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万只沙袋,韩信大破齐楚联军,击杀项羽麾下骁将龙且

温馨提示

本头条号专注于历史、国学、古典文化艺术相关内容,定期会推出不同系列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方便阅读后续更多精彩内容。

楚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刘邦与项羽双方反复拉锯作战,谁有无法打破僵局。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韩信开辟的北方战场取得一连串胜利,逐渐改变了楚汉双方势均力敌的态势。

妙用万只沙袋,韩信大破齐楚联军,击杀项羽麾下骁将龙且

刘邦

当时的齐国摇摆不定,但大体还是站在楚国这一边,拥护项羽对抗刘邦。韩信在北部战场先后攻灭了魏国、赵国,并降服了燕国之后,准备攻入齐国。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发起对齐攻势,在齐国历下(今山东济南)击溃齐军主力,兵锋直指齐都临淄,齐王田广认为临淄无法拒守,决定放弃临淄退守高密(今山东高密)。同时,派遣特使,前往项羽军中,请求支援。

齐王特使抵达项羽军中,陈述了齐国的困境,请求项王救援。此时的项羽,正与刘邦在荥阳一带相持不下,但是齐国不能不救,因为韩信一旦攻灭齐国,完全有可能趁势一举南下,威胁楚国首都彭城。于是,项羽当即下令,分兵一部由大将龙且统领,紧急驰援齐国。

这个龙且并非等闲之辈,而是项羽麾下的一员骁将,勇猛异常,战功累累。与项羽麾下另外一员猛将钟离昧,并称为“绝代双雄”。

妙用万只沙袋,韩信大破齐楚联军,击杀项羽麾下骁将龙且

项羽

龙且领军北上,抵达高密,与齐王田广会师,号称拥有二十万大军。正当龙且与田广开始谋划联合反击韩信军,尚未交锋之时,有一个谋士向龙且献策,他说:“汉军远离本土,拼死作战,其锋芒锐不可当。齐楚两军在本土本乡作战,士兵容易败走逃散。不如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请齐王派遣使者到亡失的各地城邑进行招抚,各城邑如果听说齐王建在,楚军又来救援,必定反汉归齐。汉军客居两千里之外,处处都是反叛的城邑,势必得不到粮食物资,这就可以迫使他们不战而降。”

这应当是符合当时实际军事形势的一道良策,可惜龙且不听。龙且之所以没有采纳这一良策,原因主要是两点:其一,龙且有自己的私心,他希望通过战胜韩信的功绩,建立能够封王的伟业。如果只是采取不作战而困守的办法,纵使敌军降服,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可言。如今主动出击战而胜之,半个齐国可以落入手中,为何要困守不战呢?其二,龙且自认为完全有能力战胜韩信。他对韩信的评价是:“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韩信的为人,我还不知道?软趴趴不敢硬干,不难对付。而且在一年之前,英布叛楚归汉,龙且领兵一举击破。对打败勇将英布,龙且颇为自得。此次面对韩信,自然是自信满满。

于是龙且决定开战,统领齐楚联军在潍水东岸摆开阵势,准备渡河攻击对岸的韩信军。

韩信以逸待劳,对高密一带的河道地形早就勘察得一清二楚。得到龙且军就在对岸布阵的消息之后,韩信下令连夜秘密赶制上万只口袋,内中装满河沙,然后用沙袋壅塞上游河道,使潍水下游一时断流。

第二天清晨,韩信统帅汉军从潍水下游河床列阵前进,向龙且军展开攻击。韩信军的主动进攻,正中龙且下怀。他与田广指挥楚齐联军积极应战,凭借优势兵力,不但压制住了汉军的攻势,而且逐渐占据优势,汉军正好就此佯装败退。

看到汉军败走,龙且大喜,对部下说道:“果然不出所料,硬碰硬,韩信就胆怯了。”于是下令全力追击,渡过潍水,攻下韩信军大营。

在龙且的亲自指挥下,楚齐联军尾随汉军,源源不断地渡过潍水。估摸着联军大约半数渡过潍水之后,韩信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断然下令将上游壅塞河道的万只沙袋立即拆除,一时间,滚滚河水汹涌而下,卷走大量正在渡河的士兵。与此同时,联军被分割成东西两部,一时指挥失灵,军阵大乱,已经过河的半数联军,突然成了背水深入的孤军。

在此情境之下。佯装败退的汉军和事先布置好的汉军一道,回身反击,楚齐联军很快被击溃,龙且在乱军中被杀,副将周兰被俘。东岸还没来得及渡河的楚军四散溃逃,齐王田广见大势已去,也仓皇逃走了。韩信军继续穷追猛打,直至城阳,将楚军全部俘虏。至此,龙且军全军覆没。

妙用万只沙袋,韩信大破齐楚联军,击杀项羽麾下骁将龙且

韩信

从这则楚汉相争的军事故事当中,除了惊叹韩信的用兵如神,诡计多端之外,我们也应该从龙且的大败中吸取一些教训。

  • 其一,轻视对手,以静态的一成不变的眼光来评判和看待一个人。龙且自认为比较了解韩信,认为其胆小怯懦,不屑一顾,从而在排兵布阵,进攻指挥上轻忽大意,是其遭受惨败非常重要的原因。或许当年的韩信在项羽账下无甚太大的作为,但那只是一时的。龙且完全看不到,韩信投奔刘邦之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杀回关中,之后又奉命北上,连续灭魏、灭赵、降燕等一连串辉煌战绩。看待人和事,应当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
  • 其二,要多听不同人的意见,以弥补自己认识上的缺陷。龙且听完谋士的建议之后,不屑一顾,很不以为然,也没能征询更多人的意见。即便如此,战局还不是不可为,然而开战之后,龙且还是一意孤行,联军渡河攻击汉军,我相信龙且军中肯定有人看出其中的危险,也极力劝谏过,但还是不被采纳。
  • 其三,干大事,私心不能太重。龙且没能采纳谋士的意见,并不是龙且认为这个计策不好,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内心有自己的小算盘,以致于在事情的成功上,没能选择一条最优的路径。私心往往蒙蔽人的双眼,从而影响大局决策。做大事,作为统帅要有大胸襟,大格局,才不至于因为一己之私,而坏了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