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子到底是不是過剩了?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無關乎價格漲跌,只是對市場的一種理解。


中國的房子到底是不是過剩了?


我的觀點是中國需要更多房子,因為在我的理解,房子一大屬性是消費屬性,房產的消費跟其他商品消費類似,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物質生活的越來越高的需求的,有些專家拿出數據,說中國現有的房產可供30億人居住,我暫且不說這個數據的可靠性,我只想說,能居下,這個要求實在太低了。住得下其實不是房地產市場的最終目標,我們的目標一定是住得好。

大批幾十年前的老破小,真的完全能滿足我們這個復興路上的泱泱大國民眾的物質需求嗎?我想答案很自然的是否。我們能看到的是,大量的農村住宅被人空置,因為年輕一代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都不可能留在農村的土地上了,這樣的住宅有多少,意義不大;即使在城市裡,我們也能看到城中村和郊區大量的平房,亦或是老式的筒子樓,可能上衛生間都是去公共衛生間,因為功能不完善,而被閒置,或者被租給暫時收入比較少,剛進城需要過渡的年輕人,這樣的房子,有多少,意義不大;很多30年前的樓房,好像所有的功能也都有,有獨立的衛生間,獨立的廚房,但是,那時候規劃設計出來的都屬於老式的建築,房屋格局不合理,50多平米就做成2居室,客廳狹小,居室不舒服,沒有電梯,小區沒有綠化帶,停車位緊張,各種各樣的缺陷,讓人很難接受,最終房主基本也都是出租了事,很少自己願意居住,這樣的房子,有多少,意義不大。真正有現代居住功能的新房,其實非常有限。


中國的房子到底是不是過剩了?


退一萬步說,即使有了大量的有現代居住功能的新房,就夠了嗎?我覺得還是否,這隻能說夠住,我們不能說房子就夠了,這就要說回房子的消費屬性,跟衣服、手機、汽車等消費品一樣,房子有各種特點,人們對房屋的需求沒法用一套房完全滿足,同樣是消費品,為什麼沒人會說,衣服,手機,汽車生產夠30億人使用的,就不用再生產 了呢?因為消費的屬性就決定了,需求基本是無限放大的,只要有錢,女人永遠覺得衣櫃裡少了一件衣服,手機2-3年換代的週期只會越來越短,汽車再貴,有錢人也大多不會只買一臺,因為一臺車滿足不了他對汽車的所有幻想和需求,這就是消費屬性,房子一樣的,你原來在一個三線城市生活,父母有房,畢業了,你去北京發展,你會不會想在北京買套房?答案是肯定的,北京有了一套一居室,生了娃,你會不會覺得一居室住不開了,你想換個兩居室,孩子大了,你會不會需要換套學區房,你要養老了,你會不會想找個海濱小城,安度晚年,會不會想換個大房子,跟兒孫一起天倫之樂?這還是最傳統的家庭生活,現代人,單身的人越來越多,原來能居住一家的房子,可能現在就住一個人了,這都是需求,人的需求真的是無限的,這些還只是基本需求,是在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也會盡可能努力實現的,那麼你要事業發展好了,成了有錢人,你的需求還會被激發,你會想,獨棟別墅私密性是不是更好?海南三亞是不是要留套度假房?你會想西湖邊來一套是不是更雅緻?CBD來一套會不會更有身份?超高大廈的頂層四合院是不是視野更好?每一個需求都可能需要一套房來滿足。

中國的房子到底是不是過剩了?


由此判斷,市場需求其實非常大,而且越是一二線核心城市,越是人員流入的城市,需求就越大,剔除政策因素,資金是否充裕可能是最大的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