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美食|風味小吃篇(油炸類)

油炸類小吃,是一種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或者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各個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

而贛州的油炸小吃,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因此能夠突出反映本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對家鄉故土思念的主要對象。很多在外回到贛州的人,一回來就迫不及待地想吃燈盞糕、芋包子等,就是這種情感的一種表現。

贛州美食|風味小吃篇(油炸類)

贛州美食之風味小吃篇(油炸類)

01

燈盞糕

贛州美食|風味小吃篇(油炸類)

燈盞糕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外皮原料為大米浸泡後磨成的米漿,又伴有蔥花等佐料,味道很香。它可以當作主食,也可作為日常小吃,還可以用來下酒,是一種男女老少都喜歡的油炸食品。有一首兒歌:“燈盞糕,油鍋裡;味道香,膨膨起;鼻子聞著香肚裡,沒有錢買會猴死。”道出了人們對這種傳統食品的喜愛。

02

薯包魚

贛州美食|風味小吃篇(油炸類)

薯包魚要趁熱吃,味道最好,當然別燙著了。一些性急的孩子一見炸好的薯包魚就搶著吃,吃著吃著,燙得左牙換右牙,儘管這樣,但那香噴噴的味道,確實是別有一番風味。是的,薯包魚外黃裡嫩,酥酥的,香香的,真正是秀色可餐,咬一口,即有薯漿的鬆軟,又有魚的鮮美,味美可口,確實是一款美味特色小食。如果這時酌杯小酒,更是美哉。

在賴村,吃薯包魚也有許多講究。有人喜歡趁熱吃,那樣香、色、味俱全;但怕上火的人則要將薯包魚晾涼後,再端一碗湯水,先把薯包魚放在湯水裡浸一下再吃,既飽了口福又不至於上火。也有的人家特意多炸些,剩下的薯包魚存放幾天也無妨——要吃時,再在鍋中蒸上幾分鐘,同樣好吃。

每年秋末冬初,做薯包魚便成了賴村家庭主婦的“必修課”,尤其是“九九重陽節”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做薯包魚,既是趁節日打“牙祭”,也延續了客家人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這個時候走在賴村街上,真個是滿街飄香呀!

03

芋包子

贛州美食|風味小吃篇(油炸類)

芋包子很好吃,燒(油炸)芋包子,是贛州地方的一種很有特色的風味小吃。特別是在寧都鄉下,到了農曆七八月間,有新米了,芋子也成熟了,而且又正好是過節(七月中元節、八月中秋節),更是盛行。

芋包子外酥內松,口感很好,吃起來滿嘴香噴噴的,大人小孩都喜歡

04

南瓜餅

贛州美食|風味小吃篇(油炸類)

蕃莆,是贛州人對南瓜的一種叫法。蕃莆餅就是南瓜餅,是主要以南瓜為原料做成的餅,此餅外脆裡酥,香甜適口。

南瓜餅酥酥的,甜甜的,味道很好。作為一種很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在寧都大受歡迎。

05

酥餃

贛州美食|風味小吃篇(油炸類)

酥餃是贛州農家的傳統年貨,純手工製作,絕對屬於年貨精品。它吃起來有咖喱味,酥香可口。

酥餃色澤金黃,香甜各異(因各家做內餡放的餡料不盡相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內餡),咬一口下去,酥脆香甜,外皮酥脆,內餡香甜,簡直回味無窮。

06

油餅

贛州美食|風味小吃篇(油炸類)

這裡說的油餅,可不是武大郎挑著滿街叫賣的那種油餅啊。

油餅是贛州的老風味。外形成一小圓圈狀,和碗口差不多大。它香酥酥的,吃起來面香酥脆,入口綿軟。如果是自家炸制,還更方便衛生。在過去,老人一般把它當作早點,吃時會就著豆漿或是點心吃。

不過,由於它是油炸食品,熱量高、油脂高,最好少量食用。

旅遊總是離不開美食,畢竟民以食為天嘛,餓著肚子去感受一個地方的美會遜色不少。

當然,除了這些風味小吃之外,寧都還有更多的客家美味等著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