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的科普講解、閱讀量屢屢超10萬的“華山感染”公眾號、最近推出的“新冠瑞金主委說”系列訪談……疫情發生後,上海眾多臨床醫生和醫療機構積極投身科普宣傳,還湧現出“硬核主任”“600號男神”“口罩達人”等多位“網紅”。

  “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瞭解到,他們都踐行“上醫治未病”理念,把科普視作醫生和醫院的社會責任;他們都善於科普,找準老百姓關注的問題,用通俗的語言分享專業觀點,時而冒出廣為流傳的金句。在他們看來,從事科普有利於提高社會知名度,也應成為醫生職稱晉升的加分項。此次疫情中的科普熱潮,會吸引更多同行投身這項事業。

  打比方讓百姓一聽就懂

  說起“網紅”醫生,很多人都會想到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記者最近採訪他時,也感受到了其“硬核”風格。在回答一名女記者關於病理解剖的問題時,他說到一半,就打斷了自己:“我們在肺泡裡面看到這麼多堆積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分泌液的組成成分是什麼,肺泡細胞是Ⅰ型還是Ⅱ型的,掉進去的細胞是中性粒細胞還是巨噬細胞……小姑娘,我講這些你聽得懂嗎?既然聽不懂,我就不講下去了。”

  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做科普,是醫生成為“網紅”的一大秘笈。今年1月18日,張文宏在CC講壇上向聽眾介紹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的區別時,打了一個比方:老虎和貓都屬於貓科動物,如果把流感比作老虎,那麼感冒是什麼?告訴你,感冒不但不是貓,連兔子都不是,可能就是小爬蟲或蒼蠅。這個形象直觀的比喻,一下子讓公眾瞭解到感冒與流感雖然名稱相近,其實相差十萬八千里。

  上海市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副會長、曙光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崔松也覺得,要成為“網紅”科普達人,打比方是一個重要技巧。在“醫聲相伴崔松說”公眾號上,他發過一篇閱讀量“10萬+”的文章《心臟說明書》。這篇文章運用一整套比喻向讀者介紹了心臟結構與常見心臟疾病,如將心臟比作一間房子,有兩室兩廳(心房和心室),有牆壁(心肌)、門(瓣膜)、水管(血管)和電線(電傳導系統)。水管老化就是動脈硬化,電燈亂閃可能是早搏或房顫。“醫生做好科普並不容易,要有多年臨床經驗積澱,自己吃透了醫學知識,才能深入淺出地講解。”崔松說。

“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接地氣才能說出金句

  說金句,是“網紅”科普醫生的另一大秘笈。“你問我這個藥那個藥,哪個藥有效?那我告訴你:最有效的藥就是你的免疫力。”“你現在在家,不是在隔離,而是在戰鬥啊!你覺得悶是吧,病毒也覺得啊,病毒最後就是被你們悶死的呀!”面對媒體,張文宏用那些接地氣的金句吸引了眾多“粉絲”。

  怎樣才能說出金句?崔松笑言,他屬於笨鳥先飛的人,在向媒體和公眾講話之前經過了反覆琢磨。例如,他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說的“消毒水不是花露水,過度消毒也是毒”,就是他們團隊多次討論後的作品。為了告訴市民不可過度消毒的道理,他先想到的一句話是“消毒水不是香水,別亂噴”,但他與團隊成員討論後覺得,香水有點奢侈,於是換成了更接地氣的花露水。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果然成為流傳甚廣的金句。

  “該追劇的追劇,該追星的追星。”說起這句上了網絡熱搜的金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醫師謝斌直言,這是在2月6日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他回答記者提問時臨場發揮的,沒想到引起了網民的熱烈反響。當時處於疫情暴發階段,許多宅在家裡的公眾在網絡上看到大量信息後,出現了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因此,他建議市民每天接收的疫情信息不要超過接收信息總量的40%,“該追劇的追劇,該追星的追星”。

“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事後我思考了一下上熱搜的原因,是這句話契合了公眾當時的普遍性情緒和關注點。”謝斌說,“所以醫生做科普時,最好不要從自己的專業關注點出發,而是要考慮受眾心理,從老百姓的關注點出發思考講什麼,並用通俗、簡單的話語把意思表達出來。”

  3月3日,瑞金醫院推出“新冠瑞金主委說”系列訪談,組織院內現任或曾任中華醫學會主任委員和上海市醫學會主任委員的14位醫生參與訪談,以視頻、文字等形式在公眾號等媒體平臺發佈。

  有些病人已經臨床診斷十幾天,但幾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為什麼會有假陰性出現?有些病人出院了,但是回到家裡一段時間後,核酸檢測又呈陽性,難道這種病毒會死而復生?在第一期訪談中,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解答了公眾的6個疑惑。

“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新冠瑞金主委說”的亮相,體現了醫療機構對醫生科普的推動作用。“積極科普是瑞金文化的一種體現。中國有句古話:‘上醫治未病’,醫院組織、引導醫生從事科普,有助於公眾預防疾病。”瞿介明說。此前,該院已推出科普欄目“新冠瑞金說”,從戴口罩、洗手、去發熱門急診等問題講起。“新冠瑞金主委說”則屬於高階科普,為提高視頻訪談質量,院方還邀請了專業團隊協助製作。

  激勵機制也是醫生科普的推動力量。謝斌和崔松都表示,科普工作及其成效可以成為醫生職稱晉升的加分項,激勵他們在做好臨床工作的前提下,投身“治未病”的科普事業。“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健康信息泥沙俱下,而絕大多數醫生做的科普是接近真相的,我們要充分鼓勵他們從事這種惠及百姓的工作。”謝斌說。崔松還指出,科普有利於提升醫生及其所在醫院的社會知名度,拓寬病人來源,何樂而不為?

  上海市科委科普處負責人表示,近幾年健康科普專項每年發佈,希望支持和鼓勵更多醫療機構和醫生通過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更廣泛地普及醫學健康知識,除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外,也希望能有更多醫生走進社區,為老年人做好科普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