指齊都臨淄,齊王田廣認為臨淄無法拒守,決定放棄臨淄退守高密(今山東高密)。同時,派遣特使,前往項羽軍中,請求支援。

齊王特使抵達項羽軍中,陳述了齊國的困境,請求項王救援。此時的項羽,正與劉邦在滎陽一帶相持不下,但是齊國不能不救,因為韓信一旦攻滅齊國,完全有可能趁勢一舉南下,威脅楚國首都彭城。於是,項羽當即下令,分兵一部由大將龍且統領,緊急馳援齊國。

這個龍且並非等閒之輩,而是項羽麾下的一員驍將,勇猛異常,戰功累累。與項羽麾下另外一員猛將鍾離昧,並稱為“絕代雙雄”。

妙用萬隻沙袋,韓信大破齊楚聯軍,擊殺項羽麾下驍將龍且

項羽

龍且領軍北上,抵達高密,與齊王田廣會師,號稱擁有二十萬大軍。正當龍且與田廣開始謀劃聯合反擊韓信軍,尚未交鋒之時,有一個謀士向龍且獻策,他說:“漢軍遠離本土,拼死作戰,其鋒芒銳不可當。齊楚兩軍在本土本鄉作戰,士兵容易敗走逃散。不如深溝高壘,堅守不出。請齊王派遣使者到亡失的各地城邑進行招撫,各城邑如果聽說齊王建在,楚軍又來救援,必定反漢歸齊。漢軍客居兩千裡之外,處處都是反叛的城邑,勢必得不到糧食物資,這就可以迫使他們不戰而降。”

這應當是符合當時實際軍事形勢的一道良策,可惜龍且不聽。龍且之所以沒有采納這一良策,原因主要是兩點:其一,龍且有自己的私心,他希望通過戰勝韓信的功績,建立能夠封王的偉業。如果只是採取不作戰而困守的辦法,縱使敵軍降服,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功勞可言。如今主動出擊戰而勝之,半個齊國可以落入手中,為何要困守不戰呢?其二,龍且自認為完全有能力戰勝韓信。他對韓信的評價是:“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韓信的為人,我還不知道?軟趴趴不敢硬幹,不難對付。而且在一年之前,英布叛楚歸漢,龍且領兵一舉擊破。對打敗勇將英布,龍且頗為自得。此次面對韓信,自然是自信滿滿。

於是龍且決定開戰,統領齊楚聯軍在濰水東岸擺開陣勢,準備渡河攻擊對岸的韓信軍。

韓信以逸待勞,對高密一帶的河道地形早就勘察得一清二楚。得到龍且軍就在對岸佈陣的消息之後,韓信下令連夜秘密趕製上萬只口袋,內中裝滿河沙,然後用沙袋壅塞上游河道,使濰水下游一時斷流。

第二天清晨,韓信統帥漢軍從濰水下游河床列陣前進,向龍且軍展開攻擊。韓信軍的主動進攻,正中龍且下懷。他與田廣指揮楚齊聯軍積極應戰,憑藉優勢兵力,不但壓制住了漢軍的攻勢,而且逐漸佔據優勢,漢軍正好就此佯裝敗退。

看到漢軍敗走,龍且大喜,對部下說道:“果然不出所料,硬碰硬,韓信就膽怯了。”於是下令全力追擊,渡過濰水,攻下韓信軍大營。

在龍且的親自指揮下,楚齊聯軍尾隨漢軍,源源不斷地渡過濰水。估摸著聯軍大約半數渡過濰水之後,韓信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斷然下令將上游壅塞河道的萬隻沙袋立即拆除,一時間,滾滾河水洶湧而下,捲走大量正在渡河的士兵。與此同時,聯軍被分割成東西兩部,一時指揮失靈,軍陣大亂,已經過河的半數聯軍,突然成了背水深入的孤軍。

在此情境之下。佯裝敗退的漢軍和事先佈置好的漢軍一道,回身反擊,楚齊聯軍很快被擊潰,龍且在亂軍中被殺,副將周蘭被俘。東岸還沒來得及渡河的楚軍四散潰逃,齊王田廣見大勢已去,也倉皇逃走了。韓信軍繼續窮追猛打,直至城陽,將楚軍全部俘虜。至此,龍且軍全軍覆沒。

妙用萬隻沙袋,韓信大破齊楚聯軍,擊殺項羽麾下驍將龍且

韓信

從這則楚漢相爭的軍事故事當中,除了驚歎韓信的用兵如神,詭計多端之外,我們也應該從龍且的大敗中吸取一些教訓。

  • 其一,輕視對手,以靜態的一成不變的眼光來評判和看待一個人。龍且自認為比較瞭解韓信,認為其膽小怯懦,不屑一顧,從而在排兵佈陣,進攻指揮上輕忽大意,是其遭受慘敗非常重要的原因。或許當年的韓信在項羽賬下無甚太大的作為,但那只是一時的。龍且完全看不到,韓信投奔劉邦之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殺回關中,之後又奉命北上,連續滅魏、滅趙、降燕等一連串輝煌戰績。看待人和事,應當以變化和發展的眼光。
  • 其二,要多聽不同人的意見,以彌補自己認識上的缺陷。龍且聽完謀士的建議之後,不屑一顧,很不以為然,也沒能徵詢更多人的意見。即便如此,戰局還不是不可為,然而開戰之後,龍且還是一意孤行,聯軍渡河攻擊漢軍,我相信龍且軍中肯定有人看出其中的危險,也極力勸諫過,但還是不被採納。
  • 其三,幹大事,私心不能太重。龍且沒能採納謀士的意見,並不是龍且認為這個計策不好,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內心有自己的小算盤,以致於在事情的成功上,沒能選擇一條最優的路徑。私心往往矇蔽人的雙眼,從而影響大局決策。做大事,作為統帥要有大胸襟,大格局,才不至於因為一己之私,而壞了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